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和小朋友打鬧處“下風”,媽媽槽心説娃窩囊,老師:真聰明

孩子在上幼兒園的時候總會出現各種狀況,這其中最容易讓人誤會的就是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的打鬧,有時兩個孩子的打鬧會被家長認為是欺負,而在孩子眼裏卻是正常的玩鬧而已。

幼兒園和小朋友打鬧處“下風”,媽媽槽心説娃窩囊,老師:真聰明

案例:

小思的兒子今年4歲了,已經上了半年幼兒園的他,早就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了。在媽媽小思的眼中兒子就是一個“悶葫蘆”,最開始送兒子去上學的時候,小思總擔心兒子被其他小朋友欺負。

好在兒子雖然不愛説話,但在幼兒園卻很受小朋友喜歡,這讓媽媽也放心了許多。但疫情的到來,讓兒子之前上的那所幼兒園倒閉了,在下半年,小思給兒子轉到了家附近的一所幼兒園。

接兒子放學的第三天,小思正在門口等兒子出來,就看見,遠處的一個孩子在和自己的兒子打鬧,但自己的兒子明顯處於“下風”,看着兒子只是微笑躲開,不還手的樣子,小思鬱悶極了。

幼兒園和小朋友打鬧處“下風”,媽媽槽心説娃窩囊,老師:真聰明

當兒子來到小思身邊時,小思則對兒子説:“你可真窩囊,小朋友欺負你時,你怎麼不知道還手啊。

小思的鬱悶糟心兒子並沒有感受到,只是平靜的説:“他打我又不疼,我也沒讓他打到,我要還手了,他又要去告狀”。

聽着兒子這麼説的小思覺得這句也對,但她還是很鬱悶,她害怕孩子以後養成“懦弱”的性子,於是當晚就和幼兒園的老師發消息,和老師説了兒子和小朋友的打鬧事件。

幼兒園和小朋友打鬧處“下風”,媽媽槽心説娃窩囊,老師:真聰明

但是老師的回覆,卻出乎意料,老師説:“您兒子這是真聰明啊”。

小思不解詢問老師為什麼這麼説。老師解釋道:“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因此他們對於事物的處理方式也就不一樣,有些孩子驕橫,有些孩子霸道,有些孩子自卑,有些孩子軟弱,但有些孩子是智慧。”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思想有處事的方式有性格,而小思的兒子就是那種“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觀念。無傷大雅的事情自然不會計較。

幼兒園和小朋友打鬧處“下風”,媽媽槽心説娃窩囊,老師:真聰明

也正是因為這種好的性格,讓“悶葫蘆”兒子在幼兒園受到歡迎。那麼除了“不還手”被父母認為是“窩囊”行為,孩子還有哪些行為會被父母誤認為是“窩囊”行為。

一、父母認為孩子的“窩囊”行為

1、打不還手

就像上文中小思的兒子一樣,在和其他小朋友的打鬧中並不還手。這裏不過多的説了。

2、禮讓玩具

幼兒園的孩子多數都是霸道自私的,尤其是現在的家教給孩子養成的多數也是這種性格,因此在玩玩具的時候,自家孩子要是把玩具讓給搶玩具的小朋友,爸媽都會認為這樣的行為是“窩囊”的行為。

幼兒園和小朋友打鬧處“下風”,媽媽槽心説娃窩囊,老師:真聰明

3、吃飯謙讓

孩子無論是在吃飯或者是吃水果的時候,把肉菜或好的水果讓給別的小朋友時,父母都會説自家的孩子傻,自家的孩子太實在,久而久而,父母也會吐槽説,孩子太窩囊。

但父母認為的這些窩囊是真窩囊嗎?其實不是的。

幼兒園和小朋友打鬧處“下風”,媽媽槽心説娃窩囊,老師:真聰明

二、孩子的窩囊行為其實是“大智慧”

1、性格方面

為什麼有些孩子會表現出來這些“窩囊”行為呢,那是因為孩子的性格方面就是不計較的,他不在意對方怎麼樣,他也不會計較對方的行為,因此,他們才不會去還手或採取其他方式抵抗。

2、觀念不同

很多孩子在被父母教育的時候,就輸入了“不吃虧”“自私”的觀念,但有這些行為的孩子不是,他們的觀念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幼兒園和小朋友打鬧處“下風”,媽媽槽心説娃窩囊,老師:真聰明

當其他小朋友要欺負他時,他躲開了。他沒有受到傷害,孩子沒有計較。這能讓別的小朋友感受到他的謙和,又能保護好自己,這不是一舉二得的事情嗎?為什麼要還手,讓老師教育,給同學復仇的機會呢?

所以當孩子有這三種行為時,不要説孩子“窩囊”,應該説孩子真聰明。但家長也不要無視這種行為,也需要觀察,以免孩子真的是在學校受欺負但回家不敢和家長説。

幼兒園和小朋友打鬧處“下風”,媽媽槽心説娃窩囊,老師:真聰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94 字。

轉載請註明: 幼兒園和小朋友打鬧處“下風”,媽媽槽心説娃窩囊,老師:真聰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