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代表作之一原文泊秦淮賞評
杜牧泊秦淮
《泊秦淮》是詩人晚上游玩秦淮的時候所想所感,開始介紹美麗的秦淮夜景,之後借陳後主亡國的歷史典故,諷刺那些醉生夢死的晚唐君王,全詩抒發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無限擔憂,表達了作者想要為國效命的遠大志向。
杜牧泊秦淮
詩中的第一句就給人特殊的感受,兩個“籠”字讓天地日月都融合在一起,構成一幅淡雅的水墨畫,它在作者筆下是那樣的寧靜,但是字裏行間又透露出暗藏着的湧動,雖然是用清淡的筆墨,但是那冷寂的氣氛渲染的又是那樣的成功。
第二句在有第一句的情感基調下,顯得那樣自然從容,正是有秦淮這樣迷人的景色,才會想要有親自去目睹的想法,為什麼不一開始點明詩人此行的目的,這樣寫的好處該是詩人特意為我們創造出一個美好的環境,給人們在欣賞完美景後知道,原來這裏就是秦淮的滿足感。
商女,也就是伺候人的歌女,這裏通過描寫商女對國家興亡的無關緊要,其實是在暗諷當時的統治者,只顧享樂,無心治理國家,真正糊塗的其實是當權的統治者。歌女還在為統治者唱着美好的歌曲。
都説時局怎樣就該聽什麼樣的歌,但但是晚唐已經落寞,諸侯王卻不當一回事,沉溺在尋歡作樂,這裏通過歌女唱歌,諷刺統治者紙醉金迷,不問朝政的無能,反應了詩人清醒的認識到局勢的危機,想要挽會局勢,但是自己的志向不能傳達給君王,想要實現抱負但是無從落手的不甘心。
杜牧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杜牧是唐代詩人,和李商隱一起被稱為“小李杜”,因為杜牧晚年住在樊川,也有人稱他“杜樊川”。
杜牧
杜牧是宰相杜佑的孫子,晚唐人士。在唐文宗年間中得進士曾經擔任過史館修撰,各州刺史,最後成為中書舍人。杜牧是晚唐傑出的詩人,他的七言絕句尤其出名。
晚唐由盛轉衰,大部分的詩人的作品多少有點抱怨的感覺,但是杜牧不一樣,他的絕句多抒發美好的感情,歌頌讚美美好的事物,杜牧通過詩歌抒發自己想要報效國家的遠大志向。
除了詩歌,杜牧在行書、草書上也尤為擅長,杜牧三十二歲的時候曾寫過字帖,看到的人都覺得這是集前朝書法大家的水平,他的真跡現在也被完整的保存在故宮博物館內。
杜牧在文學創作方面有諸多成就,在詩、賦、古文上都可以稱得上是行家,他認為寫文章要一表達的情意為重點,杜牧對作品的內容和表現形式有着自己正確的理解,而且杜牧能活用先人留下來的長處,並結合自己加以創新。
在詩歌上,他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可見他在詩歌上的地位,杜牧的詩體借鑑杜甫、韓愈,他對於文辭的拿捏十分到位,作品也都深得人心。
晚唐的詩歌普遍現象是藻繪綺密,但是杜甫堅持自己的本性,成為晚唐詩人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他的作品影響深遠,被後人所銘記,是晚唐的代表詩人之一。
杜牧和誰並稱小李杜
李商隱和杜牧一起被稱為“小李杜”。小李杜之於唐朝的作用我們不禁要拿來與盛唐時期的大李杜作比較,如果説李白、杜甫兩人開創了盛唐時期時期詩歌的巔峯,那麼李商隱和杜牧絕對可以算是,能在晚唐沒落的詩歌中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的存在。
李商隱雕像
李商隱生活的時代正是唐王朝由盛轉衰的時候,社會動盪不安,統治者不再開明,百姓也大多對唐王朝不抱希望,李商隱出生在一個小官宦世家,家中不算沒有一點背景,所以也自然踏上為官從仕的道路。
但是即便如此,李商隱小時候還是過着貧窮的日子,再加上自己的父親很早就去世了,但是李商隱堅持求學,16歲的時候他的文章被白居易賞識,之後接受了一些培訓。
李商隱感情細膩他的詩歌風格穠麗,尤其在描述一些愛情生活的時候,李商隱的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的情感獨到,女子看了會想要有戀愛的想法,男子看到也能回憶起曾經琴瑟的時光。
這就讓很多讀者對李商隱的愛情生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人們紛紛要問究竟是經歷怎樣的紅塵往事,才能寫出遮掩柔情似水的情詩,其中藴含的情感沒有一定的社會經驗和閲歷是表達不出的。
李商隱被稱為是唐代後期最傑出的詩人,他受李賀的影響很深,有人給出李商隱的地位僅次於李杜的評價,的確他詩歌的風格獨特,後人很少又能模仿的。但是李商隱除了詩歌意外的成就則很少被提及。李商隱作為小李杜被後人銘記是歷史的選擇,是唐代詩歌發展的必然。
杜牧秋夕賞析
這是一首宮怨詩,在一個深秋的夜晚,在空無一人的後宮內,一切看上去都那麼死氣沉沉妝台上燃燒着幾隻銀白色的蠟燭,淡淡的微光絲毫沒有讓宮內變得温暖。
杜牧秋夕賞析
相反,這星星點點閃爍着的光亮給人一種愈加淒涼的感覺,在朦朧的月色和忽明忽暗的燭火的映照下,一旁的畫屏這時候也顯得格外冰冷,透出一股寒意。
一位身穿輕紗羅裙的女子出現在畫面裏,她倚着窗台,靜靜的注視着遠方,這無言的寧靜讓人害怕。不知過了多久,窗外的螢火蟲開始來回飛舞,女子耐不住寂寞,拿起扇子奔向庭院驅趕這打破寧靜的不速之客。
夜更深了,但女子絲毫沒有要去休息的念頭,也許是太過悲涼的氛圍讓她沒有了睡意,也許是之前追趕螢火蟲的倦意還縈繞在心頭,月光灑在宮中灰白色的石階上,就像給世界披上了一層薄紗,女子靜靜的坐在石階上,默默地看着天空,她在看什麼,是一年只能相見一次的織女牛郎星嗎?
這無聲的場景配上女子悲情的心情,讓我們久久不能平靜,這樣淒冷的氛圍,這樣痛徹的幽怨,我們對後宮中的女子有了深深的同情和關切,但我們無能為力,唯有默默祝福,祝福能有朝一日獲得皇帝的芳心。
後宮詩是最難寫的,因為一般的男人是不能進入後宮的,作者想要表達宮中女子的悲切要全憑想象,而作者卻將那一種痛心的感觸用文字表達出來,通過對環境細緻的描寫,向我們再現了宮中女子慘淡的境遇,堪稱經典。
江南春 杜牧
《江南春》是唐代詩人杜牧的詩,詩中描繪了江南的春光,展示了江南煙雨濛濛亭台樓閣的景色,迷人的江南在作者筆下更加讓人心旌搖盪了,短短四句詩有意象有景象,有動有靜,江南的美被很好的展現出來。
江南春 杜牧
詩的一開頭,作者就向我們展示了江南景色的秀美,幅員遼闊的江南,黃鶯在歡快的啼叫,綠樹簇擁着紅花。依山傍水的村莊城郭,迎風招展的酒家,都給人一種江南水鄉的寧靜致遠之美。
從詩的前兩句可以看出鶯鳥鳴叫,酒旗飄舞應該是晴天,但這兩句又有寫道煙雨,原來只是因為江南的陰晴不定,作者這裏用了特殊的表現手法,很好的把握了江南山重水複的特點,詩的前兩句只是介紹了在青山綠水的相襯下,江南的美麗,但只能描繪出江南春天明朗的一面。
所以作者又加了一筆,本來就迷霧重重的寺院在作者筆下,變得更加深邃,這一層朦朧讓江南更具韻味。
關於《江南春》是不是有借古諷今的意味有很大爭議,有人説之前帝王對於佛教的崇拜程度僅限尊敬,但到了杜甫所處的年代,有些惡性氾濫,杜牧有點反佛教思想,認為杜牧倒數第二句就是在表達自己對統治者迷信佛教而措施了很多治國的好機會,用現在統治者因為沉迷佛教而大興土木修建寺廟。
也有人説,這只是對江南美不勝收的風景的讚美,變現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嚮往,應該從藝術形象出發,杜牧反對佛教,但不能説他討厭佛教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