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抗戰時期的國民黨軍隊,那就真的沒啥好話,除了極個別像張自忠,薛嶽這樣的抗日名將,更多的則是窩囊廢一般的人物。
比如中央軍27軍軍長桂永清,在蘭封戰役不戰而逃,使國軍失去殲滅土肥原師團的良機,致使數十萬國軍紛紛潰逃;再比如中央軍的將領孫元良,號稱“飛”將軍,雖然漢代名將李廣同號,可是這個“飛”卻和李廣的飛不同,他是喜歡不戰而逃,逃的飛快,飛快的“飛”。
有桂永清和孫遠良這種不戰而逃的將軍做同事,在抗戰期間,那就是民族的敗類,國家的恥辱。但是在解放戰爭期間做敵人,那就是國民之福嘍,因為可以兵不血刃而拿下對方,可以減少多少傷亡呀。
比如像1949年11月~12月之間的“西南戰役”,僅57天,我軍共殲滅和降服國軍90餘萬人。當時的國民黨軍隊根本沒有心思抵抗,但是限於軍令又不敢不打,只好敷衍上陣,然後尋找機會投降,還美其名曰“尋求接觸”。
國軍也有硬氣的兵
當然,就像我們老家的長輩常説的那句話:“再好的班級也會有差學生,再差的班級也會有好學生。”國民黨的軍隊也不全是窩囊廢,我軍在解放戰爭時還是遇到過不少拼命抵抗的國軍的。
比如青羊集戰役,當時的防守方是國軍指揮官是第66師中將師長宋瑞珂,在一個叫青羊集的地方,硬生生擋住了劉鄧大軍向大別山前進的路線半個月之久。
我軍二縱、三縱的第一次進攻,就損失了超過2000人。戰爭打了27日,宋瑞珂被團團包圍,幾乎都彈盡食絕了還在拼死抵抗,雖然最終宋瑞珂還是出來投降了,可是我軍卻也付出了超過10000人的傷亡,可謂損失慘重。
後來二縱司令員陳再道回憶説,青羊集這一戰,是他們打的最苦的一戰,傷亡戰士最多。
像上面這樣的例子有很多,而要説解放戰爭中最經典的一戰,當數濟南戰役。濟南戰役是解放軍首次攻克有10萬重兵把守的大城市的大戰役,可謂意義重大,這是解放戰爭的一次重大的轉折點,從此以後國軍每況愈下,而解放軍戰爭越大越強。
當時連美國人都説,此戰過後,解放軍想去哪就去哪,再也沒有什麼阻擋了。雖然説最經典容易遭到反駁,但是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濟南戰役加個“最”字真的是沒錯的。此戰國軍傷亡23000多人。
最死硬的地方卻是在這裏
濟南之戰只能稱之為經典,要説最死硬的一場,還不是這裏,那是在什麼地方呢?那是在我軍解放山東之後的一場硬仗,碾莊戰役。
像孟良崮、青山集、南麻……這都是山東的一些小地方,如果不是因為一場戰爭,誰會知道它們?碾莊也是如此出名的,而它是徐州一個小地方。
當時的情況是黃百韜正在新安鎮一帶活動,雖然已經收到回撤徐州的命令,但是晚走了兩天,而側翼李彌的第13兵團早已撤退,因此黃百韜成為了一支孤軍,這樣他就成了我軍的目標。
華東野戰軍一路急行軍,剛好在碾莊這個地方追上黃百韜並把他包圍。當時我軍的兵力是15萬,而黃百韜只有10萬,所以從先天上,這就是一場幾乎沒有懸念的戰爭,當華野追上黃百韜時,勝負就已經有了定論。
可是黃百韜這個人,那真是一員虎將,很擅長治軍,當時他率領的其實是一羣雜牌軍,但是卻被他整治的能打硬仗,悍不畏死;來到碾莊之後,他立刻做了四件事:
一、碾莊這個地方,本身就是李彌第13兵團的駐地,防禦工事修建的很堅固,黃百韜在此基礎上又增設了許多暗堡,然後讓重機槍埋伏在這裏,這給我軍造成極大傷亡。
二、他剛進駐碾莊後,即命令第25軍佔領碾莊以北的小牙莊、萬家壺一帶,向北做防禦;令第64軍佔領碾莊圩以東的大院上、吳莊,向東做防禦;令第44軍據守碾莊圩車站及車站以南之各村莊,在南面做防禦;令第100軍據守彭莊、賀台子等地,在西面做防禦。
三、在四個方向全部完成佈防後,他自己則率領10多萬人收縮防禦。
四、此時他心有愚忠,已懷死志,決定以戰死沙場的方式來報答蔣介石。
10萬人全部龜縮在方圓僅10裏的碾莊,這就相當於打人的時候要把拳頭握緊一樣,這樣才方便集中起全身的力量。華野面對這種陣勢,根本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發起強攻。
就這樣,戰爭打了整整13天,我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才取得勝利。此戰黃百韜軍團傷亡65000人,而華野的傷亡也高達60000人,幾乎是1:1,所以説要真要選出一個國軍最死硬的地方,那就非碾莊之戰不可了。
小結:
黃百韜的戰敗,其實不是他一個人的原因,和國民黨內部腐敗和將領之間的矛盾有很大關係。黃百韜剛被包圍的時候就有向在徐州駐紮的邱清泉地地求救,而徐州距離碾莊僅60公里。
可是邱清泉和黃百韜有矛盾,拒絕赴援,甚至蔣介石也親自趕往徐州他也不聽,而蔣介石竟然拿他沒辦法。
戰爭上抗命,甚至連最高領導人的命令都不聽,像這種行為,在我軍簡單是不可想象的,哪怕你理由再充足,就算事後證明你是正確的,就算你打勝了仗,也會處罰你,像《亮劍》裏的李雲龍不就是個典型嗎?
資料:
《中國人民全國解放戰爭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