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一代代武大物理人持續接力,“周順導讀”28年給他當“眼睛”

由 回秀蘭 發佈於 經典

“運動中一些座標和速度的函數不隨時間變化……”5月6日下午3:30,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簡稱“武大物院”)2021級學生藍樂研在電腦前,讀起了著名物理學家朗道所著的《力學》,電腦的另一頭,坐的是盲人周順,通過網絡,兩人不時停下來討論對書中知識的理解。

武漢大學學生為盲人周順導讀(資料圖)。受訪者供圖

藍樂研是武漢大學“周順導讀”志願服務項目的一員,這項志願為盲人導讀的行動,武大師生已經堅持了28年。現階段有近70名志願者在“周順導讀”團隊,他們充當周順的“眼睛”,每天接力為他朗讀書籍,和熱愛物理的周順一起,徜徉在物理學浩瀚的宇宙。在這樣的堅持下,周順的第二本大學物理教輔書,即將付印。

28年不忘初心

盲人作者與北大教授在頂峯相見

周順編著的物理教輔書《物理中的數學》。

周順因先天性視網膜黃斑變性而幼年失明,他靠老師講,同學們讀教材,每天晚上父親手把手教寫字,讀完了小學、初中和高中。從1995年開始,在“周順導讀”的幫助下,他又學習了大學數學及物理專業教材,2017年出版了一本大學教輔書籍《物理中的數學》,供大二以上物理專業學生使用。如今,周順花了4年多時間拓展升級的《物理中的數學》上冊又即將付印,下冊也正在撰寫中。“沒有武漢大學老師同學的幫助,我不可能像現在這樣前行。”今年51歲的周順充滿感激,“感恩這羣年輕人用聲音帶我探尋到了格外美好的物理世界。”

因為視力障礙無緣大學,周順在盲校學了3年中醫按摩後,21歲時在武漢鍋爐廠職工醫院擔任按摩醫師,“那個時候狀態很糟糕,高中時想要在物理方面有所作為的夢想離我越來越遠。”1993年開始,放不下對物理的熱愛,周順決心工作之餘自學物理,為了更順暢地學習,他找了數位家教。1995年,武大物院大一學生毛有東偶然結識周順,看到失明的周順堅持求學,毛有東主動利用課餘時間,為他讀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成為周順的第一位志願家教。“靈魂是怎麼來的?”“它可能是一種能量、一種場,也可能是複雜體系的一種混沌現象。”“對於0,你怎麼看?”……近一年時間裏,兩人一道探討宇宙的起源、生命的本體,十分融洽。

28年過去,毛有東仍然對周順旺盛的好奇心印象深刻,“他很喜歡提問,對學習抱有非常高的熱情,嚮往得到高等教育”。之後,毛有東將周順的事情告訴學院同學和老師們,吸引更多人加入導讀的隊伍中。時任武大物院院長的熊貴光教授得知情況後,特意讓前排的學生把老師上課內容錄成磁帶給周順,這樣特殊的“旁聽”持續了一個學期。

毛有東從武漢大學畢業後,到北京大學繼續深造,還在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先後任博士後、講師、課題組長,現在是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凝聚態研究所研究員,長聘正教授。“聽説他在Nature雜誌在線發表了研究論文”“聽説他又出國訪學去了”……周順一直記得並關注着這位當年為他導讀的“家教老師”,“他的成就太令人讚歎了”。

2019年5月31日,整整20年沒有見面的毛有東和周順在武漢大學再度聚首。接受長江日報記者採訪時,兩人對當時的會面都記憶猶新。周順説:“那時候得知他要回學校做講座,十分激動,我們見面一起交流、探討物理與人生,非常愉快。”毛有東回憶説:“看到周順依舊對世界保持強烈的激情與好奇心,沒有放棄對科學的追求,還出了書,他的毅力和勇氣值得敬佩。”近30年的時間,周順和毛有東都憑藉堅持、努力和勇氣,在各自的領域閃閃發光,這樣的頂峯相見,讓人生沒有遺憾。

自制“周順志願卡”

每年超百名學生接力志願導讀

武漢大學青年志願者通過網絡為盲人周順線上朗讀物理教材。

在毛有東的帶動下,武漢大學越來越多的志願者加入進來,為周順導讀,就這樣延續了下來,28年來從未間斷。

2003年,武大物院將“周順導讀”固定為黨支部的志願服務項目,變得更加規範、系統。遙感、數學、化學等學院的師生也加入進來。每週五晚、週六、週日,志願者都會去周順家中為他讀書,一批又一批導讀者,一年又一年地持續接力,高等數學以及光學、熱學、電磁學、原子物理學、四大力學、天文學等物理專業教材……一本本書讀下來,周順眼裏的世界還是一片漆黑,然而腦海中物理世界越來越生動多彩。

在黑暗的世界裏,色彩、圖案、立體幾何、物理公式等一切只能靠想象,這讓周順學習起來特別不易,讀一本四五百頁的“大塊頭”,他需要花費一年多時間。為了把問題學通、弄懂,周順求知若渴,還喜歡一本書反覆讀,光是高等數學,他就在志願者們的幫助下學習了4套不同的教材,全十冊的朗道理論物理學教程現在又在第二遍學習。

“我們去導讀的學生大多是入黨積極分子和黨員,也有許多志願報名的普通學生,還有一部分其他學院的學生來志願服務,覆蓋面廣、持續時間長。” 曾任武大物院輔導員、院團委書記,現任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的盧麗珠,主導“周順導讀”志願服務項目長達14年。盧麗珠回憶,每一屆學生都積極參加“周順導讀”志願服務項目。

盧麗珠告訴記者,曾經有一張學生自制的“周順志願卡”在武大師生之間流傳,一張書籤大小的卡片,一面寫着周順家的地址、交通路線和聯繫方式,一面是同學們自己設計的紀念圖案,方便大家上門到周順家中進行導讀。“給盲人做物理導讀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有很多抽象的圖像和複雜的公式用語言表述無法理解時,導讀團隊常常要拿着周順的手,在他的大腿上將圖像和公式畫下來,並一遍遍重複,直到周順弄懂為止。”盧麗珠説。

盧麗珠介紹,每年有超過100人上門為周順進行導讀,有的學生堅持多年,也有學生去過一次或數次,28年來早已無法統計具體有多少人曾加入周順導讀的隊伍中,也不知具體共讀過多少本書。

而最初發起人毛有東在得知當初一個小小的義務讀書舉動,被學弟學妹們這麼多年一直延續下來了之後,出乎意料又覺得特別高興,“他們做了一件帶有示範效應的事情。‘周順導讀’項目作為一種學生社會實踐,對於鍛鍊提高自己的修養是有好處的,同時也應引發大家對實現高等教育機會均等的思考”。

以青春之名不間斷志願服務

雙向奔赴互相激勵

武漢大學學生黃思源在宿舍為周順線上導讀。受訪者供圖

以青春之名弘揚志願服務精神,“周順導讀”28年一直在傳承和創新發展。現任周順導讀志願團隊負責人的武大物院2020級物理學強基計劃本科生曾雲浩告訴記者,2020年後,“周順導讀”由上門面對面導讀轉為線上音頻一對一導讀,活動頻率也從之前的每週末下午變成現在的每天線上5小時。

“週一15:30~17:00,武禕凡;18:30~20:00,李澤民……”在周順電腦裏,長江日報記者發現了一個特別的記事本,裏面記載着給他導讀的志願者的名字和排期。這其中有不少人成了周順的知心朋友,更多的故事因“周順導讀”而上演。

曾在大學期間參與“周順導讀”項目的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2006級學生夏帥,畢業後也一直和周順保持緊密聯繫。2014年7月,周順更是在夏帥的幫助下,登上了海拔5200米的珠穆朗瑪峯大本營。那個夏天,夏帥帶着周順夫婦從成都、西寧、拉薩、日喀則,一直到珠穆朗瑪峯腳下。從拉薩到日喀則,一路坐的吉普車,“腿都坐麻了,汽車比較顛簸,震得屁股痛”。回憶起這段經歷,周順笑得開心,“感謝老朋友滿足我到青藏高原走走的願望,還摸到了青海湖的水”。他現在還清楚記得住在大本營帳篷時外面呼呼的風,以及微妙的高原反應和寒冷的空氣,“大自然很美妙,人在自然面前都很渺小,有機會還想多出去走走”。

不僅是學生給周順導讀,周順也給學生帶來知識和人生經歷的收穫,實現“雙向導讀”。他數次受邀到學校開展《數學物理方法》學習分享會,讓同學們受益匪淺。在一字一句導讀的過程中,學生們表示,“真正感受到科學研究與志願服務的雙重魅力”“周叔自強不息的精神已經成為一道光,照亮我們前進的道路”……武大物院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專業研究生孟羣康2019年加入“周順導讀”,他説:“周叔身上有太多難能可貴的美好品質,能夠激勵每一個做過或者瞭解過‘周順導讀’的人珍惜自己大學的美好時光,刻苦學習和科研。”

温暖、向上的力量在凝聚和傳遞。據介紹,在“周順導讀”團隊和物院黨支部的影響下,青年志願者們還發起了“螢火蟲計劃”志願活動,帶領盲校學生一起領略物理學世界的奇妙。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張一飛表示,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學院通過“周順導讀”與盲校結下了深厚的情誼,一代代物理人持續接力,“我們將會做好志願精神的傳承,讓這份美好情誼繼續傳承下去”。

【來源:長江日報-長江網】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