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被嘲諷後,寫了一首罵人詩,全文沒一個髒字,你都以為是在誇你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唐朝是中國歷史上空前繁榮的大一統帝國,唐詩更是唐朝乃至中華詩歌的最高成就,就連魯迅也説:“我認為一切的好詩,到唐朝已被做完,此後倘非翻出如來掌心之‘齊天大聖’大可不必再動手了”。
唐詩也有初唐、中唐、盛唐、晚唐之分,盛唐時期,詩自然發展至巔峯,題材廣泛,出現了許多“邊塞詩”和“田園詩”,李白就是盛唐時期浪漫詩派的代表人。
李白,字太白,又號“謫仙人”,出生於長安元年,他是興聖皇帝九世孫,跟李唐皇室屬於同宗,李白之父李客是城尉,所以李白的家庭十分富裕,李白五歲便能讀書寫字,《上安州裴長史書》雲:五歲誦六甲。
李白十五歲時就已經小有名氣,在道家思想的薰陶下,又開始練劍,二十歲四歲李白就仗劍出蜀,開始雲遊,同許多讀書人一樣,李白也是立志報國,但李白不是通過科舉進入仕途。
開元十五年(727年)他到朝廷自薦,才學出眾,得到了宰相許圉師的賞識,李白還娶了宰相的孫女,但李白並沒有得到重用,窮困潦倒,自暴自棄,但他沒有放棄自薦,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玄宗外出狩獵,李白就乘機獻上《大獵賦》。希望能夠得到賞識。
有在長安結識了賀知章(禮部侍郎、秘書監、太子賓客),他很欣賞李白的《蜀道難》,並向玄宗推薦了他,李白被招入翰林院,主要陪皇帝寫詩文娛樂,但遭人嫉妒,又一次離開宮中,開始雲遊。
移居東魯後,李白就寫了一首罵人詩,他為什麼會這麼做呢?原來李白住的地方距離孔子的故鄉曲阜不過數十里,李白生性狂傲,而儒生同樣也是看不起人,這自然就起了摩擦,儒生天天嘲諷他,李白因此寫下了《嘲魯儒》。
魯叟談五經,白髮死章句。問以經濟策,茫如墜煙霧。足著遠遊履,首戴方山巾。緩步從直道,未行先起塵。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君非叔孫通,與我本殊倫。時事且未達,歸耕汶水濱。
開頭四句,李白就帶着犀利的措辭,説你們用畢生讀《詩》《書》《禮》《易》《春秋》,學識是很大,但一問經國濟世的策略,卻什麼都不懂,一羣只會紙上談兵的人,緊接着又引用秦始皇焚書坑儒的典故。
還諷刺了魯儒們穿着和行為舉止,頭上帶着平整端重的方山巾,不慌不忙,很有風度地走在大路上,寬大的襟袖拖在地上,步子還沒邁開,就先揚起了一片塵土。
又將他們跟叔孫通做一個對比,叔孫通也是儒生,他輔佐了劉邦建國立業,我李白也要像他一樣,幹一番輔佐朝廷的事業,絕不與裏面為伍,您們對時務一竅不通,乾脆就回老家種田吧!
這最後兩句是無比辛辣,從中都可以看出李白飛揚跋扈的神情和魯儒們的窘態。雖説李白有着報國之志,但他仕途不順,又遭逢安史之亂,上元三年(762年)李白病重,臨終時做了最後一首《臨終歌》而與世長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