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一檔綜藝節目《親愛的小課桌》,節目中一個杭州虎媽(徐敬凱的媽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徐敬凱才讀小學一年級,但他除了每天完成學校佈置的家庭作業外,還要完成媽媽佈置的作業——語文試卷1張,數學試卷1張,兩篇閲讀。
我家孩子遠遠落後了
如果孩子偷懶,要加一張試卷;錯三道題目,加一張試卷;不仔細,加一張試卷。
僅一個寒假,徐敬凱就做了270份考卷,7本大題,50頁自打卷,林林總總的試卷加在一起,總共376張。
一個寒假的作業量
我敗給了這樣的媽媽
天呀!我家孩子讀四年級了,別説讓我兒子做300多張試卷,就是做30張,恐怕他都能跟我鬧翻天,人家孩子是如何做到如此順從的呢?更令我吃驚的是,徐敬凱的媽媽説孩子看到自己做了那麼多試卷,很有成就感,有一次帶孩子去書店,孩子看到書店裏的複習資料,居然説自己要把在這些全部做完,就一定很厲害了。
難道這就是傳説中的“別人家的孩子”,但是徐敬凱在與老師、同學的互動中,卻表現得非常不自信,在做自我介紹環節,他默不作聲,連自己的名字都不肯説。之後,每個小學生都上台表演了一個節目,大家都很踴躍,唯有徐敬凱坐在位置上不肯動,其實他的街舞跳得非常好,可他卻沒有勇氣上台,老師和同學輪流鼓勵他,都沒有成功。
在節目中,還有這樣一個片段,徐敬凱的媽媽説自己對兒子其實沒有提高要求,只要考班級前十就可以了,一二年級的孩子大多都能考100分,如果她兒子只考92分,就有8分的差距,這是她接受不了的,所以她給孩子在家增加作業量,還説其他家長都是如此,她不這樣做,孩子就要落後。
徐敬凱媽媽的教育理念
我是兩個孩子的家長,深知學習的重要性,但看到徐敬凱的處境,我還是着實感到心疼,不僅是因為他的作業量太大了,還有他在被媽媽的嚴格管教下,他的性格也在悄然地發生變化,對於徐敬凱媽媽的教育方式,我想吐槽幾點:
第一,題海戰術並不一定能提高成績我兒子他們班上也有一個把分數看得十分重的家長,有一次數學考試,班上最高分是99分,他家孩子考了97分,就着急去給孩子買習題冊練習,我跟她説差兩分不要緊吧,她卻緊張地説,這要是高考,差2分能刷下多少人啊!
這未必太上綱上線了吧?小學的一次普通的考試就把它與高考掛鈎,是不是有些嚴重了呢?誠然,勤能補拙是良訓,但題海戰術並不一定能提高學習成績。這一點我們可以用過度學習理論來解釋。
過度學習理論是由德國著名的心理學家H·艾賓浩斯提出的,意思是説,一個人要掌握所學的知識,一定要經常提醒自己通過反覆練習,才能得到鞏固。也就説對於必須牢記的基礎知識,可以進行適當的過度學習。所謂過度學習法,就是指記憶一種材料的學習或複習次數超過那種恰能背誦的熟練程度的次數。
但是,“過度學習”不是毫無限度的“超度學習”,在一定範圍內,過度學習是必須的,但超過了一定限度,學習效果反而會下降,學習時間越長,越學不進去。一般説來,學習程度以150%為佳,其效應也最大,當學習鞏固到不再出現錯誤的水平時,就可以停止。
第二,父母逼迫孩子進行高強度學習,是導致孩子厭學的推手雖然徐敬凱表面很順從,但從他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並不滿意媽媽的安排,他向輔導老師強調學校的作業都做完了,現在做的是媽媽留的作業,且在寫作業的時候有些東張西望,寫不下去,只是強迫自己去完成,由此也可以看出媽媽是非常嚴厲的,他應該是害怕媽媽,所以才去完成作業。
孩子年齡小,他無力與父母抗爭,他會順從父母的安排,但並不代表他不反感父母,如果父母長期逼迫孩子進行高強度學習,他雖然無力反抗父母,但會厭學,一旦孩子不想學,學不進去,拿起書本就頭疼,可是大麻煩。
另外,孩子到了青春期,如父母還是強迫孩子去學習,往往會激起孩子強烈的反抗,不僅學習成績無法提高,還會導致親子關係緊張,得不償失。
第三,“虎媽”會培養出討好型人格徐敬凱一個寒假做了376張試卷,還説很有成就感,要求媽媽下次放寒暑假,再給他買試卷做,就連去書店,看到複習資料、習題冊,都對媽媽説,他將來要把這些全做完。對於徐敬凱的言行,我有一個疑問:一個才7歲的孩子,做這麼做功課,他真的一點都不累,一點都沒有怨言嗎?
節目組中的老師們都覺得徐敬凱有討好型人格傾向,討好型人格是指一味的討好他人而忽視自己感受的人格,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
徐敬凱的媽媽對他很嚴厲,他私下應該比較害怕媽媽,他特別在意媽媽的感受,生怕自己做了什麼,惹媽媽不高興,所以,他會想辦法去討好媽媽,讓媽媽開心,而忽視了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不敢拒絕媽媽的要求。這樣的孩子是沒有自我的,又怎麼能過得開心和幸福呢?
學習固然重要,但心理不健康,學習再好,孩子都無法體會到什麼是幸福與快樂,又有什麼用呢?這提醒家長朋友們,在關注孩子學習的同時,不能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不能以損失孩子的心理健康為代價,去逼迫孩子努力,取得學業上的成績,從長遠的角度來説,這是得不償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