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面對面)未來5年生活什麼新模樣?——聽行業“領軍者”展望“十四五”新變化

  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題:未來5年生活什麼新模樣?——聽行業“領軍者”展望“十四五”新變化

  新華社記者

  未來5年,會是什麼模樣?

  5日,“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查,超7萬字、內容厚達142頁的綱要草案中,民生部署乾貨滿滿,勾勒出一幅美好生活的新圖景。展望未來,來自行業的“領軍者”們這樣説——

  (小標題)人工智能或像水和電一樣進入你我生活

  有沒有想過,未來5年,“數字”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綱要草案明確,培育壯大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新興數字產業,同時提出包括智能交通、智慧教育、智慧醫療等10個數字化應用場景。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人工智能、5G、大數據等技術已在防疫、醫療、交通等多個領域“大顯身手”。如今,我國5G終端連接數已超2億,快速增長的用户規模和更廣泛建設佈局,讓我們有理由對未來智慧生活充滿期待。

  “未來5到10年,人工智能將會像水和電一樣進入到社會生活的每個行業。”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峯這樣展望。在他看來,到時候每個孩子可能會有人工智能老師,每個老師可能會有人工智能助教,每個家庭可能會有人工智能醫生……“特別是隨着老齡化社會到來,人工智能將是未來幸福社會非常重要的保障。”

  在綱要草案中,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並以專章部署。科技賦能下,養老服務也會變得更“聰明”。

  (小標題)更多新職業湧現 就業更靈活、更充分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未來5年,就業市場會是什麼樣?

  綱要草案提出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明確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並提出支持和規範發展新就業形態。可以預見,更多就業機會,更靈活的就業方式將成為未來就業市場的鮮明特點。

  2020年,我國新增市場主體恢復快速增長,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城鎮新增就業1186萬人。隨着新技術發展,人社部等部門還聯合發佈了“互聯網營銷師”等9個新職業,讓相關從業者有了“正式”身份。

  “未來,新職業可能會在拉動就業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全國青聯委員、電商主播薇婭認為,未來靈活就業會變得更加常見,就業市場的質量也會有所提升。

  她表示,隨着新職業的不斷湧現,相關培訓和職業技能標準也要跟上來。有關部門、平台、從業者要共同努力,建立健全行業誠信體系。

  (小標題)新技術賦能 “雙師教學”有望到來

  今天的教育,決定國家的未來。新發展階段,更均衡、更高質量成為教育發展的關鍵詞。

  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提高到92%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提高到60%,提出教育提質擴容工程……綱要草案更加強調提升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當新技術遇上教育,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在線教育、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已經為縮小地區教育差距發揮了重要作用。”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説。展望未來,他認為“雙師教學”有望成為新教育場景——除了真正的老師,還有一個老師是人工智能。但真正老師的作用不可替代。

  如何用新技術幫助更好地實現教育公平和均衡發展?俞敏洪建議,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整合國內外優質英語教學資源,解決鄉村英語教師匱乏問題,以更好地消除地域教學資源與教學水平的差異。

  (小標題)腰包會更鼓 未來收入渠道更多元

  未來,“錢袋子”能不能更鼓?這是百姓的關切和期盼,也是美好生活的底氣所在。

  增加收入,也是實現擴內需、促消費的源頭所在。2020年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比上年增長4.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1%,快於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速。未來5年我們的收入增長實現“節節高”值得期待。

  瞄準促進共同富裕,綱要草案裏關於收入的表述令人關注: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拓展居民收入增長渠道、擴大中等收入羣體……

  “要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特別需要在分配領域能夠實現與這一目標相銜接的制度安排。税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是我們‘十四五’時期應採取措施大力完善的三個重要領域。”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高培勇説。

  拓展收入渠道,實現收入增加,未來有何可期?

  高培勇説,為了讓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同步增長,我們一方面要增加百姓收入,另一方面要豐富可供老百姓選擇的投資系列產品。“這需要我們把更多精力投向資本市場建設和完善。”(記者於佳欣、許可、於文靜、鄭明達、魏董華)(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90 字。

轉載請註明: (兩會面對面)未來5年生活什麼新模樣?——聽行業“領軍者”展望“十四五”新變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