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家庭出學霸?大數據研究顛覆你的常識

所謂孩子“網癮”其實和大人喜歡打麻將、搞賭博一樣,要麼是無聊的慌,要麼是逃避現實,都是心理上的問題,需要進行心理輔導。
轉載自
難得書院(ID:ndsy201603)
文丨難得君
下面這些因素,哪些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
1.父母學歷高
2.家庭完整
3.父母擁有較高的社會經濟地位
4.父母最近搬入了條件較好的小區
5.母親在生育第一胎時的年齡為30歲及以上
6.母親在孩子出生後至上幼兒園之前不工作
7.父母在家講英語
8.定期隨父母去博物館
9.是被收養兒童
10.經常被打
11.父母參加家長教師聯誼會
12.經常看電視
13.家中藏書多
14.幾乎每天都聽父母讀書
什麼樣的家庭出學霸?大數據研究顛覆你的常識
諸位讀者可以根據自己掌握的教育觀念,先猜猜哪些有影響,哪些沒有影響?
從孩子降生的那一刻開始,大部分的父母就開始生活在驚慌失措之中。因為養育孩子,對初為人父母來説,都沒經驗。
但許多家長都意識到,孩子小時候的成長環境對今後的學習成績、生理、心理健康有直接影響。虐待、創傷、家庭爭吵等童年不良經歷似一雙邪惡的大手,常常將孩子們拉離通向幸福健康的軌道。
這些年,有關育兒的觀念瞬息萬變,不同門派的所謂專家之間莫衷一是,很多時候專家們前面説某觀點正確,過段時間又跳出來信誓旦旦宣稱這個觀點是錯誤的。
而對疲於應付工作的中年父母來説,辨別事實與謠言顯然並不容易,因為這需要更多的專業知識和足夠的信息支撐。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信息數量巨大,辨識程度低,而究竟哪些觀點是可靠的呢?
以上的這些影響因素,來源於美國教育部20世紀90年代末開展的一項“童年早期的縱向研究”,項目調查了1000所學校,每所學校抽取了20名從幼兒園到五年級的學生作為樣本,對調查取得的大數據進行研究分析,來揭示究竟哪些因素最後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有明顯的相關性。
經研究發現,其中有7個因素與孩子後來的考試分數高度關聯,而剩下的7個因素則毫無影響。
好了,先揭曉答案,與考試成績有關係的7個因素:1、3、5、7、9、11、13。你答對了幾個?
什麼樣的家庭出學霸?大數據研究顛覆你的常識
接下來,我們依次按照對應關係進行簡要分析:
有關:父母學歷高
無關:家庭完整
擁有高學歷父母的兒童通常在學校成績優秀,這應該在大家的意料之中。教育水平較高的家庭相對而言,更重視教育。而受教育程度一般和智商是正相關的,從遺傳學的角度講,智商具有高度的遺傳性。
但讓大家感到意外的可能是家庭是否完整對兒童成績影響不大。當然,從數據研究的結果性來講,低年級階段確實沒什麼關係。這算是讓很多單親家庭多了些許安慰,但是家庭不完整,對孩子的性格形成是肯定有影響的。
有關:父母擁有較高的社會經濟地位
無關:父母最近搬入了條件較好的小區
社會經濟地位和孩子的考試分數高度相關,這個應該很好理解,因為更好的經濟條件可以為孩子提供更高質量的教育環境,這也是中外父母努力工作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在美國,父母搬入條件更好的小區,居住環境的提高,並不改變孩子學習的成績,多少有些令人意外,這似乎與我們熟知的“昔孟母,擇鄰處”的觀念有些相悖。而在國內,很多家長購買學區房,則是為了孩子能有資格進入一個更好的學校。如果排除學區房的概念,我覺得美國人做的大數據分析應該是值得信賴的。
有關:父母在生育第一胎時的年齡為30歲及以上。
無關:母親在孩子出生後至上幼兒園之前不工作。
一般來説,母親第一胎生育孩子的年齡偏大,大多數是因為母親接受過高等教育,或者事業上有所成就,這樣的母親,由於自身受教育程度、智力水平、收入水平較高,在養育孩子時具有更優越的條件。
什麼樣的家庭出學霸?大數據研究顛覆你的常識
而母親生完孩子辭職在家帶孩子,對孩子的分數沒什麼影響,這似乎讓很多全職媽媽有點喪氣,但大數據研究表現出來的結果的確如此。
有關:父母在家講英語
無關:定期隨父母去博物館
當然,這項研究是在美國,很多被調查對象是拉美裔、或者亞裔孩子,在家不講英語很顯然會導致孩子的語言能力較低,從而影響學習成績。那麼在國內,不講普通話,個人覺得可能會對孩子的語文成績有所影響,但是影響程度有限。
帶孩子開拓視野不是很好嗎?這個我不否認,事實上很多家長都願意這樣做,儘管這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從數據來看,與孩子的成績並不相關。
有關:是被收養的兒童
無關:經常被打
美國的家庭收養兒童是比較普遍的現象,很多有殘疾、智力障礙的兒童都來自中國。因為收養兒童的智力因素和養父母沒有遺傳關係,所以收養兒童的成績普遍比不上親生孩子屬於可以理解的範圍。
個人觀點,孩子嚴重犯錯的時候可以打,以示懲戒,不然熊孩子將來會吃很多虧。但是經常打,就涉嫌虐童了!
有關:父母參加家長教師聯誼會
無關:經常看電視
前面這個,大家很容易接受,畢竟,教育孩子需要家長和老師相互配合,效果才更好。而家長之間相互交流育兒經驗,也對教育孩子有所幫助。
但是經常看電視其實對孩子成績沒什麼影響,這個可能超出了父母們的常識,與傳統的觀念也相悖。芬蘭的基礎教育全球排名第一,實際情況是多數兒童7歲上學,上學之前,就已經能夠通過電視節目認識很多字。而且更多的研究也表明:孩子玩電腦或者IPad等設備,既不會讓孩子變成天才,也不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
什麼樣的家庭出學霸?大數據研究顛覆你的常識
相關:家中藏書多
無關:幾乎每天都聽父母讀書
最後這個問題比較複雜一點。關於家中藏書問題,情況比較多。有的孩子家裏藏書多,而且喜歡閲讀,那麼對於語文成績或者科學課成績,顯然有直接的好處,這毋庸置疑;有的孩子,家裏書多,但並不喜歡閲讀,可能更喜歡在家玩玩具,但孩子的成績和喜歡閲讀的也不相上下;有的孩子,家裏雖然沒有很多藏書,但是他喜歡隨父母去圖書館閲讀,孩子的成績甚至比不上前兩者;還有的孩子,家裏沒什麼藏書,也不去圖書館,但成績可能也並不落後。
但是基於大數據分析本身的結果——家中藏書和考試分數之間有正向關聯,可能要從另外的角度來解讀:喜歡買很多書籍的父母,一是本身更睿智,學歷較高;二是他們很清楚讀書對於孩子的成長具有很大的幫助,並且很重視教育。而這兩點前面闡述過,和孩子的成績之間有正向的關聯。所以,家庭藏書的多少,並非提升孩子智力水平的因素,而是家庭智力出眾的一種表現!
是否聽父母讀書和孩子早期的成績之間沒有關係,顯然對很多喜歡在上牀之前給孩子講故事的家長多少有些打擊,但是,這個習慣不必放棄,因為這是培養孩子養成閲讀習慣的一種方式。
綜合以上的數據研究結果,我們發現這樣一些顯而易見的事實,真正影響孩子成績的因素:身份、配偶、生活方式,其實是已經形成的東西,如果父母天資聰慧、踏實肯幹、受教育層次高、收入高,那麼孩子就有更大概率能夠在學習、生活中取得成就。而父母的所作所為對孩子的影響,遠遠比不上父母本身的特質。
當然,這是大數據本身研究的成果,但具體到個體,總會有千差萬別,所以父母也不必沮喪,因為很多重要因素,家長其實是可以不斷改變的,比如:受教育程度、收入、生活方式。父母保持終身學習的心態和行動,其實就是受教育程度的改變。除了先天的智商因素不能改變,父母努力創造的過程和結果,就可以帶來收入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而這些,對孩子的成長,都有關鍵性的積極影響。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30 字。

轉載請註明: 什麼樣的家庭出學霸?大數據研究顛覆你的常識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