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只是被罷相貶到巴蜀,為何他就自盡了?
嬴政對自己的恨,呂不韋心知肚明。年邁的自己,到荒涼的蜀地苟延殘喘又有何意義?
從商人,到獨掌大權的秦國丞相,再到失去了所有,呂不韋在情感上無法接受這一切。
“失落”致使呂不韋不願意苟活於世,自盡成為呂不韋認定的最正確的選擇。
富甲天下的衞國商人呂不韋
呂不韋來到邯鄲城時,遇見了落難的秦國王子嬴異人。此時呂不韋意識到,嬴異人很可能為自己帶來最大回報的投資。
富甲天下卻抵不過王權的尷尬,讓呂不韋想到利用嬴異人的王子身份,來謀奪秦國大權,甚至操縱六國。
呂不韋資助嬴異人大量錢財意義不大,最成功的投資在於將自己的寵妾送給了嬴異人。
呂不韋此舉是想偷樑換柱,讓自己和趙姬所生的兒子成為秦國未來的國君。但無巧不成書,一場意外使得誰也分不清嬴政到底是誰的兒子。
於是,呂不韋開始在嬴異人身上不停投資。
為了幫助嬴異人成為大秦國君,呂不韋第一步棋便是“華陽夫人”。
華陽夫人是安陽君的寵妃,在昭襄王去世後,安陽君成為大秦新君,而嬴異人也以華陽夫人的義子身份被接回秦國。
而趙姬和嬴政母子被留在趙國邯鄲充當人質。
安陽君繼位的第二年突然駕崩,借華陽夫人之力,嬴異人順利登基。投桃報李的嬴異人,拜呂不韋為大秦丞相。從這一刻開始,呂不韋再也不是被人瞧不起的商人。
大權在握
呂不韋第二部棋:接趙姬、嬴政回國,讓嬴政接替嬴異人成為大秦國新君。
趙姬母子成功回國在呂不韋預料之中,但是嬴異人的存在卻成為預料之外。
為了讓嬴政儘早登基,呂不韋便不停向秦異人進獻美女。嬴異人最終駕崩,嬴政以幼主身份登基,呂不韋開始獨攬秦國大權。
此時的呂不韋是秦國當之無愧的第一權臣。被權力衝昏了頭腦的他,再也按耐不住激動的心情,他要向天下人宣告自己對秦國、對嬴政的影響力。
此時嬴政的身份仍然存疑,所以呂不韋有意讓少年嬴政尊自己為仲父,坐實自己就是嬴政父親的名分。
在呂不韋掌權時,秦國修建了鄭國渠。鄭國渠的修建讓秦國再無糧草之憂,秦軍可以虎視關外六國。就在呂不韋輔佐兒子嬴政,準備統一天下時,矛盾卻接踵而來。
逐漸長大的嬴政,對呂不韋出入母親的後宮十分反感。
為了避免嬴政的恨意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呂不韋便向趙姬引薦了嫪毐。在呂不韋的心中,把持朝政顯然比趙姬更重要,與其劃清界限勢在必行。
自不量力的嫪毐
嫪毐接近趙姬別有二心,甚至想借助趙姬力量封自己為長信侯。為了攀比呂不韋,嫪毐甚至想讓嬴政封自己為假父。
嫪毐更趁着嬴政在雍城舉行冠禮之際,發動了兵變。嫪毐想一舉剷除昌平君、呂不韋、嬴政等人。
呂不韋何許人也,對這樣的事情豈不知情?默不作聲的呂不韋只是在坐山觀虎鬥,藉着嫪毐的膨脹將其剷除。
惱怒於母親的嬴政,將母親趙姬幽禁於深宮之中。而呂不韋,攜手昌平君等人平定了嫪毐的叛亂後,也沒有成為嬴政心目中的忠臣。
呂不韋失去了擋風的牆,嬴政的視線放到了呂不韋身上。
忘乎所以的《呂氏春秋》
呂不韋最大的錯在於染指帝王權力。在權力面前,背叛嬴政的趙姬顯得微不足道,呂不韋亦是如此。
關外諸國派來使者恭賀嬴政親政,看似禮尚往來,但嬴政卻看到了擺在呂不韋面前堆積如山的賀禮。看似不起眼的舉動卻讓嬴政知道,呂不韋的實際影響力遠超自己。
而《呂氏春秋》完稿後,嬴政篤定,呂不韋不能留了。
呂不韋命李斯等人編纂的《呂氏春秋》完稿。本是曠世佳作不假,但為了炫耀,呂不韋竟然命人將《呂氏春秋》懸掛於秦國王都城門處。與此同時對外聲稱:凡是能從中挑出一處錯者,可賞百金。
呂不韋此舉,無疑是在向世人宣告,無人能挑出自己的錯處。惱羞成怒的嬴政藉機降詔,罷去呂不韋的相位,讓其到蜀地定居養老。
春風得意的呂不韋,看到詔書那一刻才知嬴政已經懷恨多時。年邁的自己即使有幸到了荒涼的蜀地,也不存在安享晚年的可能。
嬴政已經容不下自己。
自盡成為呂不韋僅存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