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寫詩四萬多首,只有一首入選小學課本,網友:這太簡單了!乾隆一生寫詩四萬首,只有一首入選課本,點睛之句還是別人寫的!
唐代詩人杜甫,有首著名的《飲中八仙歌》,一首詩寫到八位當世名人:賀知章、李適之、李璡、崔宗之、蘇晉、李白、張旭、焦遂,這八人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嗜酒、能文。八人之中,賀知章的資格最老,所以放在第一位,其他按官爵,從王公宰相一直説到布衣。作者寫八人的醉態各有特點,純用漫畫素描的手法,寫他們的平生醉趣,充分表現了他們嗜酒如命、放浪不羈的性格,生動地再現了盛唐時代文人士大夫樂觀、放達的精神風貌。在寫到李白時,杜甫是如此着墨的: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李白以豪飲聞名,而且文思敏捷,常以酒助詩興。《新唐書·李白傳》載:李白應詔至長安,唐玄宗在金鑾殿召見他,並賜食,親為調羹,詔為供奉翰林。有一次,玄宗在沉香亭召他寫配樂的詩,而他卻在長安酒肆喝得大醉。範傳正《李白新墓碑》載:玄宗泛舟白蓮地,召李白來寫文章,而這時李白已在翰林院喝醉了,玄宗就命高力士扶他上船來見。
“斗酒詩百篇”的李白,肯定是位高產作家了。確實,李白的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歌作品,而流傳至今的計有990多首,主要收錄於《李太白集》中。高產如李白者,一生留下的詩作不過千首,但是,在清代的文壇上,卻有一位高產詩人的作品量,遠遠超過了他的前輩詩人李白的數十倍,這位大詩人就是愛新覺羅·弘曆。
愛新覺羅·弘曆並不個普通詩人,他身份高貴得無人可比——清朝每六位皇帝清高宗,年號“乾隆”,所以人們習慣稱其為乾隆帝。他24歲親政,在位六十年,禪位後又繼續訓政,實際行使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最長壽的皇帝。在位期間,乾隆帝算是個很有作為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兩朝文治武功的基礎上,進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社會經濟文化有了進一步發展。帶領大清進入康乾盛世的最高峯。
並且,乾隆帝在處理國事的餘暇,還喜歡舞文弄墨,先後出版了《樂善堂全集》(乾隆帝在藩邸時期詩文作品的集結)、《御製詩初集》(收錄御製詩4150餘首,系乾隆帝於乾隆元年至十二年(1736~1747年)所作)以及《御製詩集》。《御製詩集》是乾隆帝的詩歌總集,收錄他所有的詩作,共計有42000多首,快趕超《全唐詩》2000多位詩人所寫詩的總和(康熙四十四年,彭定求、沈三曾、楊中訥、汪士鋐、汪繹、俞梅、徐樹本、車鼎晉、潘從律、查嗣瑮等十人奉敕編校《全唐詩》,“的詩四萬八千九百餘首,凡二千二百餘人”)。
史稱乾隆帝的語言能力超羣,精通滿語(包括老滿文和新滿文)、漢語和蒙古語,藏語和維吾爾語也達到了“能之”的程度,這在古代帝王中是絕無僅有的。儘管如此,但是,作為一個日理萬機的皇帝,業餘時間能寫下四萬多首詩歌,按其親政六十三年來平均,一年就寫詩近700首,日均兩首,這也是一般人所難企及的。都説詩繫有感而發,文為合時而著,乾隆的這種寫作速度,肯定有許多不是有感而發,而是為賦新詞強説愁的粗製濫造之作。
所以,儘管他一生創作頗豐,但是,真正能讓人記住的卻不多。從現有的來看,乾隆僅僅有一首名叫《飛雪》的詩被收入小學課本,還是不要求背誦的那一種。因為這首詩實在是太簡單了,很多人覺得沒有什麼文學價值,就算是背會了也沒有什麼用。那麼,《飛雪》到底是一首什麼樣的詩呢?聽着就像大白話:
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飛入蘆花都不見。
這首詩的前三句,純像傻子數數,難怪網友戲稱,這樣的詩一天都能寫出一籮筐。好在,詩的結語才在前三句大力鋪墊的基礎上,讓詩意得到昇華。因為有了“飛入蘆花都不見”,讓一首看似簡單的小詩,雅趣頓生——雪與蘆花融為一體,將雪的形態描繪得淋漓盡致。
如果這首詩是完全出自乾隆之手,也算是首妙品了,但是,據相關史料記載,這首詩卻是乾隆與紀曉嵐共同創作完成的,而詩中精華之句“飛入蘆花都不見”卻是出自紀曉嵐之口。乾隆帝只是負責數數的。
原來,《飛雪》的成詩過程是這樣的:乾隆有一次和臣子微服私訪到了杭州西湖,看着西湖的美景,他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就在這時,天空中竟然飄起了大雪。乾隆見景生情,詩興又發,於是便隨口吟誦道:“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但是,最後一句卻卡了殼,不知如何收尾了。隨行的紀曉嵐看着乾隆陷入了尷尬,便立即補救道:“飛入蘆花都不見。”
其實,乾隆《飛雪》詩的這種寫法,應歸於逆輓詩之類。逆輓詩又稱逆轉詩、抑揚詩、陡轉詩、雅俗詩。這類詩歌,一般是起句平常,甚至讓人感到十分粗俗,但從全詩來看,知只是一種鋪墊,後半部分語意陡轉,別開生面,不落窠臼,讓人耳目一新,體現其詩構思之巧妙。逆輓詩可分為五小類:鋪墊式、巧補式、波浪式、解疑式、揚抑式。
乾隆的《飛雪》詩,就是鋪墊式的。與《飛雪》相類的鋪墊式詩,常常被提及的,還有清代李調元的《詠麻雀》:“一窩二窩三四窩,五窩六窩七八窩,食盡皇王千種粟,鳳凰何少爾何多?”
明朝江南才子唐伯虎頗擅長“逆輓詩”的寫作,他的《遊虎丘山》就是此類詩中的名作:“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舉頭紅日白雲起,四海五湖皆一望。”前兩句寫舉步登山,拾級而上,語意淺俗,後兩句筆鋒一轉,寫登高所見,俯仰天地,使詩的境界驟然開闊,氣勢宏偉, 堪稱點睛傳神之筆。
另外,大宋的開國皇帝、太祖趙匡胤也寫過一首逆輓詩——《雞叫詩》:“雞叫一聲撅一撅,雞叫兩聲撅兩撅。三聲喚出扶桑日,掃敗殘星與曉月。”此詩説前面兩句淡而無味,讓人看之昏昏欲睡,逆轉之後兩句忽然豁然開朗,大氣蓬勃,這就是逆輓詩的魅力所在。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