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自忠犧牲後,日軍層層上報,戰機3次飛抵靈柩上空,卻未投一彈!

“今歲中原戰役,倭勢仍張,國軍莫能抗,感時撫事,輒令人想念將軍於不置也。”
這句話是董必武董老先生在1944年,湯恩伯部慘敗之後寫下的文章中的一段,句中的“將軍”不是別人,正是此時已經離開人世四年的張自忠。
説起張自忠,人們對他褒貶不一,有人説他是“賣國賊”,他鎮守下的北平城門大開,交到了日本人的手中;也有人認為,張將軍是國之棟樑,用自己的生命捍衞了祖國的尊嚴。
其人如何,作為對手的日本人是很有發言權的,在張自忠陣亡之後,日軍多次打探消息證明真偽,戰機三次抵達靈柩上空,卻未投一彈,這是怎麼回事?
張老先生的一生之期
張自忠,字藎臣,光緒十七年,也就是1891年在山東臨清出生。在當時,他還算是出身於名門望族,其父是晚清的一方知縣,雖然官職不大,但也不愁吃穿。
張自忠犧牲後,日軍層層上報,戰機3次飛抵靈柩上空,卻未投一彈!
在為兒子取名字的時候,張老先生可謂是絞盡腦汁,“自忠”二字的意思不必多説,“藎臣”二字也是大有講究,取自《詩經·大雅》中的“王之藎臣,無念爾祖。”其實大概就是希望自己的兒子成為忠義之士。
1908年,張自忠考入了臨清的高等學堂,封建社會有百般不是,可也有一些優點,比如,在那個年代裏,人們向來恪守“忠孝仁義”四字,在各種文學作品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張自忠自幼喜歡讀書,尤其喜歡“關二爺”跟“岳飛”的故事,也夢想着,有朝一日成為這樣的忠義之臣。
張自忠犧牲後,日軍層層上報,戰機3次飛抵靈柩上空,卻未投一彈!
1911年,此時已經成年的張自忠開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從戎之旅,不過結果並不理想。
1916年的時候,他再次找到了自己的老領導,老領導見他雖然出身富家卻一心報國很受感動,於是就將他介紹給了當時已經是旅長的馮玉祥,馮玉祥見張自忠一表人才,喜歡不已,於是就將其收入麾下。
張自忠犧牲後,日軍層層上報,戰機3次飛抵靈柩上空,卻未投一彈!
日軍打造的“張漢奸”
再次參軍之後,張自忠的能力得到了領導的賞識,職位不斷提升。每逢軍官考試,他總是名列前茅。他還有一個外號叫做“張扒皮”,倒不是説他有多麼苛刻吝嗇,而是源自他對於士兵的嚴格要求。
“張扒皮”有嚴厲的一面,也有温暖人心的一面,曾經有次一個士兵患得了敗血症需要輸血,張自忠正好路過,毫不猶豫上前抽血,在他的帶動之下,士兵們爭相獻血,雖然要求嚴格,卻很受士兵愛戴。
張自忠犧牲後,日軍層層上報,戰機3次飛抵靈柩上空,卻未投一彈!
1933年,張自忠第一次跟日軍交手,在湯潰敗之後,張自忠頂上前線,在武器裝備全面落後的情況下,跟日軍打得有來有回,死戰不退,還利用突襲對日軍造成了重創,沒過多久,幾乎所有日本軍隊都知道了張自忠這個名字,對其極為忌憚,想方設法想要除掉這個心腹之患。
1937年,張自忠出訪日本,利用這個機會,日軍大肆挑撥離間。先是大肆宣揚,日軍跟張自忠是朋友,“只打馮治安,不打張自忠”,此招一出,果然引起了很多誤會。
後來國軍潰敗,眼看日軍將要血洗北平,在張自忠的努力之下,換取了不入駐北平不轟炸北平的承諾,代價是城門大開,日軍不費一兵一卒就進了北平城。在日軍的努力之下,“張漢奸”這個名號更加坐實。
張自忠犧牲後,日軍層層上報,戰機3次飛抵靈柩上空,卻未投一彈!
誓死不降張將軍
在日軍的一系列操作之下,張自忠遭到了革職查辦,差點被送上軍事法庭,在李宗仁等人的努力之下,他獲得了戴罪立功的機會。
1938年,他成為了59軍的軍長,在後來的淮河戰役中取得了一場大勝。不久之後,臨沂的龐炳勳遭到日軍攻擊,張自忠跟龐炳勳有過過節,但在這危急之際,他不顧往日恩怨毅然支援,贏得了龐炳勳的尊重,二人冰釋前嫌一致抗敵,獲得了臨沂大捷,這也為後來的台兒莊戰役做好了鋪墊。
兩次戰役成功證明了自己的清白,他晉升為第五戰區右集團軍的總司令,此時正趕上日軍攻勢最為迅猛之時,李宗仁建議他退到後方指揮,他還是堅持衝在第一線,蘇聯的顧問當時感嘆,從來沒有見過一個統帥這樣深入陣地。
張自忠犧牲後,日軍層層上報,戰機3次飛抵靈柩上空,卻未投一彈!
1940年的5月,張自忠帶着74師奔赴前線,在戰亂中他的指揮部跟總部失去了聯繫,不巧的是,日軍發現了他的指揮部,於是調集三個師的兵力圍攻,日軍以圍堵勸降為主,後來74師的士兵一天只能吃一把豆子,他們還是堅持不投降。
14日,74師僅剩的一千多人跟六千多敵人相遇,在近兩天的戰鬥之後,包括張自忠在內的74師全體將士全部陣亡。
張自忠犧牲後,日軍層層上報,戰機3次飛抵靈柩上空,卻未投一彈!
日軍在打掃戰場的時候,在一個屍體上發現了一根寫有“張自忠”三個字的鋼筆,這個消息傳回總部,日軍多次打探,最終證明了,這個屍體就是張自忠本人。張自忠最後的死戰贏得了日軍的尊敬,日軍為他立了一個“大將張自忠之墓”。
得知消息後,黃維剛帶着部隊誓死力戰,最終奪回了張自忠將軍的屍首,在宜昌為張自忠將軍舉辦了葬禮,期間日軍的戰機三次經過、徘徊,卻未曾放過一槍一炮,也許,他們也是在為張將軍送行。
張自忠犧牲後,日軍層層上報,戰機3次飛抵靈柩上空,卻未投一彈!
小結:
自古以來,我國就有“英雄惜英雄”的説法,日軍雖然算不上什麼英雄,可日軍也確實有一些優點,比如他們以戰死為軍人的最高榮耀,張自忠將軍在四面楚歌之際,選擇了戰鬥到死的舉動,也感動了日軍,能夠得到敵人的尊敬,大概是一個軍人可以獲得的至高榮譽了吧!
張自忠將軍的一生充滿了坎坷,也充滿了非議。前面也説過,歷史上一直有一種聲音説,張將軍是“漢奸”是“賣國賊”,雖然後來他用兩場大勝為自己洗刷了冤屈,可他永遠忘了被羣眾指責的樣子,也許就是因為這個緣故,但凡是有戰事發生,他總是衝在最前線,也許他早就將每一場戰鬥看作是自己的最後一次戰鬥,也許他是想用戰死來證明自己的清白。
前後萬夫所指,後有四面楚歌,在這種情況下,誰能夠堅守本心?我想大多人都會動搖自己的信念,可張自忠將軍沒有,他選擇繼續戰鬥,只要74師還有一個人沒有倒下,戰鬥就不會結束,最終,他跟他的74師成為了抗日戰爭的悲慘背景。
值得一提的是,在得知自己的丈夫戰死之後,張自忠將軍的妻子李慧敏説,“他為國家而死,我不應該難過,也不難過。”夫妻總是會受到彼此的影響,張夫人有如此氣節,可知張自忠將軍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79 字。

轉載請註明: 張自忠犧牲後,日軍層層上報,戰機3次飛抵靈柩上空,卻未投一彈!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