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保研比例提高,考研人數上升,2021屆考研真不容易
近幾日,各高校的保研工作已基本結束,有機構根據各高校公佈的推免名單和數據,統計了 國內部分重點高校的保研率。從表中可以看出,與前兩年相比,國內大部分重點高校的保研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出現這樣的情況,與今年的總體形勢不無關係。一方面出國(境)率明顯下降,往年如清華、北大等高校的出國(境)率一直維持在25%-30%之間,2021屆畢業生申請出去的意願明顯降低,就以我所在的學校為例,申請出國(境)的同學至少減少了一半以上;另一方面就業形勢也不樂觀,2020屆畢業生尚有不少學生沒有實現順利就業,2021屆的秋招已經開始,也就意味着2021屆畢業生已經加入就業大軍。加上2020年考研失利的學生,不管是考研,還是就業形勢都不容易樂觀。
即便是比較穩妥的保研,競爭也比往年更激烈。雖然不少高校的保研比例提高,但保研的成績明顯要求更高,同樣以我所在的學院為例,2021屆保研GPA比2020屆提高了0.6(GPA最高4.3),更多的學生只能選擇考研或者就業。
保研率的提高,並不能完全解決畢業生就業的問題。而且有可能進一步增加考研的難度。在師資力量有限,招生名額一定的情況下,保研名額的增加,相應留給統考學生的名額可能會更少,部分專業的名額基本已被保研的同學佔據,統考的同學即便成績優秀,也有可能只能接受調劑。
這對準備考研的同學來説,絕對不是什麼好消息。報考研究生的人數已經連續兩年增長超過50萬,但還有可能進一步大幅增加,已經有不少機構預測2021屆考研的學生將超過400萬。
雖然有不少高校計劃研究生繼續擴招,但主要集中在專業碩士。相比較而言,專業碩士的花銷更高,學費更貴,部分學校還不提供宿舍,需要自己在校內外住宿,學歷的社會認可度也還需要進一步檢驗,即便不少同學考研的目的是就業,但仍然希望能夠讀學碩而非專碩。
但是今後這可能是一個較為明顯的發展趨勢,據教育部的通知,到2025年,以國家重大戰略、關鍵領域和社會重大需求為重點,增設一批碩士、博士專業學位類別,將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擴大到碩士研究生招生總規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大幅增加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數量。簡單説應用型研究生所佔比例會更高,注重實際問題的解決和生產技能的改進,專業碩士就是以就業為培養的目標和導向;學術碩士可能會越來越集中在少數研究型高校和部分基礎學科,主要解決科技上的難題。
這樣的情況下,考研的學生該如何應對?既然專碩擴招是大的趨勢,一方面説明今後想要通過統考的方式進入名校可能會越來越難,當然,越難説明“含金量”越高,名校的學術碩士未來的發展前景可能會更好;另一方面也説明專業會對研究生未來的影響會有更大的影響。
做一個大膽的設想,研究型大學主要培養學術型研究生,招收的都是學習成績優異,有鑽研精神的學生,未來主要從事科學研究,解決科技難題,就業去向主要是科研機構,高校,高新企業等,會有一批高新技術通過他們創造出來;而更多的專業碩士掌握了相對紮實的專業技能,與企業生產更為緊密,學習能力也更強,可以將科技更快地轉化為生產力。換一句話説,社會分工或許會更加明確,也更加精準。
如果你考研的目的就是拿到研究生學歷,方便就業,建議就不要一味選擇衝擊名校,一是名校考研歷來競爭激烈,特別是名校考研學生增加的情況下,普通院校的同學即便初試考了高分,複試的時候也可能存在多方面的劣勢;二是專業優勢體現明顯的情況下,名校在就業方面的優勢會淡化不少。
報考前對導師的瞭解將變得更加重要,特別是考專碩的同學,就目前的情況而言,不少導師仍然是以科研為主,但是專碩更多需要的其實是企業實踐的機會,所以如果導師有自己的企業或者合作企業,相應學生獲得實習和未來就業的機會會相對更多。
當然,學碩的情況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目標儘量向研究型大學靠攏,但報考之前一定要查詢學校和專業的保研情況,不然非常容易出現自己盡力了考了高分還很難上岸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