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勞動:跨領域綜合教育的法寶

工程勞動:跨領域綜合教育的法寶

勞動教育是幼兒重要的學習方式和教育手段,對培養幼兒的勞動態度、勞動習慣、勞動能力具有無可取代的作用。反思當下幼兒園中勞動教育缺失的現象,基於STEM教育項目的研究基礎,我們開展了以工程勞動為主要切入點的幼兒園勞動教育實踐研究。

在學習思辨中明晰工程勞動教育方向

開展勞動教育,首先要明晰幼兒勞動教育的理念。我們認為,勞動教育是勞力基礎上的勞心,是人生髮展過程中一種重要的經歷。幼兒園勞動教育是一種遊戲化、趣味化、綜合性的學習,幼兒在一次勞動中可以學到多個學科的知識,幼兒園裏的勞動不能太多地關注最後結果,而要更加關注勞動的過程,把更多的發展機會還給幼兒。

那麼,工程勞動教育的特質是什麼呢?幼兒工程勞動是面向物品的勞動方式,需要幼兒積極思考、勇於嘗試,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工程勞動教育的特質是,在真實情境中開展的聚焦真實問題,注重動手實踐,調用科學、技術、工程、科學等相關學科,以工程設計為核心,以發明創造為主線,解決真實問題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幼兒能夠獲得計劃、合作、數學與科學認知、藝術等多方面綜合性的經驗,是跨領域的綜合教育。

我園户外環境寬敞,自然資源豐富,有木工房、建構室等專用活動室,豐富的勞動空間能創造和拓展更多的勞動機會。自2015年以來,我園成為江蘇省STEM教育項目試點園,積累了相關的實踐經驗。結合幼兒園環境和STEM教育項目研究的優勢,為了充分體現工程勞動的特性,我們將工程勞動教育分為木工工程、建築工程、水利工程、運輸工程以及其他工程五大類別。

在開發整合中梳理工程勞動教育資源

工程勞動教育課程的實施離不開資源的支撐,正如一位學者所説,“大量的課程資源來源於生活,來自幼兒園、家庭和社區,是由教師、幼兒及家長共同發現、選擇和建構的,共同構成了課程的可用資源”。而教師需要具備的是,有敏鋭的資源意識,努力成為課程資源的規劃者、挖掘者、利用者。

用好園內資源。園內許多資源具有發展價值,能引發幼兒學習。教師需要善於引導幼兒發現資源、用好資源。例如,竹林裏的竹子生長很茂盛,在一系列真實、有挑戰的活動中,幼兒通過觀察測量竹子、合作砍竹子、分組鋸竹子,探索用竹子製作各種晾衣架、暖棚架等,師幼共同發現並建構了適宜的課程資源。

開拓園外資源。工程勞動教育課程資源堅持室內和室外、園內和園外相結合的原則。教師考察幼兒園周邊環境,拓展園外資源。例如,“搭建暖棚”項目組教師利用園外蔬菜基地資源,通過親子參觀蔬菜基地,給幼兒創造整體體驗的機會,使幼兒在真實生活中獲得關於暖棚的多樣化經驗。

整合家長資源。家長作為重要的課程資源,也是重要的合作伙伴。為了讓家園保持高度一致,首先,我們拍攝了《培養孩子的勞動力——家庭真正的富養》《工程勞動科普教育》等微視頻,對家長進行理念宣講。其次,吸納部分家長參與課程審議,家長與教師多次溝通後,有助於形成更多的教育共識。最後,定期與家長分享課程故事,體驗和感受幼兒的成長。通過多種策略,家長正逐漸成為課程的參與者。

給幼兒提供豐富的、適宜的材料,就是給幼兒創設適宜的學習環境,促進幼兒的學習和發展。運用什麼樣的材料,決定了幼兒將進行什麼樣的學習。我園的工程勞動主要是小組式、項目式學習。在研究過程中,我們採用項目資源和分類資源相結合的方式梳理、挖掘資源價值。

在項目資源梳理方面,項目開展前,教師圍繞項目挖掘可利用的資源,隨着項目持續推進,課程資源需要不斷豐富,為幼兒提供有力的支持。例如,木工工程勞動項目“做椅子”的課程資源,可分為勞動工具資源、勞動材料資源、勞動空間資源、勞動人力資源四大類別。其中,工具資源有物質工具——鋸子、榔頭、尺等,心理工具——探究、學習、遷移等;材料資源有各種木板、釘子等;空間資源有木工專用室、班級區域等,心理空間——充足的探究時間、愉悦的氛圍等。

在分類資源梳理方面,基於班級項目,我們將四大類別資源進行整合,形成工程勞動課程資源庫。例如,工具資源庫,從建築工具、木工工具、挖掘工具、搬運工具、種植工具、稱重工具、測量工具、防護工具等類別,收集支持幼兒探究的工具。建築工程材料庫分為主要材料——磚頭、木板、水泥、黃沙、稻草、瓦片等,輔助材料——工具包、雨靴、雨衣、放大鏡等,繪本資源——《房屋和家》《建造一條路》《建築工地上的一年》等。

在反思調整中探尋工程勞動教育途徑

研判工程勞動項目內容。開展工程勞動項目,內容來源主要依據兩方面:一方面在深度觀察幼兒的基礎上,充分尊重幼兒意願、勞動興趣和生活需求;另一方面依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分析幼兒的已有經驗,結合主題經驗,研判工程勞動內容的適宜性。經過一年多的研究,我們積累了各年齡段工程勞動項目內容。例如,木工工程類別,中班年齡段適合開展單面梯子、樹枝椅子、簡易椅子、柵欄等項目,大班年齡段適合開展雙面梯、暖棚、靠背椅子、帳篷等項目。

搭建工程勞動項目框架。項目框架是教師對研究思路、內容進行思考的輔助工具,起着指引、導向作用。隨着研究的推進,項目框架也在不斷調整、豐富和完善。首先,項目前思考預設式框架。教師和幼兒針對即將開展的項目進行討論,傾聽幼兒想法,收集資料,把幼兒可能會感興趣、有價值的問題進行羅列,師幼共同搭建預設式框架。其次,項目中調整動態式框架。在項目開展過程中,項目框架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需要關注過程,及時將有價值的內容納入框架,預設和生成活動相結合,使活動靈活、充滿彈性、持續、深入,形成動態式框架。最後,項目後梳理思維導圖式框架。教師運用兩種顏色對生成和預設活動分類標記,清晰地呈現項目動態軌跡。

探索工程勞動項目樣式。我們積極探索凸顯工程特質的操作樣式,嘗試通過明確問題、初期嘗試、設計製作、測試改進、成果分享5個環節推進,循環往復,迭代推進,呈螺旋式上升,直至問題解決。

鏈接工程勞動相關區域。為了彌補只有部分幼兒參與小組式工程勞動項目的侷限,讓更多幼兒能共同體驗項目,形成共同經驗,教師根據幼兒的關鍵經驗,從技能、材料、模型等方面,師幼共同設計生成與工程勞動相關的區域遊戲。例如,圍繞測量、稱重、鋸木頭、連接技能,生成測量區、稱重區、木工區;圍繞磚頭、椅子、木條、樹枝、泥巴材料,生成低結構遊戲區。

在工程勞動教育實踐研究中,我們發現,幼兒能嘗試用工程思維發現並解決製作過程中的問題,獲得綜合性經驗。教師也逐漸關注勞動教育過程,不斷追隨、解讀、支持幼兒進行有深度的工程勞動項目。在此過程中,雖然我們收穫了、成長了,但還需要深入研究,更好地滿足不斷變化的幼兒需要,滿足社會對勞動教育的要求,讓勞動創造幼兒的美好未來。

(作者單位:江蘇省江陰市西郊中心幼兒園)

《中國教育報》2020年07月26日第2版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中國教育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14 字。

轉載請註明: 工程勞動:跨領域綜合教育的法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