網上曾經流傳過這樣一張圖:同樣是貓被人從大火中救出,丹麥的貓表現得柔弱可憐,讓人想要呵護;俄羅斯的貓卻一副“炸毛”的模樣,彷彿在怒聲質問:誰點的火?於是網友們紛紛調侃:不愧是“戰鬥民族”的貓。
“戰鬥民族”這一説法主要是在國內流行,沒有其他語種如此稱呼俄羅斯人。由於文化環境不同,曾經有一個叫尤莉婭·葉普法諾娃的俄羅斯學生表示,自己首次聽到這個稱呼時還以為它代表兇悍與侵略。
其實對中國人而言,這個詞沒有貶義,只是調侃稱讚俄羅斯人勇敢、堅強,並且富有挑戰精神而已。那麼問題來了,俄羅斯怎麼稱呼我們呢?還得先簡單介紹一下俄羅斯的歷史。
俄羅斯歷史起源於東歐草原上的東斯拉夫人。當中國的歷史進入東漢時期時,東斯拉夫人還保留着部落氏族制,他們集體狩獵、打漁、耕種、圈養牲畜,如果發生了什麼大事需要做決定,就召開氏族大會,共同商議。
而俄羅斯統一國家基本形成是在16世紀30年代,中心是莫斯科公國。説起來,俄羅斯古代史中總能找到中國北方遊牧民族的身影,比方説這個莫斯科公國,它在14世紀20年代接受蒙古“四大汗國”之一金帳汗國冊封,沒多久就變成了俄羅斯最強的公國。
金帳汗國的建立者是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這個汗國也曾經強盛一時,無奈後來衰落了,還分裂出3個小汗國,保留下來的那部分稱大帳汗國(1466年—1502年)。公元1480年俄羅斯歷史上最成功的統治者之一伊凡三世打敗大帳汗國,讓俄羅斯取得了獨立。
但是,蒙古汗國並不是唯一一個和俄羅斯有關係的遊牧政權。莫斯科公國(1283年—1547年)出現前,東斯拉夫人已經建立起他們第一個國家“基輔羅斯(882年—1240年)”,基輔就是如今烏克蘭的首都,而基輔羅斯實行君主制。
進入10世紀後,基輔羅斯不斷擴張,北起拉多加湖,南臨草原。為什麼基輔羅斯沒有繼續南下,佔領更廣袤的草原地區呢?很簡單,當時中國北方有個遼國,遼國是契丹族建立起來的朝代,起始於公元907年,滅亡於公元1125年。
一般情況下,某個王朝的國號確定了就不會輕易更改,漢朝的國號從頭到尾都是“漢”,唐朝的國號從頭到尾都是“唐”。但遼國就比較特別,它常常改自己的國號,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建國那會兒的國號是“契丹”,然後遼太宗把它改成了“大遼”;
接着,遼聖宗又把“大遼”改回了“大契丹”;等遼道宗即位後,“大契丹”這一國號再度變成“遼”。當時遼國北邊就是基輔羅斯,由於遼國的強大,基輔羅斯沒有繼續南下擴張,自然也就沒辦法跨過遼國,看到中國的腹地長什麼樣子。
於是,基輔羅斯人以為“契丹”就是中國;甚至蒙古汗國也將中國北方稱為“契丹”。現在俄語中“Китай(意為中國)”一詞音譯過來就是“契丹”。
這2個字不單單是俄羅斯對中國的稱呼,也是亞歐地區很多國家對中國的稱呼,比如希臘語裏的中國就是“Κ?να”。當時遼國與那些國家來往密切,導致他們以為中國全部處於遼國的統治下,所以在他們的語言中“契丹”等於“中國”,也就不難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