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寫作文丨高考優秀語文教師王永春:餈粑香裏的紀念

開欄語:

每年的今天,高考,總是牽動無數人的心。而高考作文,又是最受熱議的內容。它反映了這一年大家最關心的大事,或是教育者們想要傳遞給這一代青年,最重要的信息。

我們或曾經是經歷過高考的學子,我們的孩子或正在高考的考場上奮筆疾書,未來我們的下一代或也將面臨這重要的一天。

即便是沒有參加高考的人,也總能透過一道作文題,映射出對這個時代的點滴感悟。

紅星新聞推出“大家寫作文”,邀請有文學造詣的作家、有文學資歷的大學教授、送走過高三學子的語文老師,還有高考語文閲卷組組長……一同參與到今年的高考作文題寫作中來,看他們妙筆生花,演繹怎樣的高考作文。

考題選擇:天津卷

原作文題:閲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如果説時間是一條單行道,那麼紀念日就是道路兩側最醒目的路標,它告訴我們怎樣從昨天走到了今天。時間永不停步,紀念日不會消失。記住它,可以讓日曆上簡單的數字成為歲月厚重的註腳,而它也不斷提醒着我們帶着初心奔向前方。

你對這段話有怎樣的理解和感悟?請結合自身體驗,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標題; 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徵明顯;③不少於800字; ④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寫作者:王永春,成都市龍泉驛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中學語文教師,高考優秀學科教師,多年高三畢業班班主任。多篇教育科研論文獲得國家級、省市一等獎。多次指導學生作文競賽獲一等獎,獲優秀指導教師稱號。

餈粑香裏的紀念

我們對爺爺的紀念從來不是在清明節,而是在中秋節。

“篤,篤”,一聲聲厚重而具黏性的聲音總會在中秋節黎明的晨霧中響起。我和哥哥姐姐圍着爺爺足不挪步地看着青綠的毛竹與糯米糰黏合、分離,再黏合、再分離。在約一個小時的反覆的舂餈粑後,飽滿的米飯變得柔糯而有黏性,毛竹的清香浸潤進每一顆飯粒中。

只見爺爺把一大團柔軟的餈粑放在幹酥飄香的黃豆粉裏滾了幾圈。接着用他那握過軍刀與大炒菜鏟子的手把餈粑搓揉成一個個均勻的小圓餈粑,整齊地擺在三個瓷碗裏。

“淋上紅糖水”,爺爺慢慢地把紅糖水均勻的淋在小餈粑上,一種沁人心脾的甜糯香頓時散發開來,令在艱難歲月中難有食味飄香的土木屋頓時顯得神聖而莊嚴。“倒上白酒”,爺爺顫抖着手從脱漆的軍用水壺中倒出久存的白酒,甘洌刺激的酒味讓爺爺也抿了抿嘴。

大家寫作文丨高考優秀語文教師王永春:餈粑香裏的紀念

我們知道,一個紀念日最莊嚴的時刻到來了———小方桌上,三碗餈粑,像士兵一樣整齊的排列;一小杯白酒,莊嚴而肅穆的守候;兩個印着和平鴿的勳章與三個黨員證由一張泛黃的紅布墊着,如一個偉大的王子躺於襁褓中。

“連長、國富、洪國都來喝一杯吧,今年這個餈粑是新的雜交稻穀打出來的新米做的,你們嚐個鮮,在那邊想起我了,也託個夢來吧!”

“這個是大孫,像我脾氣倔,這個是老二,體弱多病,你們多保佑。老三、老四是女娃,愛唱歌”,“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兩岸香”,爺爺旁若無人的哼唱起來,聲音由清亮逐漸變得嘶啞,變得哽咽,似夜空裏孤雁的哀鳴。

在一種奇怪的氛圍裏,我們吃着餈粑,爺爺呡咂着白酒,紅着他那個漲着青筋的臉對着堂屋牆上那幾張模糊的照片發呆。當爺爺伸出難以打直的手去擦拭照片的灰塵時,我看到他手臂上的刀疤痕疙瘩更顯得粗糙了。

中秋節是爺爺紀念戰友的節日,後來就成了我們紀念爺爺的節日。

大家寫作文丨高考優秀語文教師王永春:餈粑香裏的紀念

↑王永春

嘴角上的餈粑黃豆粉與紅糖水痕跡是紀念日裏最甜的符號,爺爺講述的與戰友在冰天雪地裏爬行的故事是童年裏最難忘的篇章,“最後幾個爺爺為什麼沒有爬下山呢?”面對哥哥的追問,爺爺總是搖頭長嘆説:他們沒想着要爬出來啊!

我們的一個個不能解答的疑問,在我16歲那年,隨着爺爺的離去而離去了。爺爺是在小桌旁呡完人生的最後一口白酒,安然地倒在木椅上走的,一世沉浮的英勇與滄桑都留在那破舊的瓷碗與和平勳章中。他終於和戰友匯合了,匯合在他記憶中的雪山深處。

又是一年中秋節,土木屋沒有了餈粑的清香,桌子上擺着一方煮熟的“刀頭肉”,一方手帕巾包裹的勳章和黨員證,一杯白酒。“爸爸,這裏有刀頭,有錢紙,有白酒,你自己來領哈,今年文兵要考軍校了。”“來,給爺爺磕頭”,大哥跪在地上,磕頭,作揖。“媽,我也入黨了,快告訴爺爺”,正讀師範的二哥接着説。

綿綿青山中,雜草叢生的山崖之下,外公的墓旁多了三方石碑,石碑上分別刻着三個人的姓名,落款日期都是公元1953年7月1日。因為他們是同一天入朝鮮參戰的共產黨員。

如果説時間是一條逶迤延展的山路,那麼紀念日就是這墳墓旁矗立的石碑,它鐫刻着爺爺對戰友的記憶,也鐫刻着我們對爺爺的記憶。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36 字。

轉載請註明: 大家寫作文丨高考優秀語文教師王永春:餈粑香裏的紀念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