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20)出爐!未來十年,這些趨勢與你有關

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20)出爐!未來十年,這些趨勢與你有關

7月11日,由21世紀教育研究院編寫、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教育藍皮書:中國教育發展報告》在京發佈。

該報告對2019年教育發展概況進行了全面掃描,並提出面向21世紀20年代教育的一系列挑戰。本書研究了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高考改革走向、高職擴招、國際學生評估項目、中小學生減負等熱點議題,盤點“全面改薄”工作、落實民辦教育新法新政、人工智能教育、區域教育治理創新等重要實踐,討論了教師編制配置、基礎教育公民辦格局、農村基礎教育發展、學前教育協同治理、教育輿情等多元問題。

走進“後普及教育時代”

中國教育需要有前瞻性和緊迫感

作為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中國教育進入“後普及教育時代”。面對複雜的多元利益格局,需要以前瞻性的思維和整體性的佈局,在教育治理現代化的實踐中改善教育生態。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楊東平對走進“後普及教育時代”的中國教育進行了深刻的闡述與分析。

關鍵詞:中國教育成績

報告回顧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各級各類教育的發展,指出各類教育普及程度明顯提高,教育公平取得重要進展,教育質量穩步提升,走向更加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PISA2018測試結果顯示中國再獲第一。

關鍵詞:課業負擔過重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首次發佈分學科的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小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仍然堪憂,尤其是視力不良率過高,顯示了課業負擔過重的後果。

楊東平院長認為近年來,國家對教育治理之重視,教育政策出台之多,高密度、高規格地發文前所未有,成為教育發展的一大特點。在複雜的多元利益格局中,需要不斷提升政府治理的能力和水平,走上教育治理現代化之路。

國家規範義務教育秩序的進程中,“減負”仍在爭論,需要真正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改變升學率評價。從學前教育新政的落地和前瞻來看,學前教育是一項綜合性事業,過於按照義務教育的標準與邏輯進行管理並不合理。

關鍵詞:教育生態

面對義務教育民辦學校辦學行為再遇嚴厲規範的現實,構建民辦教育新格局亟待在“非營利學校”的框架中構建共同的制度平台。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惡化、青少年視力不良率上升、校園欺凌現象以及正在變異家庭教育的功能,反映出青少年生存環境的複雜問題,指向了改變唯升學、唯分數、唯學歷的評價制度,指向了整體教育生態的改善。

關鍵詞:“20年代”教育展望

楊東平院長在對21世紀“20年代”教育的展望中,強調對於即將進入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我們需要有前瞻性的思維和整體性的佈局。迎接“後普及教育時代”教育“軟件”現代化的真正挑戰,構建“低競爭、低評價、低管控”的教育生態。

一線城市持續加強學前學位供給。重新認識資源配給和教育目標,從教育扶貧或脱貧轉為“教育改善”,通過教育有效地增進落後地區、弱勢羣體的福祉。同時,以面向未來的新思維來優化教育佈局,例如即將迎來總供求關係平衡拐點的學前教育,一線城市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應該多舉措、持續增加學前教育供給。

教育體制改革可借鑑改革開放的深圳經驗。面對新一輪的世界教育競爭與面向未來的教育佈局,加快互聯網時代的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和教學改革,有必要借鑑我國在經濟領域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深圳作為教育改革的先行示範區應當在教育體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試,走出新路。

新高考的未來走向

多元評價錄取改革將成趨勢

2020年高考剛剛結束不久,高考也成為最近時期最熱的話題之一。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理事長熊丙奇對新高考改革的問題與走向做出分析和研判,指出高考改革的核心不是科目改革,而是應該堅持招考分離原則,進一步推進錄取制度改革,建議以強基計劃和綜合素質評價錄取推動多元評價改革。

關鍵詞:“3+1+2”模式

2019年,河北、遼寧、湖南、江蘇、廣東、福建、湖北、重慶8省市宣佈從2018年入學的高一學生起,啓動高考綜合改革,將採取“3+1+2”模式。在“3+1+2”模式下,高校專業選考科目要求分為首選科目要求和再選科目要求。首選科目要求從物理、歷史2門科目中確定,再選科目要求從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4門科目中確定。

“3+1+2”模式是對此前“3+3”模式的調整,主要是為了解決“3+3”模式中出現的棄考物理、科目失衡問題,以及“3+3”模式對高中的師資、課程、場地等條件的較高要求。但是,要説“3+1+2”模式比“3+3”模式更優,則是不妥當的,“3+1+2”模式也無法完全規避選科失衡問題,同時,存在是否依舊實行文理分科的爭議,以及學生選科與大學招生計劃匹配的難題。

當前,浙江、上海對其“3+3”改革方案進行了優化調整,體現了改革的定力。採取“3+1+2”模式的8省市,明年將面臨着第一次高考錄取的挑戰。至於後續省份是選擇何種模式,需要根據本省份的具體情況進行科學決策。在不能進行根本的錄取制度改革時,一些條件不具備的省區市,不實行科目改革,是可以理解的,改革不必追求速度。

關鍵詞:多元錄取改革

熊丙奇認為高考改革重點應聚焦於錄取制度改革,而非科目改革。建議堅持招考分離原則,鼓勵各地探索本省的招考分離改革;加大綜合素質評價改革的力度,在各地高考錄取中,設置綜合素質評價錄取批次,先由“雙一流”高校參加招生。

今年多所“雙一流”高校“強基計劃”的落地,以及浙江的“三位一體”綜合素質評價錄取改革,將帶動基礎教育轉變育人理念和方式,進一步推進破除“唯分數論”的多元評價錄取改革。

附:《教育藍皮書:中國教育發展報告》目錄

I 總報告

B.1 走進“後普及教育時代”的中國教育

II特別關注

B.2 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的十年探索與實踐

B.3 從“3+1+2模式”看高考改革的走向

B.4 全面改薄:中國義務教育基礎設施的一場革命

B.5 義務教育教師編制的供需矛盾、改革實踐與政策建議

B.6 教育財政投入與基礎教育公民辦格局:歷史、 現實與願景

B.7 地方落實民辦教育新法新政配套文件分析

B.8 普惠性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協同治理及其優化路徑

B.9 “職教20條”與“擴招”“擴訓” 引發職業院校“三變並舉”

B.10 教育生態視角下的區域治理:運行機制與關鍵要素——以新疆克拉瑪依市教育綜合改革為例

B.11 教育評價破“五唯”的地方實踐

Ⅳ 教育新觀察

B.12 縣中的孩子:叩問未來發展之路上的難題

B.13 重新梳理農村學校的職能:農村學校的困境與出路

B.14 國際學生評估項目在中國:認識與反思

B.15 智能教育:技術推動變革 建設教育新生態

B.16 2019年教育輿情分析報告

B.17 我國中小學生“減負”政策實施困境及破解之路

B.18 推動區域教育一體化發展的思考與實踐——以長三角為例

B.19多元治理結構下的學校自主發展機制——以濰坊高新區學校自主發展探索為例

B.20 教育公益領域發展觀察報告

V附錄

B.21 2018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B.22 教育部 國家統計局 財政部關於2018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公告

B.23 2019年十大教育熱點

B.24 西部農村基礎教育發展報告

B.25 形式主義之手,請放過校園

B.26 停課不停學/一位鄉村實驗校長的擔憂、反思與呼籲

B.27 WEF2020白皮書:未來學校的8個特徵與16個案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18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20)出爐!未來十年,這些趨勢與你有關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