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別用“放養思維”毀掉孩子的天賦

由 展東明 發佈於 經典

現在很流行快樂教育的説法,提倡讓孩子自由成長,家長不過多幹預。孩子的發展,全看自己本身的興趣和天賦,還美其名曰:這是對孩子最大的愛。其實,這種做法會毀了孩子的天賦。

知名樂評人劉雪楓説:“想把孩子培養成郎朗那樣的人,首先要有郎朗爸爸的決心和狠招”,從這句話可以看出,成就天才的不是天賦,而是會教育的家長。

一、父母才是成就天才的最終原因

匈牙利心理學家拉斯洛在研究了數百位公認的天才之後,得出了一個結論:“正確的養育任何一個孩子,都可以將他變成天才”。

接下來,他和妻子用25年的時間證明了這一點——他成功的將三位女兒養育成為了國際象棋的特級大師。其中小女兒朱迪特•波爾加連續25年在世界女子國際象棋中排名第一。

那麼普通的孩子該如何成功呢?這三個階段必不可少。

二、三個階段,最終走向卓越

1、孩子產生興趣——家長作用:引導鼓勵

心理學家本傑明布魯姆發現:傑出人物通常會選擇父母特別感興趣的領域和行業。這證明,孩子的興趣是可以在和父母的互動中塑造的。

郎朗剛出生,父親郎國任就開始為了培養兒子,自學鋼琴。經常把小郎朗逗得手舞足蹈,哈哈大笑。

比如在郎朗2歲的時候,郎國任就抱着郎朗坐在大腿上彈琴。為了鼓勵小郎朗好好學琴,父親用巧克力,五角星,童書,變形金剛等方式,激勵郎朗從開始只能練習5分鐘,一直增加到最後練習40分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再加上家長的引導和指導,不斷強化孩子的學習動機,天才就是這樣誕生的。

2、孩子變得認真——家長作用:監督陪伴

在完成了初步訓練之後,孩子開始對某個領域產生興趣,並且有了美好的發展前景,下一步就是介紹導師。

郎朗三歲半時,父親就找到了全瀋陽最好的鋼琴教師朱雅芬老師,此時,郎朗從玩耍式的練習開始向刻意練習轉變。(《刻意練習》中提到,這個階段導師不一定是專家,但是他們應該擅長教育,知道如何激勵孩子不斷向前。)

這個階段的父母,起到監督和陪伴的作用。

而郎朗每次學琴,父親郎國任都會一起聽課學習,自己先把老師教的內容吃透,才能更好的輔導郎朗消化吸收。

此時父母還會在生活中制定規矩,把練習放到首位:先練習好了,再去玩耍。所以郎朗每次上完課回家,都是先彈一遍新曲子,再去上廁所,洗手。

從朗朗的故事中也可以看到,父母的監督和陪伴作用有多重要,也可以説父母付出多少,孩子就會收穫多少。

3、孩子全力投入——家長作用:全力支持

規律性練習2-5年後,孩子開始體會到刻苦學習帶來的回報,並越來越能夠自我激勵。

此時,家長需要為孩子找到全國範圍內最好的導師。在朱雅芬老師出國後,父親開始請假帶郎朗去北京學習。

到了這個階段,孩子開始向頂尖衝刺,不但訓練費用高昂,而且很可能需要父母放棄工作全力支持。

郎國任為了方便郎朗在北京學習,咬牙辭掉了工作,租了一個一居室,全職陪伴郎朗練琴。最終,父親的努力沒有白費,10歲的郎朗以全國第一的成績,考入了中央音樂學院附小鋼琴專業,從此開始了逐漸走向國際舞台的道路。

三、共同的旅程,共同的努力

郎朗的成功並不是個例:周杰倫四歲開始練琴,每天練習兩個小時,媽媽還會拿着藤條在旁邊督促。還有易烊千璽,五歲開始學習舞蹈,媽媽辭職陪伴,全程參與孩子的成長。所以,是否能培養出天才,最重要的不是孩子的天賦,而是孩子與家長共同的努力。

即使不培養天才,家長也需要明白:學習是反人性的,其中的迷惑、反覆、壓力和痛苦,本身就是學習的一部分,再傑出有天賦的孩子,也要體驗這些。

真正負責任的家長,會和孩子共同感受學習的困難,並一起戰勝學習的困難,而這樣的家長,即使本身起點不高,也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自豪感,讓孩子更有動力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