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高曉松
王青松,河南洛陽新安縣人,北大國政系79級畢業生,還是北大法律系的碩士,在畢業後當上了北大的教師,沒過幾年,他辭去了工作,和自己的妻子張梅隱居山林數十年。
考上北大,卻選擇隱居山林
王青松在學校的形象比較嚴肅,還被任命為團支書,他天生就有領導的範,隨時西裝革履,同學們都很敬重他,在機要局訓練了他的記憶能力,因為常常要背很多電話號碼和古漢語,超常的記憶力讓他考取北大變得易如反掌,最後為了能畢業找一份好的工作,他報考了北大的法律系,畢業以後留校任職。
王青松不僅讀書的天賦過人,小時候還練過武術,加上自己平時很喜歡讀老莊,他對養生學有很深的理解。80年代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出現了老年人養生的熱潮,王青松趕上了這股浪潮,憑藉自己的養生知識幫助不了不少人。
在短短的時間內就收穫了財富和名氣,北大的協會看中了他的影響力,創辦了養生培訓班,就在這時他遇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他的妻子——張梅。
在培訓班的時候張梅出現在人海之中,張梅當時剛剛畢業,也許就是因為在人海中多看了對方一眼,後來兩人走到了一起。
漸漸地王青松對養生學失去了興趣,他覺得自己已經完全掌握了養生學,而賺錢並不是他唯一的目的,他想要追求更高的學問——哲學。天生就是讀書材料的王青松非常容易地考了單科和總分的第一名,但萬萬沒想到竟然沒有被錄取。
於是王青松辭去了工作,帶上妻子到鄉下生活。王青松覺得生活在現代社會人的心都是向外地,而隱居可以讓自己回到自己的內心,達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剛開始他們租了10畝地,後來發現種地也不是輕鬆的活,由於忙不過來,妻子張梅也辭了職,在2000年兩人完完全全離開北大,租了2500畝地,真正地過上了世外桃源的生活。
如今享受隱居生活
每當有人問到他們為什麼要隱居的時候,他們總是回答一切都是為了孩子,想給孩子創造一個純天然的環境。孩子每天生活在大自然中,以羊羣為伴,還給每隻羊都取了名字。
他們的生活用品也是純天然的,就連最基本的洗衣粉和肥皂都不用,而是用草木灰和皂莢等植物來代替,食物全是自己種植的,筷子都是純天然一次性的,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真的是有種天人合一,世外桃源的感覺。
村裏有人覺得兩人瘋了,堂堂北大才子跑來山裏種地,但夫妻倆從來不顧外人的眼光,只為找到心裏那片乾淨的土地,在2500畝的土地上,他們種植了玉米、高粱、小米等,還有蘋果、桃樹等水果,家裏養了豬、牛、羊,王青松為這一切感到非常自豪,因為他打造了一個純天然的生態。
為了孩子,重回社會
父愛和母愛都是偉大的,曾經為了孩子放棄一切,現在當然也可以為了孩子重拾一切。天然的環境對孩子固然是好,但王青松兩夫妻畢竟不能滿足孩子的每一門教學,總是在家讀書也失去了交朋友和認識新同學的權利,孩子應該有自己的天地,温室永遠也開不出燦爛的花朵。
孩子除了村裏的人基本沒有見過外人,沒去過麥當麥、沒逛過街、沒去過電影院、就連最基本和同學一起玩的體驗都沒有,每每想到這裏,王青松開始懷疑,是不是應該讓自己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樣,去讀書,去創造自己的天地。
最後兩人經過討論,兩人決定重回社會,一方面是為了孩子的未來,一方面是因為他們的經濟出現危機,這次迴歸社會也是為了下一次隱居山林做準備。
王青松讓我想到了一位偉大的詩人——顧城,1988年顧城和他的妻子遠赴新西蘭講學,後來隱居到激流島,他們養雞,親手做春捲去集市上賣,不過後來顧城的結局很悲慘,在這個複雜的社會,多少人能像他們一樣保留心中的那畝田地,讓它種植出我們內心最嚮往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