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唐玄宗晚年有多慘?臣子造反、將領逼死愛妃、還被兒子奪權加軟禁

由 豆更生 發佈於 經典

歷史書中的唐玄宗李隆基容貌俊美、精於六藝,在自己的壯年開創了“開元盛世”,使整個唐王朝走向鼎盛,我們卻很少知道,晚年的李隆基在經歷了臣子發動安史之亂、將領逼迫賜死愛妃、被親生兒子逼迫讓權等事件後,卻是晚景淒涼,孤獨終老。

安史之亂對唐王朝的打擊

開元之治晚期,李隆基不再像年輕時期那樣鋭意進取,相反地,安逸享樂的他,已經失去了年輕時的勇氣,對於國家治理更是重用像李林甫,楊國忠這等奸臣。

李唐王朝統治者的奢靡生活加劇了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之間的矛盾,而官僚的腐敗、囂張跋扈更逐漸讓這個國家不堪重負,藩鎮割據的時局更讓唐王朝的統治危機四伏。

公元755年,深受唐玄宗信任的安祿山與史思明等,發動政變。

手握重兵的他們一路率領着叛軍攻取洛陽、潼關兩個重鎮,更是直接攻陷長安。

起初,唐玄宗並不相信安祿山會起兵造反,畢竟唐玄宗身邊較為看重的官員都説安祿山不錯,即使一兩個人提醒他要小心安祿山,他也總是不以為意。

直到安祿山帶領的叛軍快要到達長安時,他才真的知道,自己多年的信任終究是錯付了。

可眼下,叛軍即將兵臨城下,悲春傷秋顯然不是此時應該做的,收拾好包袱細軟,唐玄宗便向蜀地倉皇逃命去了。

戰爭總是殘酷的,即使是處於鼎盛時期的唐王朝,也禁不住這樣的戰亂,尤其是內亂。

安史之亂雖然最終被平定了,但是卻使得唐王朝成為了一艘彷彿在大海中航行的殘破帆船,表面上一息尚存,實則早已千瘡百孔,不堪一擊。

愛別離,求不得

唐玄宗帶領自己的逃亡部隊一路來到馬嵬坡,將士都疲憊飢餓不已,紛紛想到自己當年還在長安城內的奢靡生活,與現在的狼狽不堪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將領之中開始紛紛認為是因為楊國忠、楊玉環兩兄妹的迷惑,才導致今日的困局。

士兵之間羣情激憤,想要殺了楊氏兄妹來平息自己的氣憤。

士兵開始並未告訴此事的皇帝唐玄宗,而是選擇告知了太子李亨,在太子的默許下,士兵直接將楊國忠,及其妻、子殺死。然而僅僅如此根本不足以緩解士兵之間的怒氣。

此時的唐玄宗已經在逃亡的路上反省了自己,更是深深後悔自己沒有早早地認識到安祿山的狼子野心。

但此時的將領們哪裏會在意皇上有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剛剛殺了楊國忠等人的他們只知道,殺了楊氏兄妹才可以稍稍緩解自己的怒氣。

於是,隨行逃亡的將士便向皇上進言要求皇上殺了楊玉環,以此安慰將士。楊玉環可是唐玄宗最心愛的女人,想到曾經的美好時光,唐玄宗哪裏捨得賜死他。

但是一直在唐玄宗身邊伺候的高力士卻明明白白地告訴了唐玄宗,如今將士羣情激憤,若不能撫慰他們,恐怕將士們會選擇對唐玄宗不利。

於是乎,讓別人死還是讓別人殺了自己,唐玄宗選擇了前者。

而楊貴妃一個女子生命的逝去,也讓人不得不讓人扼腕嘆息。也許楊貴妃應當為唐王朝的衰落負一定的責任,但私以為,一個國家的衰落絕不是一兩個人的責任。

處置了士兵眼中的“罪魁禍首”,接下來就是唐王朝的反擊了。

在將士、百姓的強烈請求下,年老的唐玄宗仍舊畏懼叛軍力量,不敢與叛軍正面鬥爭,而此時,做了二十幾年太子的李亨正式登上歷史的舞台。

李亨率領正部士兵,並在朔方將領的支持下,最終打敗了叛軍。

“父子情深”大戲不斷

公元756年,在各方將領的支持下,太子李亨在靈武登基為帝,將遠在蜀地的李隆基稱為太上皇。

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在蜀地的李隆基並不知道自己已經成為了太上皇,還在發佈詔令準備授予李亨“兵馬大元帥”的官職,卻不知已經被自己的兒子“授予”了太上皇的名號。

李亨登基的事終究傳到了李隆基的耳中,當李隆基聽到這件事時,已經明白,屬於自己的時代終究還是過去了。

這個時候,遠方的兒子給自己來了道“旨意”,希望自己回去,但是李隆基卻明白自己回不去了,兒子做了皇帝,哪裏還容得下自己,於是便修書一封告訴李亨:我就在這了,蜀地風光秀美,兒子你就把這塊兒地給我吧,讓我在這裏養老。

李亨一想:這哪行啊?天高皇帝遠的,萬一哪天老爸給我再來一個政變,我還能繼續做這個皇帝嗎?於是又給李隆基説:老爸!回來吧!

兩次邀請,要是李隆基還不回去,那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了”。

李隆基來到咸陽,兒子李亨立刻派人“迎接”。李亨派出自己3000士兵,將李隆基帶領的600士兵給繳獲,李亨這個下馬威可謂是來得及時,一下子讓李隆基明白,自己根本打不過自己的兒子李亨了。

咸陽城內,李亨已經早早就身穿臣子服飾等候在那裏,李隆基一出現,李亨便開始了自己影帝級別的演技,對着李隆基又哭又抱,更是説讓李隆基做回皇帝,自己仍為太子。

好一齣父子情深的大戲,感人至深。

最終,在李隆基的多番推辭下,李亨“勉為其難”穿上龍袍,坐上帝位。回到皇宮,李亨為李隆基安排了從前的住所,與現在李亨的住所相隔不遠,父子二人來往更是不曾間斷。

晚景淒涼

回到皇宮的太上皇李隆基,依舊以為自己的地位高高在上,常常在自己的宮中設宴,宴請王公大臣,與此同時,李隆基還常常站在宮牆外眺望遠方,宮牆低矮,百姓見到太上皇,想及當年李隆基的風采,更是高呼“萬歲”。

李亨聽聞之後哪裏還忍得下去,在身旁宦官李輔國的慫恿下,李亨開始軟禁李隆基。

起初,李亨只是默許李輔國撤走了李隆基身邊的親衞,緊接着李輔國將李隆基以李亨宴請為由騙到太極宮,太極宮位處深宮,與外界聯繫不易,李輔國則對外宣稱,太極宮防衞嚴密,是太上皇的好住處。可以説這是名為照顧、實為軟禁。

移居太極宮也就罷了,李輔國還將李隆基身旁親近的人全部都調走了,深宮之內,李隆基再也沒有了年輕時的神采,沒有愛妃相伴,沒有朋友説話,更沒有子孫承歡膝下,只有孤獨一人,面對漫漫長夜。

在李輔國完成這一系列事情之後,李亨並未責怪,更對李輔國感激有加、信任非常。

而在李隆基搬到太極宮後,李亨僅僅去看過李隆基一次,短短停留便離開了。

公元762年,鬱鬱寡歡的李隆基獨自一人在太極宮離世,結束了他這傳奇的一生,此後不久,李亨也相繼離世。

在我們大多數人的眼中,李隆基少年時候便是天縱之資,後來撥亂反正,更是將唐王朝推到了最為繁華的盛世,李隆基無疑是個有魄力的人。

但是鮮為人知的是,晚年的他,痛失所愛,而被自己的兒子架空權利,更是被兒子冷漠對待,可謂是相當淒涼。

我們常常所求的“天倫之樂”,可能在常人看來,是個大概率會經歷的人生階段,但是對於古代的統治者來説,這卻是一個可望不可即的東西。

也許李隆基也曾想過,自己可以兒女繞膝、安享晚年,也許李亨也曾希冀過舐犢情深、晨昏定省,但當他們出生皇家,對於權力的渴望、對於身邊人的猜疑,就會讓這些美好漸漸離他們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