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同題作文,看看青年作家、語文老師、媒體評論員怎麼寫?

編者按
2020年廣東高考作文題是根據一段介紹“齊桓公、管仲和鮑叔關係”的材料,擬定一篇班級讀書會的發言稿,“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你對哪個感觸最深?”
本期《大家談》邀請到青年作家、中學語文老師、媒體評論員同題作文,以饗讀者!
世間最能容納聰明的,是慷慨
■李詠瑾(青年作家、文藝評論家)
公元前686年的秋天,在從莒國奔赴齊國繼位的路上,我完全能體會公子小白,即後來的齊桓公看見對面的管仲殺氣騰騰拉滿弓箭對準自己的心情。
還來不及考量太多,白光似地一箭襲來,小白在血花飛濺中捂着帶鈎痛苦地倒下,甚至能聽到自己痛苦的呼喝和對面管仲舒暢的笑聲同時響起。這個時候,如果還強説自己沒有刻骨仇恨,未免太不真實。
高考同題作文,看看青年作家、語文老師、媒體評論員怎麼寫?
圖片來源:曉蘇畫藝
之後也是有機會痛痛快快報仇的。以假死瞞過管仲後,於齊國順利繼位,施壓魯國,殺公子糾,逼殺召忽,囚禁管仲,一夕之間形勢逆轉得如此揚眉吐氣。雪恨的刀高高舉起,下面是管仲細細的頸脖,連着那顆據説是世所罕見的聰慧腦瓜。
但齊桓公還是在情緒和理智的拉鋸間猶豫地停下屠刀。當然,這得歸功於那位敦厚的伯樂鮑叔,齊桓公從不懷疑他的忠誠,也不懷疑他的識人之明,但是真正的天人交戰來自於他的內心:殺,還是不殺?這是一個問題。
那一箭的創口還在隱隱作痛,殺掉管仲,根據馬斯洛需求的五種層次,這是基於生存安全感的本能反應,任何人都説不出他的不是。但是不殺,止殺,或者説自己未來遠大抱負的實現遠遠重要於當下一時之泄憤,甚至齊國萬民的福祉遠大於“小我”一己的恩怨……
齊桓公的胸中有一盞天平。當他慢慢地想清楚這些事情時,天平的力臂“咔咔”轉動,自然就權衡出了輕重。
之後與管仲談論霸王之術,齊桓公如獲至寶,“幸好當時那刀沒有剁下去!”他一陣後怕,此刻的欣喜也是發自內心。拜管仲為相,委以政事,接下來開啓攻滅譚遂、北杏會盟、與洮之會等操作,偶與管仲政見相左,他也是虛心聽取管仲的意見。到後來,管仲運用一系列即使今人看來仍眼花繚亂的經濟槓桿稱霸東周,將齊國送上霸主寶座時,幾乎可以説已成為齊國政壇上極具震懾力的存在,齊桓公也從來沒有小心眼地去想着剷除他,直至管仲於病榻上即將去世,齊桓公還在虛心地請他為未來朝堂用人留下寶貴意見。
這已經遠遠超越了信任,或者説是世間極少見的智慧遇上世間極難得的慷慨,兩相碰撞,留下的一段屬於男人之間的情誼、知己間的惺惺相惜。
人們常説世有鮑叔,而後有管仲,伯樂與千里馬的搭配,常常成對出現,缺其一,則另外一個也不復存在,沒有伯樂的視野,千里馬與運貨騾子的差別其實也不大。而人們常常忽略了在這段三人關係裏,齊桓公其實是更大的伯樂,他不但慧眼識了管仲,也早早地慧眼識了鮑叔,以他的慷慨豪邁,成全了這段傳頌千古的風雲佳話。
願世人爭做“鮑叔式”的伯樂
■林日新(中學語文教師)
人們常説:“千里馬易得,而伯樂難求;奇玉在璞人不知,和氏辨出為世寶。”伯樂、和氏慧眼識物,贏得了人們千百年的尊崇與讚賞。孔子曾説過:“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管仲之所能揚名諸侯之間,離不開鮑牙的知遇之恩、舉薦之功。
想當初,管仲和鮑叔各為其主爭奪國君之位,公子小白差一點被管仲的利箭射死,竊以為,在小白即位成為齊桓公後,只怕想把管仲剁成肉醬的心思都有了。然而,在這種嚴峻的時刻,鮑叔卻勇敢地向齊桓公舉薦了管仲:“要想成就霸王之業,非管仲不可。”而且,在管仲上任之後,鮑叔還甘居其下,並與他同心協力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最終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高考同題作文,看看青年作家、語文老師、媒體評論員怎麼寫?
在這則故事中,我們固然十分佩服“千里馬”管仲的不凡才能,也非常讚賞齊桓公不計前仇的寬闊胸懷,也格外欣賞他善納雅言的智慧和能大膽起用人才、重用人才的雄才大略。不過,我認為最令人敬佩還是鮑叔的“知人之能”,甘居人下、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這是值得無數“伯樂”學習的。
古往今來,“伯樂”不少,但能做到這種境界的並不多。馬陵道上的龐涓也曾向魏王舉薦了孫臏,就這一事看來,他可以被稱為“伯樂”,他知道孫臏的才能高出自己很多,卻害怕魏王重用孫臏,竟利令智昏地把孫臏迫害至殘,最後讓自己落得個身死馬陵道的悲劇;《水滸傳》中的白衣秀才王倫也是能識林沖才幹的主公,可他卻出於私心,擔心林才幹高有震主之嫌,硬是刻意刁難,最後落得個一刀斃命的下場;《夢溪筆談》的作者沈括可以説也是蘇軾的“伯樂”,他深識蘇軾的蓋世文才,可不想讓蘇軾的文化地位高於自己,於是釀成“烏台詩案”,陷害蘇軾,差點致蘇軾於死地。歷史上還有許多人樂當“伯樂”,為國家發現人才,舉薦人才,然而,當他舉薦的人威脅到自己的地位和利益時,他就不幹了,冷淡疏遠者有之,斷交絕義者有之,陰謀使暗者有之,刻意誣陷者有之……種種做法與鮑叔的高尚境界有天壤之別,皆為正義者所不齒。
韓愈在《馬説》裏説過:“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當今社會,人才是一個國家、一個地方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無論是大城市,還是小地方,人才都是最重要的生產力,是提升城市的核心競爭力,只有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才能為經濟發展提供智力保障。為了實現中國夢,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我們不僅要努力學習,磨練本領,爭當人才,也要樂當伯樂,為國舉薦人才,做一個“鮑叔式”的伯樂。
向管仲學習“屈”與“伸”
■王梓佩(南方日報評論員)
孔子曾慨嘆,“微管仲,吾披髮左衽矣”。提到管仲,人們通常會想到他輔佐齊桓公,成就九合諸侯的霸業,想到他與鮑叔知己之交的佳話,想到“相地而衰徵”等至今仍有借鑑意義的思想。但你是否還記得,“管夷吾舉於士”?起初關押他的,正是後來尊稱他為“仲父”的齊桓公小白。
管仲曾輔佐小白的對手公子糾,與小白有一箭之仇。公子糾失敗後,管仲甘願幽囚受辱,得到任用後盡心輔佐齊桓公。召忽為公子糾而死,自然值得讚歎忠義,但管仲能屈能伸,最終實現理想抱負的做法,更加令人欽佩。用管仲的話説,“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
高考同題作文,看看青年作家、語文老師、媒體評論員怎麼寫?
人需要學會能屈能伸。歷史上,越王勾踐卧薪嚐膽;淮陰侯韓信甘受胯下之辱;司馬懿隱忍多年,終於在古稀之年嶄露鋒芒,取得曹魏實權;“中山靖王之後”劉備到處寄人籬下,直到赤壁之戰才奠定基業……無數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證明,有時適當妥協,保留積蓄自己的力量,會走得更遠。歷經漫漫長夜,終會迎接曙色。
人是這樣,一個團體,一個國家更是如此。朱元璋選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避免成為羣起而攻的靶子,笑到最後。中國共產黨人在武裝佔領城市的路線遇挫時,結合中國實際,探索出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點點星火,終成燎原之勢。
由此可見,能屈能伸是一種智慧,而做到能屈能伸,同樣需要智慧,以及笑對非議挫折的勇氣——“屈”不是為了妥協而妥協,“伸”才應當是一以貫之的堅守。如賣主求榮、割地賠款,是背棄了道義良知的“一屈不伸”。管仲在公子糾生前盡心輔佐,已盡到臣子本分,而後輔佐桓公,則因為桓公能夠幫助他實現理想,使得國泰民安。
其實,能屈能伸並不是非要用於施展抱負,它也能用於我們的生活。留侯張良願為略顯囂張的陌生老人三度拾鞋,我們能否在與人交往中多一絲善意温存、互敬互愛,少一點“值不值”的計較和“配不配”的傲慢?人們常感慨社交網絡戾氣瀰漫,然而很多爭吵是否本來就沒有意義?遇到不合心意的言論就舉報、搞網絡暴力,是不是會讓更多人,包括舉報者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如果能心平氣和地溝通、勇於承認錯誤,相信我們可以讓更多人信服自己的觀點,收穫更多教益。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蘇軾這樣看待張良拾鞋的逸聞。希望我們也能夠調動智慧與勇氣,學會“屈”與“伸”。
【欄目主持人】丁建庭
【作者】 李詠瑾;林日新;王梓佩
叮咚快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05 字。

轉載請註明: 高考同題作文,看看青年作家、語文老師、媒體評論員怎麼寫?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