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華五千年為啥就丟了越南?其實根本原因在於人口

由 鈄翠娥 發佈於 經典

古典時期中華封建王朝的擴張有一個基本規律:但凡是適合農業生產的地區,一旦佔據,基本就會慢慢消化,不會丟失,所以中國古代各個大一統王朝的疆域,在邊疆地區可能會隨着國力的變化而擴縮無常,但核心地帶則一直是牢牢佔據。


在17世紀前,漢族地區基本如圖

不過,只有一個例外,這是中國疆域史上唯一一例丟失的核心領土,這就是越南,準確的説是越南北部的紅河平原(古代越南民族聚集地只在北方,中南部是後來擴張的),古代稱為交趾,至於朝鮮半島北部、越南中南部,那一片雖然在帝國擴張時期,中國曾短暫佔據,但很快就放棄了這些幾乎沒有任何收益的邊疆地區(漢朝甚至連海南島都放棄過一陣),甲午戰爭丟了台灣,但這只是一個歷史的小錯誤,50年後台灣又迴歸祖國。只有交趾,這裏丟了就再也沒回來了。


10世紀之前,越南北部就是中國領土,而且屬於核心領土

紅河平原自然是好地方,非常適合農業生產,古代中原王朝絕沒有主動放棄的道理,它之所以丟失的直接原因是中原王朝無法鎮壓當地的土人反叛,而根本原因在於這一帶的特殊地緣情況——人口過多。

對於農業時代,在人口膨脹之前,人口多是一件大好事,這意味着強大的實力和富庶的經濟,對於朝廷也是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不過紅河平原這裏就不一定了,這一帶的人口多,往往意味着難以控制。

為什麼?大家來看看這一帶的人口分佈情況。

其實古代中國控制越南的歷史非常久,在最初的帝國時代——秦朝就開始南征百越,漢人勢力擴張到南境,帶來了先進的農業生產方式,並和當時越人土著雜處,西漢滅亡秦末在嶺南自己的割據勢力南越國後,這裏開始被中原王朝牢牢控制。


這一帶後來是叫“交州”而不是“廣州”,説明其經濟重心完全是在交趾地方

當時這一帶的行政建制是分了九個郡,並設置了交趾刺史部(後東漢改為交州)進行管轄,這九個郡之中,有三郡在今天的越南境內:交趾(一作交阯,即越南北部)、九真(今越南清化省、乂安省、河靜省、廣平省,即越南中北部)、日南(郡治今越南順化以南,即越南中部及以南一部分)五十六縣,其中日南郡無關緊要且因土著叛亂而丟失了,但交趾郡則是重中之重,一直受到穩定管轄,而九真郡也一樣。

那人口情況呢?這就是問題關鍵了,《漢書·地理志》有記載:交趾郡户九萬二千四百四十,口七十四萬六千二百三十七;這是個什麼概念?其它八郡之和加起來都沒交趾一個郡多!而第二則是同屬紅河三角洲的九真郡,人口十六萬六千餘人。

交趾、九真兩郡,即越南的前身,人口占據整個交州的六成!這還是已經統計了户口的,而這其中,有相當大一部分都是越人土著。。

而這兩郡在地緣上又是最南端,而兩廣地區的郡縣呢?當時開發程度相當有限,這導致一個結果就是交趾和內地之間的聯繫出現了斷層。


三國時期人口密度圖如下,可以看到越南北部有一個突兀的“密集區”

有人可能想説,東亞地區人文特質不是很強嗎?為何無法同化越南呢?其實文化上的同化和政治上的歸心並不完全同一,即使到了18世紀,同文同種的美國和英國都要分離,更何況是古代的越南呢?所以古代越南是全盤接受漢文明,即使越南最初幾個王朝的王室都有漢人血統,但後來還是從統一的帝國中分離出去了,中原王朝多次征伐均失敗,至宋朝被迫承認其分離出去的事實,明代最後一次嘗試統一越南,然而控制二十年,終因地方勢力抵抗激烈而失敗。

那越南的分離是必然的嗎?也不是,其實中國也有機會徹底控制越南,越南雖然獨立,但是古典時期沒有形成成體系民族主義的條件,更多講究文化認同,越南實際上一直也是有親駙一派的,一直到明代時期,還有很多越南本地知識分子誓死效忠明朝皇帝,視越南起義軍為叛逆的,不過由於明朝統治失當,這一情節只存在於少數受儒學構架的越南士子之中,越南本地豪族、越南普通百姓則極為痛恨明代的殘酷統治。


明朝對於交趾的控制是失敗典型

古代中原王朝要想同化越南,唯一的方式在於“加以懷柔統治,進行漸進式的文化同化,大規模引進中原移民,此外給予當地統治大臣很大的主動權,提升政治效率”,這樣可以保證一時的穩固;之後不斷加強兩地聯繫,使得這裏和內地形成統一整體,正如同明初對大理故地,即雲南的消化:大規模引入江淮農民、引進內地文化,消解本地文化,同時打通貴州山道,再外派親信統治者——沐英家族,並給予極大的統治權,最終穩定控制了雲南。

而對交趾的最後一次控制,則操之過急,最終因不得民心而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