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欽叛亂:黑鍋都讓宦官背

公元1461年(明天順五年)8月7日,宦官曹吉祥的侄子曹欽發動兵變,不到一天就被平定。曹家滿門族滅,曹吉祥被凌遲處死。

就在一年前,大將石亨也因謀反被誅。曹吉祥和石亨都是幫明英宗發動奪門之變、殺害於謙的主謀,所以也有人將這兩起謀反案合稱為“曹石之變”。曹吉祥也與後來的劉瑾、魏忠賢一樣,被定義成禍國殃民的權宦。

雖然唐明兩代,宦官干政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公然引兵作亂的,也不過甘露之變與曹欽叛亂兩例。

因此明朝史書對曹欽謀反一事大加渲染,將曹氏叔侄塑造成狼子野心、蓄謀叛亂的巨惡。但細加考察,便不難發現這種敍述中的詭異之處。

曹欽叛亂:黑鍋都讓宦官背

電影《新龍門客棧》中甄子丹飾演的太監曹少欽,原型便是曹吉祥

按照《明英宗實錄》的説法,曹氏造反蓄謀已久,但他們的行動被錦衣衞指揮使逯杲(lù gǎo)察覺,曹吉祥被捕,曹欽被迫提前舉事。結果曹欽招攬的黨羽有人在政變當晚反水,將曹欽謀反的消息送進了宮裏。

曹欽很快就發現謀反的事已經敗露。可他卻不帶人攻打皇宮,反而浩浩蕩蕩地殺到了逯杲府上,把逯杲亂刀砍為肉泥,這才去攻打長安門。結果城內早就把門關上了,隨後大軍趕到,曹欽勢單力孤,兵敗自殺。

這場叛亂有兩個地方讓人難以理解:

第一,曹吉祥本沒有實權,明朝史官卻在記述中刻意拔高了他的官位。

在天順五年時,曹吉祥的職務是是司設監太監。司設監是明朝十二監之一,與司禮監僅有一字之差,權位卻是一個地下,一個天上。

司禮監擁有批紅之權,權勢與內閣相當,張居正就曾與司禮監掌印馮保結成政治聯盟。而司設監主管儀仗、雨具,沒有任何政治實權,就是個打雜的。

曹吉祥確實在天順年間作威作福,但那不過是仗着皇帝的寵信,他又怎麼會去造反推翻皇上呢?後來的史官也覺得《實錄》記載不妥,為了讓曹吉祥的野心看起來更加合理,特意將他“提拔”為司禮監太監。

第二,曹欽的行動沒有任何計劃性,《實錄》卻説其蓄謀已久。

我們先來看看成功的宦官政變是怎樣的。

在甘露之變中,仇士良發覺唐文宗佈下伏兵要殺自己,立即帶親隨衝進大殿挾持文宗,以皇帝為質逃出昇天,然後才派兵屠殺設伏的眾大臣。

曹欽叛亂:黑鍋都讓宦官背

仇士良。唐代宦官掌握神策軍,甚至可以隨意廢立、毒殺皇帝,權勢遠非明代可比。

仇士良倉皇起事,尚且知道必須先制住皇帝,可曹欽呢?事泄後,他不衝進皇宮搞斬首行動,偏要浪費時間去殺逯杲;最關鍵的是,他為叛亂謀劃數年,卻連能砸開城門的人手都沒湊夠,不到一天就被平定,清算黨羽時竟只查出“數十輩”,這樣就敢謀反,豈不滑稽?

所以,這場鬧劇怎麼看都不像蓄意造反,倒像是一出“激情犯罪”。

事實上,明朝的史官們也注意到曹欽謀反案中的反常之處,前赴後繼地給史書“加料”。

他們不光給曹吉祥“升官”,還精心編造了一個故事,説曹吉祥在與門客交談時感嘆當太監怎麼能出頭,對方回應道,曹操(此處可a至220年3月15日的洛陽)也是太監之後啊,讓曹吉祥大為興奮。曹操是歷代公認的漢賊、權相,曹吉祥被門客比作曹操,竟然喜不自勝,這不是造反又是什麼?

後來的史書還誇大了曹吉祥的勢力。本來曹欽攻打皇宮,人手只有手下的十來個黨羽及其家臣,這對於一場叛亂實在是太少了。於是文官們便説曹氏一直勾結藩人藩將,特地給曹氏“空降”了五百蒙古兵。

最後,他們把曹欽叛亂時的行動順序也給改了。在《實錄》中,曹欽是先去殺了逯杲,再攻打皇宮。而到了憲宗朝,曹欽的行動順序已經被改成先攻打長安門,失敗後才跑去殺了仇人逯杲。如此一來,曹欽的行為也就從沒有籌劃的臨時兵變,變成了蓄意謀反。

在釐清了曹欽叛亂的原委後,新的問題便產生了:為什麼明朝人要將這場倉皇發起的政變,誇大成成蓄謀已久的叛亂呢?

首先是為了諷喻明朝後期愈演愈烈的宦官干政。

明朝宦官權力太重是無可置疑的事實,從王振到魏忠賢,他們仗着皇帝的寵信殘害言官,肆意斂財,對明朝滅亡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但他們也不過是皇帝的黑手套。如被稱為“坐皇帝”的劉瑾,哪怕看起來權勢熏天,只要正德帝一聲令下,他還是得乖乖伏法。

曹欽叛亂:黑鍋都讓宦官背

智化寺英宗諭祭王振碑拓片,現藏於費城藝術博物館。英宗復辟後為了紀念王振,為其立祠“旌忠”,但百姓憎恨王振,所以碑銘的破壞非常嚴重。

宦官們的惡行皇帝都看在眼裏,不過是為了制衡外朝選擇睜隻眼閉隻眼罷了。而受到打壓的文官一方面為了權力巴結宦官,一方面又自矜清高,認為宦官們肢體殘疾,心靈也必然邪惡,希望皇帝遠離閹宦,重用文人。

曹欽謀反,説穿了不過是英宗用膩了這對叔侄,曹欽在叔叔被捕後決心拼個魚死網破,從一開始就不可能成功。這怎麼能夠表明宦官的危害呢?所以英宗朝之後的文官們才如此孜孜不倦地“修正”曹欽謀反的真相,希望以此警示皇帝。

其次是為了維護明英宗的帝王尊嚴。

英宗早年在土木堡之變中做了瓦剌的俘虜,甚至還在也先的威脅下讓大同守將獻城,被人喚作“叫門天子”;他在回到京城後,又貪戀權位,趁弟弟代宗病重奪了皇位,還殺害了擁立代宗的于謙。

可千錯萬錯,皇帝不會錯。英宗天性純良,怎麼會做出這種事來?一定是被奸臣所誤。過去宋孝宗為了保全父親的顏面,把殺害岳飛的責任全推給了秦檜,這次是太監們被抬出來當了喪師辱國、謀害忠良的背鍋俠。

曹欽之亂的結局不禁讓人想起四年前的奪門之變。

當時英宗已經在石亨、曹吉祥的幫助下控制了皇宮,但京師軍隊還握在於謙手中。他的兒子于冕請求他制止政變,以防天下動亂、瓦剌重歸,于謙卻斥道“小子何知國家大事?自有天命”,束手就擒。

四年後,同樣的選擇題擺在了曹欽面前,他的權力遠不如於謙,但還是選擇殺逯杲,攻皇城。不知道此時的英宗,是否會懷念那個殺起來更方便的於少保呢?

為了突出宦官的惡行,明朝的文人對曹欽叛亂層層改寫,使其越發偏離真相,這又是一個層累造史的典型案例。

歷代評價

由於明人對曹欽兵變“謀反説”的構建已經十分完備,因此當清修《明史》時儘管糾正了明史上的其他諸多冤案,但對於曹欽兵變卻仍然基本採納了明人“層累造史”後形成的“謀反説”。

——楊德會《明代曹欽兵變“謀反説”初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91 字。

轉載請註明: 曹欽叛亂:黑鍋都讓宦官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