孜然也叫茴香。中醫認為它可以醒腦、開脈、降火、平肝。具有清寒祛濕、理氣開胃、清風止痛的藥理作用。對消化不良、胃冷痛、腎虛有一定療效。孜然的植物學特徵是日照時間長、半耐寒、早耐寒、喜冷的雙子葉春季作物,具有較強的耐旱性而不耐澇性。出苗後65~85天為生長期。生長過程較快,第一個花期為出苗後35~45天。今天,冬蟲夏草正在分享孜然的高產栽培方法。
播種方法:直接播種有冬播和春播兩種方式。冬播種子將於去年冬天前在凍結的農田播種,第二年收穫。春播在當年春季播種、管理和收穫(春播時間的提前與孜然產量呈非線性正相關)。種植週期短的小茴香,可以在春季播種覆蓋塑料薄膜的寬排和窄排作物後,進行寬排的小茴香間作。建議在4月12日前,地面温度不應高於15攝氏度或5釐米。播種前的整地應採用砂壤土或中上部土壤肥力較好、保水性能較好的壤土。施足基肥,耕田平整,播種前澆水,精心整地。每公頃施用有機肥約30噸,尿素150-225公斤,磷酸二銨100-150公斤,硫酸鉀或復混肥75-120公斤。犁深22~25釐米。
播種前充分灌溉土壤水分,用壓鹼洗鹽。適宜含水量的土壤配製,符合土壤水分、平整、疏鬆、破碎、淨漿等標準。播種前,每公頃補施2.25-2.7公斤田間施用,化學除草用水450公斤。3.品種選擇應選擇分枝能力強、產量高、抗倒伏、經提純復壯後籽粒飽滿的茴香。播種要求:大茴香直接播種分為孔播和鑽播兩種。冬播主要為孔播(行距20-30cm,孔距9-12cm),春播主要為鑽孔(30cm,等行距,行距5-8cm)。穴播套種。播種1.5-2.5cm深,播種後壓實。每公頃種子用量為22.5至30公斤(每千粒重1.3至1.8克)。每公頃穴播可節約140-200萬株,150-180萬株。
現場管理
早春的田間管理以提高温度、保墒為核心。建議苗前耙孜然,苗前下雨時及時耙地,分解硬化,保持水分,早出苗。淺耙方向與播種方向垂直,耙深不超過2cm,且配有破碎機。苗期以化學調控為主,輔以人工除草和插秧。茴香幼苗在2~4葉期噴施一次葉面肥(1%-2%磷酸二氫鉀+0.5%-1%尿素)。在幼苗5-8葉期,在過度生長的田間對旺盛生長進行局部控制,可以提高旺盛生長的幼苗基部節間直徑,降低幼苗高度,防止後期倒伏。
在花期和果期,田間管理應注重防止積雨引起的洪澇災害,保持根系和葉片,促進糧食定植,增加糧食重量。孜然更耐旱,但不耐澇。在5-6月,如果有降雨,田間積水將超過8小時,這將導致洪水,植物死亡,甚至作物歉收。如遇中雨至大雨,應及時排澇。茴香開花結實期對水分和肥料的需要量雖不高,但交疊期較長。異常的氣候和土壤乾旱會對開花、施肥和產量產生不利影響。噴施0.2%-0.4%濃度的硼、鋅微量營養素,可提高結實率。茴香生長中後期存在早衰斑(葉色發黃),可噴施1.5%-3%尿素葉肥,提高植株根系和葉片的營養吸收能力,促進果實正常成熟。噴施0.2%~0.4%的磷酸二氫鉀,可在葉片顏色較濃、晚熟趨勢貪婪的點上增加千粒重,達到與全生育期相同的收穫效果。
在相同生產條件下及時收穫,冬播孜然比春播早成熟7-12天,直播比套種早3-7天。適時收穫的形態學指標:田間小茴香單株70%~80%葉片呈桔黃色,果皮呈淡黃色。過早的收穫和不充分的成熟導致果實種子的損失。採收通常採用人工除雜和集中乾燥,機械除雜後卷裝袋貯存,防止受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