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來來,大家都坐好,瓜子和啤酒自備,我最喜歡短話長説了。我們來一起八一八我們國家銀行間清算古往今來的長篇故事(要有八錯的地方歡迎同行指正)。
自從銀行這個機構誕生起,就一直存在客户資金在不同銀行間流動的需求。在遙遠的年代,這個苦逼活是靠銀行(那時還叫錢莊、票號、銀號……)員工人肉搬運銀子(當然還有金元寶)完成的,量大了後就交給鏢局來做啦(專業分工古代就有哦)。而這些人工都是需要成本的,銀行壯大起來後,很快就發覺把銀子搬來搬去不是個划算的買賣,因為今天我搬兩箱去你那兒,你那邊搬三箱到我這來,來來回回累死了幾匹馬,實際上兩家的銀兩總數都變化得不大。於是兩家銀行老闆私底下一磋商,決定以後兩家不再這麼頻繁的搬錢箱了,而改為相互在對方那邊開户存一些銀兩,有客户從你那邊匯款給我這邊銀行時,你直接把銀子存進我在那邊的賬户,然後你告訴我一聲,我這邊就從你在我這的帳上把銀子拿出來給客户付出去,等過了一段時間後,兩家銀行再來慢慢數銀子和對賬。這樣一來,銀行辦事效率大大提高了,不用搬沉甸甸的金銀,只用一張張加蓋了印鑑的特定公文送來送去就行。
這個記載了銀行間重要往來信息的紙片學名叫船票,哦不對,是傳票(別扯遠,那個年代的法院通訊還是靠吼,不是一回事),名字很形象是不是,事實上也就是從這傳到那。而這項銀行的基礎工作自從被業界大佬們談統一後,竟然在長達幾百年的時間裏都沒有什麼進化。只不過投遞傳票的業務隨着量大後又出現了分工,由專門的郵遞機構負責了。直至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全國各地的銀行間都還在大量使用一種叫聯行信件的東西,這是一個用紅色油墨印刷的牛皮紙信封,正面寫着收件行和寄件行的信息以及內容物數量,背面是大大的聯行專用四個字以及貼郵票。是的呢,收發聯行信是當時郵電局(沒錯,不是郵局,當時電信和移動都沒出生呢,全在他家)的重要業務,有專門的員工負責,並且投遞優先級是高於其他任何郵件的。當時人民銀行下發的指導精神是“自成聯行系統,跨行直接通匯,相互發報移卡,及時清算資金”。
若干年以後,即便當年還沒怎麼聽説環保的概念,但是業務猛增導致聯行信堆成山一樣,而且各家行使用外觀相近的信封、一個郵政局要管多家銀行收發,誤投、劃帳拖延的情況不斷髮生,這可不得了,客户遭受經濟損失誰來負責、銀行的信譽受損誰來兜走?總之就是不再適應時代的發展啦。所以央媽發話了,簡化流程,各家銀行的匯劃款項通過當地人民銀行聯行轉匯!具體是個什麼玩意呢,就是説各家銀行在人民銀行先開個户,裏面存上一定的資金,發生轉匯時,由人行向對應的銀行匯入和劃出相應的資金。這樣一來,各家銀行都拍手叫好,因為他們終於不用在相互間寄送聯行信了,只用寄給央媽,央媽來做大管家。
隨着鄧小平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各家銀行開始引進計算機技術,慢慢的建立了賬務管理的計算機系統(當時有個術語叫“會計電算化”),對客户帳務進行登記。首先是 1990 年,中國人民銀行清算總中心成立。然後在 1991 年有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金融衞星通訊網和全國電子聯行系統建成投產。這兩個系統都是央媽牽頭組建的,全國由上到下分了不同級別的中心,負責連接本地的各家銀行和聯絡上級銀行。所以傳票啊憑證啊什麼的就告別紙質了,變身一段加密後的電文,biubiu 的就發送到了幾千裏之外。所以這個時期的銀行匯兑就變成了這樣,匯出行將匯劃資金錄入電子聯行系統,通過金融衞星通訊網將這個已經電子化的憑證傳到匯入行所在人民銀行,再劃轉如收匯行。相比以往紙質聯行信,這個是巨大的進步,資金的在途時間由一週以上縮短為一兩天,大大減少了每天的在途資金額,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想想大額資金每天就有多少利息……)。與此對應的,各家銀行自己內部聯網的系統也在 90 年代中期紛紛投產,銀行的資金清算漸漸進入一個新時代~偶也~
到了二十一世紀,IT 技術開始風騷的引領各行各業飛速發展。首先是 2002 年央行大額實時支付系統(HVPS)投產,作用還是那些:處理同城和異地、商業銀行跨行之間(也包括行內一定金額以上的)大額貸記(事實上這個系統的起點一直被設為了 0 元……),支付指令逐筆實時發送,全額清算資金,跨行資金清算零在途。然後是 2005 年央行小額批量支付系統(BEPS)投產,用來處理同城和異地紙憑證截留的借記支付業務以及每筆金額在規定金額起點以下的小額貸記支付業務,支付指令批量發送,軋差淨額清算資金,主要為社會提供低成本、大業務量的支付清算服務。咳咳,翻譯成人話就是:大額系統側重於系統穩定、風險管理、資金轉移的時效性,主要用於資本市場、貨幣市場交易和大額貿易資金結算,小額系統對安全性、系統數據吞吐量要求較高,主要用於小額貿易支付和個人消費服務。
好了,扯到這裏,基本上下面要説的都是圍繞支付清算系統了,來,我們把它內褲扒了(不要雞凍,這一段沒你想象的那麼好看)。當代銀行間資金轉移有這幾種情況:轉入轉出的銀行相互持有的雙邊往來賬户,直接進行資金轉賬;雙方在第三方銀行開設賬户,由第三方進行劃轉;雙方通過在央行開設的備付金賬户,劃轉款項。而完整的支付過程也包括三方面:支付、清分、結算。支付發生在收款人、付款人以及開户銀行之間,付款人賬面餘額減少、收款人賬面餘額增加;清分是收、付行交換支付信息,根據支付指令計算借貸方差額的過程;結算涉及收款人付款人的開户銀行和央行,通過央行劃轉備付金賬户清償債權債務關係。清分是對支付指令進行計算、歸類和傳遞等操作過程,資金在此時尚未實質性轉移。清分結束後的結算就是根據清分結果對賬户間的資金進行實際意義的轉移。
因為大小額系統是如此的重要,所以這裏再囉嗦幾句,把它們內衣也扒了(嗯,這個就好看多了)。首先是在工作時間上,大額系統是工作日 8:30-17:00(嗯,沒錯,和公務員一樣,所以每到節假日是不是總會收到銀行的通知説某些業務暫停?就是這個原因),小額系統要辛苦些,全年無休(鼓掌鼓掌)。然後是在業務處理上有所不同,大額是單筆交易實時發送、實時全額清算,而小額系統是銀行收集到若干筆交易後打一個包統一發到人行,定時清算。所以説,儘管理論上大部分跨行的轉賬業務是可以在幾分鐘內就完成的,但是因為要經過央媽,所以在這一時期好像沒有哪家銀行敢向客户承諾資金多久能到帳。
最近幾年,央媽又弄出了一些方便大家搗騰鈔票的新工具出來,一個是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俗稱超級網銀,一個是第二代支付系統。其實這麼分開説很不嚴謹,因為二代支付其實是個大概念,包含了全新建設的超級網銀和不斷升級加強的大小額系統和其他一些支持性的系統(清算賬户管理系統(SAPS)、支付管理信息系統(PMIS)等等),是所有人行支付系統的統稱。但是由於大家習慣上的原因,二代支付和超級網銀經常混為一談,所以後文中就不再提及二代支付了。
超級網銀是 2010 年 8 月上線運行的,號稱具有七大特色:統一身份驗證、跨行賬户管理、跨行資金匯劃、跨行資金歸集、統一直聯平台、統一財務管理流程、統一數據格式。之所以被叫做超級網銀,就是因為它實現了各商業銀行網銀系統間的互聯互通:隨時隨地發起網上跨行支付業務;發起匯款指令信息填寫簡單、操作便捷,支付成功率高;在線實時接收業務處理結果,真正實時到賬;網銀業務應用範圍大大拓展,不僅支持支付類業務,還支持跨行賬户查詢,足不出户就可以方便地辦理資金收付和財富管理。好像很複雜的樣子,反正就理解為老婆可以輕鬆掌握老公的工資卡於股掌間就好了。其實和大小額系統還有一個顯著的不同,就是接入如機構不再限於銀行了!只要是經其批准獲得支付業務許可證的非金融支付服務組織也能接入,例如支 x 寶、財 x 通(快給我廣告費就讓你們漏點……哦是露臉)什麼的,這個應用可就更寬了,想想現在的互聯網企業可比我沒節操多了,什麼新業務都想得出來(友情提醒:擦邊球要防走火喔)。
其實呢,我國的各類支付系統除了上面提到的三大個,還有:全國支票影像交換系統、同城票據交換系統、銀行業金融機構行內支付系統、中國銀聯銀行卡跨行交易清算系統、城市商業銀行匯票處理系統和支付清算系統、農信銀支付清算系統、境內外幣支付系統。這些系統分別處理了不同形式的資金在國內的流轉,因為更大家的生活沒有太多直接的聯繫,這裏就不展開了(其實是我口水説幹了……)。
除了國內的,還有好多國外的重要支付系統呢,典型的有:SWIFT(環球銀行間金融電信協會,主要用於國際貿易結算、跨國資金匯入匯出,接入了全球上萬家銀行)、CHIPS(紐約清算所協會同業支付系統,全球最大的私營清算支付系統,主要進行跨國美元交易的清算)、TARGET(歐洲支付系統,歐洲央行建立的歐元區跨國實時資金清算系統)、FEDWIRE(美國聯邦電子資金劃撥系統,提供資金轉賬和證券轉賬兩大服務)等等,也就不廢話了(口水真的幹!了!)。
嗯嗯,關於支付的脱衣舞就表演到這裏,言射大家。(什麼……竟然還有意猶未盡的,這是多強的 M 傾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