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爾登戰役是一戰中的轉折點,德軍蒙受巨大損失,從此開始走下坡路。協約國也付出沉重代價,數十萬士兵喪生,凡爾登戰役是人類歷史上最為血腥一頁。
1916年初,德國統帥部決定把戰略重點西移,德軍總參謀長法金漢將打擊目標定在法國境內著名要塞凡爾登。 凡爾登是英法軍隊戰線的突出部,它像一顆伸出的利牙,對深入法國北部的德軍側翼形成嚴重威脅。德、法在這裏曾有過多次交手,但德軍皆未能奪取要塞。如果此次德軍能一舉奪取凡爾登,必將沉重打擊法軍士氣。同時,佔領了凡爾登,也就打通了德軍邁向巴黎的通道,佔領了巴黎,法國就不攻自滅了,剩下的英、俄兩軍就不足為奇了。 起先,按照法金漢的設想,在德軍集中火力優勢的進攻下,法國必將“流盡最後一滴血”。就算這樣還是沒有拿下,最差的結果也是法國主動選擇求和、投降。此外,由於凡爾登要塞一地的法軍陣地如同一把利刃,嵌入到當時的德軍陣地中,隨時都威脅着兩邊德軍的側翼。如果德軍想要在當時雙方僵持不下的西線有更大的動作,凡爾賽這個點遲早需要攻取。不然在漫長的西線上,這裏會成為德軍陣地上的一顆定時炸彈。
基於以上攻、守兩端的戰略考慮,法金漢決定在凡爾登前線集結50個師共計120餘萬人,以及1200門大炮。而這些兵力,在未來的十個月中,卻是被投放在僅僅只有15公里寬的戰線上廝殺。 就這樣時間來到了1916年2月21日,在這一天,德國皇儲親率21萬人進攻凡爾登要塞。 戰爭初期,德軍先後佔盧森堡,比利時等國,後又分五路進攻法國。法軍架不住,只得全線撤退。德軍從東南方向巴黎進攻,受到英法聯軍反擊,南攻主力德軍處境艱難。 1914年9月9日,德一二集團軍撤到馬恩河,凡爾登一線。這是法國東北小城,距巴黎130英里,是德國到巴黎要道,有巴黎鑰匙稱號。德軍對此勢在必得。
1915年底,大批德軍開往凡爾登,到1916年初,已集I0個師27萬人。 1916年2月21日,德軍向凡爾登猛攻。法軍不敵,危在旦夕。法國任命6旬老將軍貝當為司令,他下令死守,同時搶修道路,建9千人運輸隊,調3900輛汽車,靠一條二等公路,運來19萬援軍,2萬多噸物質。 1916年5月,凡爾登戰場上打的是消耗戰、疲勞戰。6月7日,德軍對凡爾登發起最後一次進攻。德軍為了迅速攻下凡爾登,使用了光氣毒氣彈,突破了法軍的第3道防線,推進到凡爾登附近炮台處。法軍沉着應戰,擊退德軍進攻。7月1日,由於英國提前發動索姆河戰役,牽制了德軍,減輕了凡爾登戰場壓力,法軍乘機反攻,奪回被德軍佔領的陣地和炮台。從此,德軍由主動轉為被動,被迫步步後撤。
12月25日,法軍組織了大規模反擊,德軍受不住了,絕望地撤離了凡爾登。 12月28日,凡爾登戰法軍勝。 凡爾登這一場戰役,德、法雙方投入了近200萬兵力,傷亡人數都達到了70多萬人。所以,凡爾登這個地方會被稱為“絞肉機”。 在凡爾登戰役中,德軍和法軍都用了當時的先進武器。比如法國使用了大口徑巨炮,德軍使用了噴火器和毒氣彈。這些先進的武器對第一次世界大戰有着重要的影響,更為“二戰”中更多新式武器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凡爾登戰役改變了火炮的運用,在此之前火炮多數是用來防守,或是在發動進攻前進行一下轟擊。
而這次德軍集中大量火炮運用到進攻中則是火炮的新戰法。在短短十個月的戰爭中,雙方發射了4000多萬發炮彈,還有難以計數的子彈。戰場上竟然出現被炸成10層樓深的大坑。幾十萬人,在還沒有看見敵人影子的時候,就被炮彈擊中了。
此次戰役中的火炮戰法,是嚴格意義上的炮火支援。在這之後,炮火支援被其他國家效仿,並得到新的發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軍的火炮戰法是發展最為成熟的。
凡爾登戰役後,德國再也無力發動大規模進攻,最終於1918年11月11日,以戰敗國的身份,在貢比涅森林中的一節列車車廂裏簽訂了停戰協議,從而結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來,法國人在這片森林中間的空地上立起了一塊3英尺高的花崗岩碑,碑文是:“1918年11月11日,德意志帝國在此屈膝投降——被他企圖奴役的自由人民所擊敗!”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國家為掠奪和瓜分世界而發動的戰爭。這場戰爭殃及六大洲30多個國家,先後有6000多萬名官兵參戰,傷亡3000多萬人,損失的財產更是不計其數,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戰爭浩劫之一。
在凡爾登最著名的The Douaumont Ossuary 骸骨館內收藏着13萬無名戰士的殘骸,也是法國最大的士兵墓地。法國前總統密特朗和德國前總理科爾曾在這裏攜手致哀,緬懷在一戰中犧牲的烈士,也象徵着這兩個國家的徹底和解。
在骸骨館外的墓地裏,整齊有序的排列着16000個有名有姓的法國士兵墓碑,上面記載着他們犧牲的日期。走在偌大的墓地裏,這裏很安靜,遊人們都若有所思,這是一個反思歷史和戰爭的地方。 一戰中法國全國總動員,甚至調來了非洲殖民地的士兵。
在骸骨館的附近,就有穆斯林教徒的紀念碑,以此紀念在這裏犧牲的7萬名非洲士兵。
【該內容通過維權騎士士值品牌館授權發佈】
1916年初,德國統帥部決定把戰略重點西移,德軍總參謀長法金漢將打擊目標定在法國境內著名要塞凡爾登。 凡爾登是英法軍隊戰線的突出部,它像一顆伸出的利牙,對深入法國北部的德軍側翼形成嚴重威脅。德、法在這裏曾有過多次交手,但德軍皆未能奪取要塞。如果此次德軍能一舉奪取凡爾登,必將沉重打擊法軍士氣。同時,佔領了凡爾登,也就打通了德軍邁向巴黎的通道,佔領了巴黎,法國就不攻自滅了,剩下的英、俄兩軍就不足為奇了。 起先,按照法金漢的設想,在德軍集中火力優勢的進攻下,法國必將“流盡最後一滴血”。就算這樣還是沒有拿下,最差的結果也是法國主動選擇求和、投降。此外,由於凡爾登要塞一地的法軍陣地如同一把利刃,嵌入到當時的德軍陣地中,隨時都威脅着兩邊德軍的側翼。如果德軍想要在當時雙方僵持不下的西線有更大的動作,凡爾賽這個點遲早需要攻取。不然在漫長的西線上,這裏會成為德軍陣地上的一顆定時炸彈。
基於以上攻、守兩端的戰略考慮,法金漢決定在凡爾登前線集結50個師共計120餘萬人,以及1200門大炮。而這些兵力,在未來的十個月中,卻是被投放在僅僅只有15公里寬的戰線上廝殺。 就這樣時間來到了1916年2月21日,在這一天,德國皇儲親率21萬人進攻凡爾登要塞。 戰爭初期,德軍先後佔盧森堡,比利時等國,後又分五路進攻法國。法軍架不住,只得全線撤退。德軍從東南方向巴黎進攻,受到英法聯軍反擊,南攻主力德軍處境艱難。 1914年9月9日,德一二集團軍撤到馬恩河,凡爾登一線。這是法國東北小城,距巴黎130英里,是德國到巴黎要道,有巴黎鑰匙稱號。德軍對此勢在必得。
1915年底,大批德軍開往凡爾登,到1916年初,已集I0個師27萬人。 1916年2月21日,德軍向凡爾登猛攻。法軍不敵,危在旦夕。法國任命6旬老將軍貝當為司令,他下令死守,同時搶修道路,建9千人運輸隊,調3900輛汽車,靠一條二等公路,運來19萬援軍,2萬多噸物質。 1916年5月,凡爾登戰場上打的是消耗戰、疲勞戰。6月7日,德軍對凡爾登發起最後一次進攻。德軍為了迅速攻下凡爾登,使用了光氣毒氣彈,突破了法軍的第3道防線,推進到凡爾登附近炮台處。法軍沉着應戰,擊退德軍進攻。7月1日,由於英國提前發動索姆河戰役,牽制了德軍,減輕了凡爾登戰場壓力,法軍乘機反攻,奪回被德軍佔領的陣地和炮台。從此,德軍由主動轉為被動,被迫步步後撤。
12月25日,法軍組織了大規模反擊,德軍受不住了,絕望地撤離了凡爾登。 12月28日,凡爾登戰法軍勝。 凡爾登這一場戰役,德、法雙方投入了近200萬兵力,傷亡人數都達到了70多萬人。所以,凡爾登這個地方會被稱為“絞肉機”。 在凡爾登戰役中,德軍和法軍都用了當時的先進武器。比如法國使用了大口徑巨炮,德軍使用了噴火器和毒氣彈。這些先進的武器對第一次世界大戰有着重要的影響,更為“二戰”中更多新式武器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凡爾登戰役改變了火炮的運用,在此之前火炮多數是用來防守,或是在發動進攻前進行一下轟擊。
而這次德軍集中大量火炮運用到進攻中則是火炮的新戰法。在短短十個月的戰爭中,雙方發射了4000多萬發炮彈,還有難以計數的子彈。戰場上竟然出現被炸成10層樓深的大坑。幾十萬人,在還沒有看見敵人影子的時候,就被炮彈擊中了。
此次戰役中的火炮戰法,是嚴格意義上的炮火支援。在這之後,炮火支援被其他國家效仿,並得到新的發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軍的火炮戰法是發展最為成熟的。
凡爾登戰役後,德國再也無力發動大規模進攻,最終於1918年11月11日,以戰敗國的身份,在貢比涅森林中的一節列車車廂裏簽訂了停戰協議,從而結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來,法國人在這片森林中間的空地上立起了一塊3英尺高的花崗岩碑,碑文是:“1918年11月11日,德意志帝國在此屈膝投降——被他企圖奴役的自由人民所擊敗!”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國家為掠奪和瓜分世界而發動的戰爭。這場戰爭殃及六大洲30多個國家,先後有6000多萬名官兵參戰,傷亡3000多萬人,損失的財產更是不計其數,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戰爭浩劫之一。
在凡爾登最著名的The Douaumont Ossuary 骸骨館內收藏着13萬無名戰士的殘骸,也是法國最大的士兵墓地。法國前總統密特朗和德國前總理科爾曾在這裏攜手致哀,緬懷在一戰中犧牲的烈士,也象徵着這兩個國家的徹底和解。
在骸骨館外的墓地裏,整齊有序的排列着16000個有名有姓的法國士兵墓碑,上面記載着他們犧牲的日期。走在偌大的墓地裏,這裏很安靜,遊人們都若有所思,這是一個反思歷史和戰爭的地方。 一戰中法國全國總動員,甚至調來了非洲殖民地的士兵。
在骸骨館的附近,就有穆斯林教徒的紀念碑,以此紀念在這裏犧牲的7萬名非洲士兵。
【該內容通過維權騎士士值品牌館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