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室自前770年東遷以後,諸侯崛起,周天子的權威是一天不如一天,逐步從天下共主逐步變成個傀儡。
然而,也並不是沒有崛起的機會,俗語有云: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當諸侯打着周室旗號,拼了命的爭奪天下霸權的時候,原本擁有天下的周室,周天子們,幹什麼呢?
關起小屋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
窩裏鬥,一個勁兒的窩裏鬥。
周襄王是前651年上位,距前771年,120餘年的時間,周室內亂就發生了五次,分別是,前770年的攜王之亂、前697年的子克之亂、前675年的子頹之亂以及前649年、前635年一個人身上發生了兩次的子帶之亂。
兄弟、叔伯們湊到一起,鬥得那個熱鬧,特別是子帶之亂,更是熱鬧的出了格。
子帶,周惠王的最最疼愛的小兒子,周惠王在位的時候就想把江山傳給他,既不立長,也不立賢,只憑個人愛好,所有的繼位規則破壞了一個遍。
以維護傳統規則為己任的春秋首霸齊桓公當然不幹,前651年葵丘會盟的時候,會同眾諸侯拜見了一下週惠王的長子姬鄭。
明白的告訴周惠王,天下諸侯的心思。
周惠王一看這事兒弄不成了,弄不成怎麼辦?
只能萬般無奈的傳給姬鄭,即以後的周襄王,周襄王上位後子帶怎麼辦?
自然很是不滿,老爺子歸天的時候就想鬧騰點動靜,未成,逃亡,一直逃到齊國。
周襄王坐穩江山後想起了點弟弟的好處,於是原諒了他的過錯,將他請了回來,從這個層面講,周襄王還有點仗義。
但萬萬沒想到的是,他的這個弟弟死活不省心,回到洛陽沒幾天,便跟王后發生了點很愉快看的關係,事發之後無可奈何,聯繫王后的孃家人造反。
周襄王沒有辦法,只能向天下諸侯求援。
其時天下什麼情況?
齊桓公已死,霸權旁落,正是天下最迷人的那隻小梅發怒走丟的時候,為了這隻鹿,秦、晉、楚、齊四大強國各施手段,説白了,因為權力制衡的關係,這時候誰都不敢得罪周,誰都得巴着點周,最後呢,是晉文公率先出手,幫周襄王平定了江山。
平定江山之後怎麼辦?
周管理天下采用的是“五服制”。
王城五百里之內為甸服,再五百里,侯服;再五百里,綏服;再五百里,要服;再五百里,荒服。
相當於分級管理,每級有不同的義務,拿貢賦來説。
甸服一天一次,侯服一月一次,綏服三月一次,要服一年一次,荒服一次。
也就是説,東遷以後,周天子可以直接管轄的地區只有甸服,五百里,甸服上的收入也全部歸他所有。
五百里,地盤不小了,東周,有多少諸侯是從百里小國發展起來的,更何況,周襄王與其他諸侯比,還有政治上的優勢。
這時候,因為小梅發怒胡亂逛悠,還沒找到主人的關係,秦、晉、楚、齊四大強國誰都不敢先得罪他,周襄王還是天下共主,有政治上的優勢。
別人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他則完全不必。
大可藉此時機勵兵養民,發展實力,同時呢,以天子的身份,很是搞一些火上澆油、縱橫捭闔的手段,周室崛起還是大有可為的,可週襄王呢?
晉文公幫了他,他這一開心,把甸服內的原地、温地、陽樊、欑茅四塊地方全部送給晉文公。
原地、温地、陽樊、欑茅這四塊地方有多大,二百餘里。
也就是説,周襄王,自己跟自己過不去,把周朝一半的土地送出去了。
原本五百里,發展還有點餘力,這回一下送出去一半,得,天子的架子不能倒,即便楚國進貢包茅,他也要厚加賞賜。
除此之外,生活質量還不能降低,手下的大夫還需要奉養。
事情到了這般地步,發展就別指望了,過日子都勉強。幸虧先王們還有點家底,自己和兒子還能緊湊着花,但到兒子周頃王死後。
孫子周匡王上位,就窮的連場像樣的白事都辦不起,父親的葬禮,整整拖了一年,最後還是跟魯國借了點錢才勉強過關。
周襄王在位三十年,就幹了這麼一件大事,那麼,他連土地都不在乎,是個什麼都無所謂的佛系少年嗎?
晉文公幫他平定子帶之亂的時候,已經六十多歲,天下霸權於他來説,屬於可有可無的東西,他更在乎的是,自己的後事,其實在平定子帶之亂,周襄王打算賞賜他的時候,他起初並不想要土地,而是想死後享受隧禮。
什麼是隧禮?
墓道,現在看起來簡單,可當是,卻是隻有天子才能享受的禮。就這麼個虛頭巴腦的玩意,周襄王急了,居然很聰明的説:
周室所依賴的,只有禮,叔父如果還當自己是臣子,就不能違背禮,否則,您大可以改朝換代,開創一統天下的大業,顯示自己的豐功偉績,屆時自然可用天子的服飾文采以安撫百姓,寡人也許會流放邊疆,還有什麼話可説?
話説到這份兒上,晉文公只能趕緊低頭服軟,周襄王也不知那跟腦筋搭錯了弦,隨後就把四塊土地劃給晉文公了。
周襄王就這樣把周朝的土地送出去一半,斷送了崛起的大好機會,之後呢,晉文公崛起,晉國三代霸權不衰,西邊的秦國,南邊的楚國都越來越是強大。
以至於到了前537年,秦景公公然用上天子才能使用的黃腸題湊,這時候,秦國請示周天子了嗎?
務虛而不務實,最終的結果就只能是什麼都保不住。
這就是周襄王,曾經有一個機會擺在面前,可他並沒有珍惜。
參考文獻:《史記》、《國語》、《左傳》、《劍橋秦漢史》、《從城市國家到中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