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李玫瑾:在孩子12歲前,要教會他“四個能力”,受益終身!

由 夏侯依絲 發佈於 經典

作為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各方面能力強,但其實孩子是否優秀、能力是否強,是需要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培養的。

李玫瑾教授曾經説過“12歲之前是孩子培養性格、品行的重要時期;此後的結果,都是早期教育埋下的種子”。同時也建議家長們,要在孩子12歲前,教會他們下面這4中能力,會受益終身。


表達能力:化解衝突、讓孩子變得更自信

我們也經常羨慕身邊那些“會表達”的人,真的是一開口就贏了。

心理學家卡耐基説過“一個人的成功,15%取於技術和知識,85%取決於語言表達”。

如果孩子有良好的表達能力,不僅能避開衝突,理性的表達自己的訴求,幫助孩子走出困境,而且也能讓孩子變得更自信,甚至容易使身邊的人也受到影響。

在《圓桌派》上,

李玫瑾教授説過:表達能力強的孩子,擁有“內在的力量“,不會選擇用暴力當作武器。

因此,家長要 從小就教會孩子“好好説話”,並且多有意的鍛鍊多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這是家長送給孩子會受益一生的禮物。

如何幫助孩子提高“表達能力”?

表達是通過語言描述來展現,那要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要從小培養,不僅要鼓勵孩子多説、多鍛鍊,而且也要幫孩子多積累素材。

① 從小每天給孩子讀繪本,剛開始先讓孩子聽,聽着聽着再鼓勵孩子去説,甚至讓孩子唱出來,都是不同途徑的積累過程;有研究發現:花在閲讀上的時間,會給孩子大腦發育帶來巨大變化。

② 多製造場景、多説,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在不同的場景都可以給孩子講“這是什麼、為什麼、在幹什麼”等,也可以鼓勵孩子去思考去描述,總之就是在不同常見多鍛鍊。

③ 平時説話注意語氣、聲調等,藉助不同的表達方式,讓孩子理解不同方式的輔助表達,從而增強綜合表達能力。


抗挫力:人生的底牌

抗挫力也就是心理彈性能力,也就是承受挫折的能力,現在的孩子往往這方面的能力都很差,害怕失敗、害怕挑戰。

李玫瑾教授曾説過:“挫折訓練”對於孩子的性格形成非常重要。

4-5歲是幫助孩子全面發展抗挫力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關鍵期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抗挫能力,有助讓孩子成為積極樂觀的人生贏家。


如何幫助孩子提高“受挫能力”?

① 多處理現實事情。受挫能力差説白了就是孩子害怕面對困難,害怕面對困難是因為缺乏信心,缺乏信心是因為能力不足,而能力不足是因為訓練的少。

那在生活中就要給孩子留足處理現實事情的空間,多給孩子機會去鍛鍊,提升能力、增加信心,抗挫折能力慢慢也就強了。

② 教會孩子多幫助別人。多去幫助別人,自己並不會“吃虧”,孩子幫助別人越多,抗擊挫折的能力也就越強。


責任感:成長過程中必備的能力

前幾天寫了一段“

給孩子零花錢誤區”的內容,其中第一條就是“把零花錢和孩子分擔家務掛鈎”,這是不少家常會定的規矩,想通過這樣的獎勵行為讓孩子明白“賺錢的辛苦“。

但其實這樣的行為,會讓孩子

誤認為“家務不是家庭成員應盡的責任和義務,而是一種掙錢的手段”。

一旦孩子有這樣的想法,就會喪失對家庭的愛心和責任感。

李玫瑾教授説:

“責任感”孩子要承擔的東西,沒有分擔就不會有擔當。

只有孩子從小有“責任意識”,長大後才能成為一個“對自己行為負責”的人,承擔責任也是成長過程中必備的能力之一,而這樣的孩子也才是家長們最想培養的類型。

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那就是要

從小讓孩子學會家庭的分擔,包括食物包括家務。

不少家長也會從小 教育孩子要“學會分享”,有好吃的要分享給家裏人吃,那孩子從小就會主動分享。

家務也是如此,也要分享,家務並不是大人的專利,大人上一天班也很累,那家務就要家裏所有人一起分擔,讓孩子覺得這是應該的,學會了承擔,才能逐漸培養責任感。


獨立:成長過程中最大的軟實力

這點我自己是深有體會的,我之前是個很依賴別人的人,就是因為從小的生活都被媽媽安排好,自己並不用去思考、去擔心、去發愁;但也正是因為成長過程中這種鍛鍊的缺失,讓我在畢業後剛離開家的那段日子,過的很沒勇氣和底氣。

所以,現在我對我兒子的態度就是:很多事情先自己決定。如果我們聽了之後覺得可行就會按他的決定去執行;如果發現有“不可行”之處,會和他商量,是不是怎麼做會更好,最終討論出一個最佳方案。

記得有一次上課,以為家庭教育的老師説過一句話:

女人要在家裏學會示弱,在老公和孩子面前都要恰當“示弱”,這樣的女人會更幸福。

關於孩子的教育,李文瑾教授也説過類似的話:

父母要學會示弱,孩子才會變強。父母把責任給了孩子,孩子才能慢慢學會獨立。

作為家長,我們總想給孩子更多更好的愛,就會

“過於控制和包辦”,這樣的愛會讓孩子喘不過氣來、甚至不信任你,而最終成為孩子的阻礙。


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想要讓孩子變得獨立,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家長要學會

放鬆、放手、放心。

家長不要過於包辦孩子的事情,

多鼓勵孩子去試試,幫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困難的能力,這是 放鬆、放手。

另外,

也要給孩子選擇的權力,相信孩子可以,並尊重他的選擇,用平等的姿態去對待孩子,你並不是高高在上的家長,他也並不是什麼都不會的“小寶寶”,這是放手、放心。

這些都能做到了,那就持之以恆的去堅持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