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帝武則天在位多少年 武則天八字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武則天在位多少年
武則天作為天朝上下五千年第一個女皇帝大家應該都不會陌生。她是幷州文水人,父親是唐初的工部尚書,她自小就天資過人,聰慧激靈,更是善於駕馭權術,也可謂是中國女性中的驕傲了。那武則天在位又有多長時間呢?
武則天畫像
公元637年,武則天因為長得太漂亮就被應召入宮了,當年她才14歲,開始就是一個才女,賜號叫做武媚,才有了武媚娘這個稱呼。而到了公元649年太宗皇帝一命嗚呼了,武則天也被趕進了感業寺別發為尼,法號“明空”,據説這也是“曌”這個字的由來。而後又得力於王皇后武則天才能夠再次入宮,武則天假裝對王皇后卑躬屈節,極力的奉承討好她,兩人合力奪去了高宗對蕭淑妃的寵愛,這也能看出武則天的能屈能伸。
公元654年,武昭儀產下一女兒,深得高宗喜愛。一日王皇后於宮中看望公主,故武則天以此為契機,避之,待其離開,掐死自己的公主,後嫁禍於王皇后。公元655年廢除王皇后武則天立後。武則天因高宗優柔寡斷,漸漸參預朝政,與高宗並稱“二聖”。
公元683年,李顯於高宗病逝繼位為中宗,武則天為太后臨朝稱制。次年,廢李顯為廬陵王,立李旦為睿宗,武太后掌實權。公元690年,武則天自立為帝,將國號唐改為大周。公元705年,宰相張柬之乘武則天年老病危,擁立中宗復位,尊武氏為“則天大聖皇帝”。同年冬,武氏死,享年82歲,遺詔“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這樣看來是一共當了15年女皇帝,但是實際掌控朝政是從當皇后開始的,所以一共是50年。
武則天八字
縱觀武則天一生,一代女皇掌管一代王朝,最後留下一塊無字碑任後人評論,人們對武則天的評價褒貶不一,為了更好的使人們瞭解武則天,更有不少人將武則天的八字進行探索,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人們對武則天的八字評析如何吧。
殷桃飾演的武則天劇照
因武則天距今時代太過久遠,因此關於她的八字版本各一,據齊炳權老師推敲,武則天的八字應為公元624年公曆2月17日戌時所生,而關於她的八字分析如下:
齊炳權老師認為武則天八字帶“三甲”,且從其八字命盤中來看她的起始方位可得出氣勢磅礴之象,寓意着她是為人中龍鳳,且從武則天最終所下葬的墓地方向也證實了其命盤所處之位。
武則天屬相為猴,雖為女兒身但卻能擔丈夫事,天生聰明機智工於心計,具有男性陽剛不屈的氣節,從其八字來看起命中有英雄之氣,能奪夫權,且其夫有軟弱可欺之象。且可看出武則天何時富貴,何時喪子喪夫,是為命中克子女的命運,從武則天的孩子們的結局便可印證這點。
武則天晚年得勢,得以代替高宗掌管朝政,又垂簾聽政最後甚至篡奪皇朝,改為大周自立為武周皇帝,這一切都是從武則天40歲之後發生的,且其十分長壽,最終享年82歲。關於武則天的傳説實在難以只憑借這八字的隻言片語的分析便可以言明,這些只是人們對武則天從另一方面剖析。
武則天造字
説起武則天造字,大家第一反應肯定是想到“曌”,因為這個字用在了武則天的名字中。一種説法是因為武則天在皇家寺院當尼姑的時候法號為明空,所以才有了“曌”這個字;還有一種説法是古人以男為陽以女為陰,而武則天自認為能夠凌駕於一切之上“日月為明,當空為曌”,故而有了這個字。
李湘飾演的武則天劇照
別看武則天所創的字只有“曌”流傳於後世了,但實際上她創造的字卻不在少數,身為天朝上下五千年唯一的女皇帝,她的造字舉動也可謂是舉世矚目了。為了方便大家的記憶武則天所造字可以編成二十字歌“天地日月星,初載授政聖,國臣正年月,萬君曌人生。”
武則天造字除了選用的古字,多為會意字。如“一生”上下結構為“人”字,“一忠”上下結構為“臣”字,忠心耿耿的一個人即為臣,把“千千萬萬”四字組合為“年”字。“千千萬萬”預示着大周帝業千千萬萬年之意。她還打破了漢字的方塊結構,創造了幾個圓體結構字。一個“○”圈就表示“星”字,把“卐”字放在一個“○”裏邊成為“月”字,將“乙”放在一個“○”裏邊成為“日”字。
武則天造字不是一次頒佈的,她在位15年,用了13個年號,其中“天授”、“證聖”、“聖歷”和改國號大周前的“載初”四個年號,從這幾個裏面我們可以看到其中都含有造字,這些字現在都可以在大周墓誌上看到。
武則天遷都
關於武則天的典故和事蹟相信對歷史稍有認識的人都會有所瞭解。她從一個柔弱的女子通過過人的膽識和謀略最終在六十七歲的年紀登上了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權力頂峯,成為了睥睨天下的皇帝,這樣驚人的成就足以使她在中國的歷史中名垂千古。而關於她稱帝的過程和如何治理朝政也有許多的事情可以講述。比如説她曾經把都城從長安遷往了洛陽就是一件轟動一時的大事。
范冰冰版武則天
武則天遷都洛陽的時間其實是在她稱帝之前。她於公元683年成為唐中宗和唐睿宗的皇太后並臨朝稱制之後,就把當時唐朝的都城從長安遷往了洛陽。而在她正式登基為帝之後,除了701年十月至703年十月這段時間居住在長安之外,此後的時間裏她就一直居住在洛陽了。而關於她為何做出如此大膽的舉動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的考慮。一是政治上的考量,當時雖説天下還算太平,當時也存在很多的不穩定的因素,比如説當時山東一帶經常有盜賊出沒,這不僅對平常老百姓的生活帶來了嚴重的影響,而且就連武則天的丈夫唐高宗在前往洛陽時都會遭受來自他們的危害。因此如果把都城遷往洛陽,則可以加強對這些盜賊的防範,從而維護社會的穩定,鞏固自己的統治。
第二個原因是經濟方面的。當時的洛陽非常繁華和富庶,絲毫不比都城長安差。而且洛陽還有運河這條大的運輸動脈,可以從長江以南把糧食或者其他物資運往洛陽,不用像在長安一樣經常因為缺少糧食而填不飽肚子。因此遷都洛陽完全可以擺脱這種困境,使朝中的政局更加穩定。
應該説武則天這一決定是非常英明和正確的,不管是從維護統治上還是促進經濟發展上來説都是有很多的好處的。
武則天狄仁傑
武則天作為中國歷史上的一位女皇帝,她的功績和歷史貢獻並不比那些那些英明神武的男性皇帝差,甚至可以説在中國的皇帝之中,論治理國家和處理朝政,可以説完全超過大多數的皇帝。在武則天在位的十五年間,她憑藉過人的膽識和睿智在延續太宗時期的繁榮局面的同時,卓力推行改革,為後來唐朝的頂峯時期“開元盛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史稱“貞觀遺風”。
武則天和狄仁傑劇照
武則天之所以能夠開創“貞觀遺風”,與她重視、愛惜人才是分不開的。其中她最信任和器重的人才便是唐朝一代名相——狄仁傑。他是唐朝歷史上一個文武全才的賢臣,他具有超人的智慧和才能,治理國政是一把好手,而且他還曾經作為統帥打敗過契丹君軍隊的入侵。武則天對於這樣一位賢能的大臣是非常欣賞的。她經常稱呼狄仁傑為“國老”以顯示自己對他的愛戴。另外狄仁傑這個人,個性還十分耿直,有什麼話一定要説出來才滿意。狄仁傑曾經在朝堂之上當着武則天的面與她大聲爭論,武則天作為皇帝,而且性格也不是內斂柔弱的那種,卻倒經常聽從他的意見和建議。狄仁傑當時的年紀已經很大了,幾次向武則天請辭,卻都被她以各種理由挽留。她怕狄仁傑過度操勞累壞了身體,還特意囑咐其他官員,如果不是非常要緊的事情,就不用去找狄仁傑商量了。
武則天和狄仁傑的關係猶如唐太宗李世民和著名諫臣魏徵一樣的親切和緊密,一個愛才,一個為國家和百姓敢於説皇帝不喜歡的話,因此他們才能一起創造出一個盛世。
武則天晚年
公元690年,武則天在經過充足的準備和漫長的等待之後,終於繼位登基,同時定洛陽為都城,改稱神都,又改國號為武周,自此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僅有的女皇帝。在她統治的十五年間,大大削弱了皇親貴族的勢力,重用中小地主出身的官吏,擴大了統治的基礎,同時提拔任用了一大批正直有才的人,一時間社會安穩,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百姓生活安樂,這一時期也被後世之人稱為“貞觀遺風”。
劉曉慶版武則天
除了上面這些提到的事情之外,武則天晚年還做了兩件影響很大的事:其中一件是決定誰來當她的繼位人。在698年的時候,她的侄子武承嗣和武三思多次指使大臣上奏,打算立武家的子孫為太子。但是這一行為卻遭到了當時的重臣狄仁傑和李昭德的反對,他們也上奏武則天請她把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狄仁傑等人的主要理由是,如果立武家子孫為太子,那麼到時候他們絕對不會把武則天的牌位放到太廟中供奉,因為從來就沒有侄子把姑姑的牌位放到太廟中進行供奉的事情;但是如果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那麼等到他將來繼承皇位之後,無論他有多討厭武則天都絕對會讓她的牌位進入到太廟中。武則天思考良久。最終還是聽從了狄仁傑等人的意見,立李旦為太子。
在解決了繼位人選之後,武則天已經沒有什麼更重要的事情要處理了,於是她便開始放縱自己,沉迷於享樂之中。她在後宮中供養了一大批外貌英俊的美男子來滿足自己的慾望,其中最有名的應該是張易之和張昌宗兩兄弟。這兩兄弟仗着自己受到皇上的寵愛,開始目中無人,把控朝政,最終當時的大臣聯手發動兵變,殺死了這兩個人,然後逼迫武則天退位,就這樣武則天結束了自己的皇帝生涯。
縱觀她的晚年,雖然也做了許多英明的決定,但是卻因為放縱自己而導致了朝堂的混亂和腐敗,應該説是功過參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