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講究“肥水不流外人田”,有什麼好東西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人,比如古代結婚講究門當户對其實也是這個道理,權貴之人都認為自己的子女是肥水,所以得許配給家世相當且熟悉的人,這樣才能實現強強聯合。
但有些東西是掌握在別人手上,並非我們自己能決定的,比如古代家族爵位的世襲,誰希望自己的子孫能夠永遠享受爵位的福利,這樣一出生的起點就比別人高,長大後也不用擔心工作問題。不過朝廷國庫的銀子是有限的,每個皇帝都希望臣子能夠為朝廷發光發熱,而不是用國庫的銀子供奉那些好吃懶做的世襲爵位的後代子孫。所以每一次的爵位世襲都會伴隨着一些附加條件,比如傳位一次就降一等,這樣變得在不斷世襲中重新收回這個爵位。
後來的教師、銀行工作者等延續了這種傳承的制度,比如剛開始我們規定了父母若是教師,其子女中有一個能夠繼承他的工作,這算是國家對這些崗位人員的一種特殊照顧,不過現在已經看不到這種了,所有人想要進入教師隊伍、公務員隊伍等都得憑藉自己的真才實學進行考試。
這也説明了從古自今政府看重的都是有才華的人,不過在明朝卻有一個家族,他們家的爵位傳承了幾百年的時間,在後面明朝被滅亡之後,仍然還在繼續傳,這個爵位就是魏國公。
魏國公也就是徐達,他和朱元璋從小一起長大,小時候是非常好的玩伴,而小時候的朱元璋就表現出了領導能力,所以徐達是他背後的一個小跟班,但是這個小跟班對朱元璋忠心耿耿。特別是在幾場重要的戰役中,如抗元戰爭、和陳友諒之間的戰爭等,徐達都是功不可沒的,很多人給了他明朝第一猛將的美稱。
我們知道朱元璋對他的老部下進行了趕盡殺絕,但徐達是幸運的,因為朱元璋不僅沒有殺他,還將其尊封為魏國公,這個爵位是最高級的一個爵位了,由此可見朱元璋對徐達非常看重且對他的感情很深厚。
自從受封之後,徐達的家族一直保留着世襲的權利,一直到了清朝初期依然存在。也就是意味着明朝亡國了,但是徐達的爵位卻屹立不倒。據説當時清朝在建立之前,曾經試圖拉攏魏國公,這樣才能為他們贏取人心的支持。不過到了清朝建國之後,這個世襲多年的爵位隨着被一次次地降一級後,最終徐達的後代也淪為了庶民。
沒有哪個爵位可以做到像魏國公爵位一樣世襲這麼多年,當年還被這麼多人認可。我們粗粗地統計了一下,魏國公的這個爵位世襲了276年的時間,而明朝的建朝歷史也才短短的275年。這種情況在歷史上機會沒有出現過,這大概就是習俗的力量。
不過這個爵位在傳承的過程中也出現過中斷的情況,主要是因為朱棣的打壓。我們都知道朱棣登上皇位並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所以當初朱棣的靖難發起後,徐達的大兒子帶頭公然反對朱棣登基。朱棣是個自尊心強且愛面子的皇帝,徐輝祖在大庭廣眾之下讓他沒有面子,所以朱棣在登基之後也沒有給徐家好果子吃。
朱棣一登上皇帝之後,馬上削徐達家世襲多年的爵位,但是朱棣的這個舉動很快就引起了很多大臣的不滿,因為徐達為明朝付出的貢獻實在是太大了,若是將一個為江山立下汗馬功勞的大臣進行打壓,這不僅傷了這些大臣的自尊心,而且也打擊了那些一心想要效勞明朝的自信心。
而且按照以往爵位的傳承,第二代仍然可以享受爵位,而徐輝祖正是第二代,若是將其取消的話,於情於理都不合適。不過朱棣並沒有馬上改變自己的做法,而是選擇了先將其晾在一邊。
另外徐達和朱元璋之間還是岳父和女婿間的特殊關係,徐輝祖還是朱棣的長輩,這麼親的關係應該多少要照顧到才對,不過朱棣完全沒有將這些反對的聲音聽進去,不過他的內心深處應該是有過動搖的,只是為了保持自己皇帝的一言九鼎,所以不能馬上恢復徐達家的爵位。不過這其中也要怪徐輝祖本人,因為在朱棣給他機會的時候,他仍然堅持自己的態度,而且打死都不承認自己的錯誤。難怪朱棣要對他們的懲罰這麼重。
後面徐輝祖去世後,朱棣重新恢復了徐家的爵位,授予徐輝祖的兒子來進行繼承,對外給出的理由是“中山王不可無後”,由此可見朱棣的內心深處對徐達一家還是有着比較深的感情的。又或許是朱棣看到父親重用的開國元老沒有幾個,而徐達正是為數不多的一個,所以朱棣重新恢復徐達家族的爵位的原因一方面是出於對父親的尊重,另外一方面也是為了珍惜人才的體現。
若是我們現在仍然延續着古代的世襲制的話,那麼這個社會就不會像現在這麼公平了,那些官宦之家的後代什麼都不用做,就能獲得一份不錯的工作。這種制度下會造成窮人家的孩子更窮,富人家的孩子更富的死循環中,所以説現在的高考、公務員招錄考試、教師招考等是最公平、成本最低的一種上升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