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如何從鋼琴學習中選擇興趣班

兒童如何從鋼琴學習中選擇興趣班

從我的學琴經歷談起

作為70後,我的同齡人很少有機會在年少時接觸鋼琴。在小學和中學時代,我一直是同學羨慕的對象。然而我開始學習的不是鋼琴,而是小提琴。父親是小提琴老師,他常常拉奏新疆之春流浪者之歌這些小提琴名曲,給我創造了得天獨厚的音樂環境。

6歲前的記憶很模糊,我只記得父親總是在舞台上演奏,我和母親則在台下觀看,母親偶爾對我説,去後台找爸爸。後來上了全託幼兒園,每週只能回家一次,但只要在家裏,就能聽到父親的琴聲。從那時候起,我就開始辨識音樂的表現力,哪些是高潮,哪些是華彩,哪些是悲傷。從父親的演奏中,我很早就明白了音樂和情感表達的關係。

上小學以後,父親便開始教我拉琴。

每一種開始對孩子來説都很新鮮。當我開始學小提琴時,我非常興奮。我主動去夾樂器。我迫不及待地想學習父親演奏樂器的姿勢,彷彿這個姿勢能表達一個非常有力量的音樂家。然而,隨着時間的流逝,我對枯燥、單調、尖鋭、單調的練習曲失去了耐心。每次練鋼琴,我都會面臨一場心理對抗,這是一場內心與現實的較量。我父親對我寄予厚望,因為我對音樂的理解並不差,他的合奏總是讓他感到驚訝。他曾經説過:“你以後會去梅紐因音樂學院學習的。”。我在哪裏認識梅紐因?我只知道肩胛骨痛,硬,漫無目的,沒有掌聲,沒有理解,不能出去和孩子們玩。每當我要求在別人面前表演時,我父親總是説:“你現在不行。”。每次我熱情高漲的時候,我都會失望地落下睫毛。

苦學三年以後,我決定不學小提琴,而那時候我已經開始演奏梁祝。父親盯着我的眼睛,很嚴肅地問我:你確定不再學小提琴了?我説,是的。語氣固執而冷漠,像極我手中的琴,毫無熱情。父親單手舉起我的琴,像摔死一隻兔子,一隻貓一樣,狠狠把琴摔在地上。我內心充滿恐懼,但並沒有因此收回我的要求。

兒童如何從鋼琴學習中選擇興趣班

五年級以後我改學鋼琴,不用夾琴,不用手指確定把位,不依靠耳朵確定音準這事讓我很是滿足。我的老師不再是父親,而是一位温柔和藹的女老師,她對我的學習抱着嚴格但尊重的態度。我在技巧還不完全成熟的情況下,自己學習彈奏克萊德曼那些流行的鋼琴曲,老師對此並不反對,這讓我的心理感受好了起來。我每週要去老師家上一次課,每次都是學校晚自習的時間,當我上完鋼琴課帶着琴譜回學校自習,有好些男生問我,又去學琴了?我彷彿看到他們羨慕和讚美的眼光,心裏美滋滋的。每次同學來家裏,聽到我彈奏水邊的阿迪麗娜,都對我投來讚賞的目光。

小提琴留給我的情緒記憶以痛苦居多,而鋼琴留給我的情緒記憶則大都美好。成年後,我仍然對鋼琴情有獨鍾,儘管考上大學以後再也沒有認真學過鋼琴,但僅僅憑着5-6年的功底,已經足以讓我遊刃有餘地表達自己。能夠表達自己,是這個世界最快樂的事情。沉浸在音樂中,用音樂梳理自己與世界的關係,糾結、痛苦、快樂、瘋狂……和自己的情緒對話,同時獲得精神的淨化和昇華。

什麼是興趣?

從孩子一出生,家長就開始嘔心瀝血地培養孩子。對孩子興趣班選擇是學齡前家長尤為關注的事情。討論選擇興趣班之前,我們先看看什麼是“興趣”。心理學對“興趣”的解釋分為三個方面:

• 興趣是一種心理傾向,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和從事某項活動的意識傾向。通俗理解為,喜歡某事,喜歡幹某事。

• 興趣表現為對事物和活動的選擇性態度和積極情緒體驗。我們可以理解為,做了這個事情,會有愉快幸福的身心體驗。那些痛苦糾結的體驗,是不可能在產生興趣的事物上出現的。

• 興趣是可以使人產生集中注意,忘記時間流逝,忘記其他事物干擾的愉快緊張的心理狀態。

按照上述解釋,對於小孩子來説,可以讓他喜歡,有愉快體驗,又能在上面花費很多精力卻樂此不疲的事是什麼?只有玩!

兒童如何從鋼琴學習中選擇興趣班

愛玩是所有孩子天然的興趣,喜歡和小朋友一起,喜歡大自然,喜歡沙子、陽光、水、積木和奔跑。這是孩子與生俱來的興趣,這種興趣不需要被培養、被挖掘、被塑造,它就在孩子身上,只是家長是否有能力承認和接受它的存在,因為它不是成人社會認可的興趣。

認同愛玩是孩子的興趣,並尊重這種興趣,這個理念的建立是家長能夠與孩子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基礎,只有在這個基礎之上,家長才能很好地做到對孩子的興趣進行假設、求證、引導、鼓勵,讓孩子收穫更多的驚喜。否則,壓抑孩子愛玩的天性,只能留給孩子痛苦的情緒記憶,讓孩子從此遠離父母的期望。

將興趣發展為愛好

興趣是一種心理傾向,愛好則是興趣的發展和行動。愛好不僅是對事物優先注意和嚮往的心情,而且表現為某種實際行動。所以,“興趣班”正確的説法應該是“愛好班”,是如何把孩子的興趣以行動的方式進行強化、引導、加深,把孩子愛玩的天性往成人社會認可的主流價值方向引導。不要以為成人社會認可的主流價值觀僅僅是功利性,興趣愛好對人格的陶冶,對情緒的疏導,對壓力的減緩都是被認可的主流價值觀。

兒童如何從鋼琴學習中選擇興趣班

以學習鋼琴為例,我們説説如何把孩子愛音樂這個興趣往學習鋼琴這項愛好上引導。

•保持興趣,積累慾望

保持孩子愛音樂的興趣,讓孩子多玩音樂,玩不同的樂器,聽不同的聲音,讓孩子對音樂保持飢渴。心理學上,這叫“積欲”。只有慾望被積累的足夠多,足夠厚,產生學習的動力才會足夠大,足夠強。

• 體驗與薰陶

孩子學習鋼琴,可以從小讓其觸摸其他鍵盤樂器,比如電子琴、風琴,讓孩子體驗什麼是鍵盤。家長定期帶孩子去看兒童音樂會、兒童鋼琴表演,給孩子聽各種不同類型的音樂。其實,如果家長真的希望培養孩子學習音樂,從孩子在母親肚子裏就可以開始。懷孕的母親完全可以去上一些簡易的鋼琴課。孩子在母親的肚子裏聽到叮叮的聲音,ta 出生後就會對這種聲音特別熟悉。

• 情緒和音樂結合

音樂本身具有心理調節功能。家長從薰陶開始就可以教孩子用音樂去表達自己的情緒,比如憤怒,可以用強音、長音、尖鋭或特別低沉的音表達;比如難過,可以用三連音、和絃表達。這樣的方法能讓孩子與音樂融為一體,他的情緒記憶完全由音樂構成。音樂深深滲透到他的精神世界中,任何情緒都有對應的音樂表達形式,這種情形下,孩子很難放棄音樂。

• 技巧磨練

這對孩子來説是件艱難的事。然而,枯燥的練習曲是學習鋼琴的階梯。piano這個詞,在意大利語裏是“樓層,階梯”的意思,這個詞本身已經道出了鋼琴的意義:學習鋼琴就像上樓層一樣,一層一層來,只有熟練的技巧做基礎,才能越爬越高。枯燥的技巧容易讓孩子產生厭倦和放棄,這時候需要允許孩子把這些情緒表達出來,孩子可以即興演奏,可以沒有章法去彈,可以彈奏自己喜愛而並不是老師要求的曲子,這會讓孩子覺得,這個沉悶的大傢伙也可以像把槍一樣讓我掃射不愉快。

兒童如何從鋼琴學習中選擇興趣班

我們把鋼琴學習過程引申到其他興趣愛好培養。一項興趣愛好能夠被孩子長期堅持,不是靠冷冰冰的説教,更不是靠棍棒,而在於:

• 孩子對這個事物的興趣到底有多濃厚?(積欲)

• 孩子是否有慾望深入探索這項興趣相關的來龍去脈?(薰陶)

• 這項興趣愛好是否有利於更好地疏導和調適孩子的情緒?(表達)

• 家長是否有足夠的耐心陪伴孩子磨練技巧?(磨練)

當家長決定幫助和引導孩子,選定他終身的興趣愛好的時候,請先思考上述問題,只有這些問題得到滿意的回答,即已經做好相應準備,再開始學習也不晚。

孩子的天賦呈現於世界之前,已經存在於父母的眼裏和心裏。對孩子而言,父母足夠的愛,可以點亮他們探索世界的好奇心;父母足夠的耐心,可以塑造他們勇敢面對困難的意志。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34 字。

轉載請註明: 兒童如何從鋼琴學習中選擇興趣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