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校長王焰新:幸福與磨難

26日,中國地質大學舉行2020年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中國科學院院士、校長王焰新以《幸福與磨難》為題,深情寄語2020屆畢業生。他説,戰“疫”大考,同學們在求知中拼搏、在磨難中奮起、在關鍵時擔當,用“硬核”實力回應“最難畢業季”,交出了合格的答卷。經此一“疫”,大家更能體會人生的意義,更能直面生活的磨難,更能領悟幸福的真諦。他説,幸福是一種體驗、一種感受、一種心境,一個人對幸福的看法集中體現他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任何專業、任何工作要想取得新成果、實現新突破,收穫因創造性勞動帶來的無與倫比的幸福,唯有“華山一條路”,那就是歷經磨難並艱苦卓絕的奮鬥。

對2020屆畢業生,王焰新提出三點希望:一是明辨識大勢,在感悟磨難中珍惜幸福。“明辨”是關乎方向與道路的關鍵問題,只有善於明辨是非,善於決斷選擇,人生才能選對路、走正路。二是鐵肩擔道義,在直面磨難中定義幸福。面臨洶湧澎湃的時代浪潮和歷史巨輪,需要同學們在擔當中定格拼搏的姿態,在奉獻中品嚐幸福的味道,為每個專屬幸福增添精彩註腳。三是篤行譜華章,在戰勝磨難中創造幸福。正是對各種磨難的回應,才能喚醒大家主宰自己命運的自我意識,激發起勇攀高峯的豪邁氣概,進入不斷自我超越的能動過程,在克服磨難中放大格局,在應對挑戰中昇華人生,在務實篤行中贏得未來。他寄語畢業生:慎終如始,保持積極樂觀心態,在常磨礪中守望幸福,在大擔當中創造幸福,在小奮鬥中收穫幸福。

以下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校長王焰新《幸福與磨難》發言全文——

寒冬一別,重逢已是夏日。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我們正常的節奏,令大家缺失了一個近距離與同學切磋交流、面對面和老師教學相長的畢業季。今天,我們又以這種特殊方式舉行畢業典禮。我代表學校,向在場的和鏡頭前的同學們表示熱烈的祝賀,恭喜你們:畢業啦!

幾年來,你們在心向陽光、行向遠方的熱切期待中蜕變、成長:你們中的樊熊菲、鄒源同學潛心鑽研,志在攀登地學高峯;王立誠同學堅定選擇學校高起點設置的新專業,投身大氣科學事業;熊帥舟同學夯實數理基礎,為全面發展爭取了更多可能;趙一博同學乘勢而上,在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的浪潮中探索;馬佩瑤同學厚德篤行,矢志為依法治國貢獻力量;蔡薛文同學砥礪奮進,爭做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者、傳播者和踐行者;張傑欽同學學以致用,將為國際交流與合作搭建橋樑;房雯璐同學苦練“四力”,用新聞傳遞正能量;邊永捷同學專注實踐,在志願服務中無悔追逐。今天,我要為你們大大地點個贊:你們是非凡的一屆畢業生!

今年上半年,我們一起經歷了戰“疫”大考。地大人眾志成城、共克時艱,堅持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審慎研判,着重加強疫情防控各項工作,着力構築起羣防羣治的嚴密防線,為師生重返校園營造了安全穩定、和諧有序、温馨舒適的環境。我們按照“停課不停學”的要求,率先開展線上教學,老師們紛紛化身“主播”,使出渾身解數讓知識在線上分享、科研在雲端開展,教學效果在互動中顯現,課程質量在參與中提高。學校組織動員師生科研攻關,在應急管理、公共衞生、心理健康、大數據支撐、醫療廢棄物管理、環境監測等方面為政府、企業和各類社會機構獻言獻策,為抗擊疫情、復工復學、常態化防控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我們全力保障海南、陝西、福建援鄂醫療隊入駐未來城校區,為他們開展醫療工作提供後勤服務。在大考面前,地大人不懼磨難、直面挑戰、敢於鬥爭,匯聚起愛國、奉獻、團結、奮鬥、擔當的磅礴力量。

這個學期,你們在居家學習、防控疫情的嚴格校規中守望、擔當。你們在線上築起了心連心的長城,在雲端串起了武漢加油的力量,在評論區用理性的思辨捍衞良知的底線,在朋友圈用向上的感召形成向善的場域。難能可貴的是,你們克服網絡不暢、文獻查閲不便、實驗數據難以獲取等諸多困難,順利完成畢業論文;主動適應雲招聘、雲面試、雲簽約的新變化,毅然奔赴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平措朗傑同學返回西藏,在中鐵集團用所學回報家鄉;程璇同學選擇留在湖北,在江漢油田實踐專業知識;赤道幾內亞籍留學生羅木見證了武漢戰“疫”,選擇申請在地大繼續攻讀碩士研究生。作為非凡的一屆畢業生,你們在求知中拼搏、在磨難中奮起、在關鍵時擔當,用“硬核”實力回應所謂“最難畢業季”,交出了合格的答卷。

同學們,暫別數月,當你們隔空思念校園的時候,學校無時無刻不在牽掛着你們。經此一“疫”,我們也許更能體會人生的意義,更能直面生活的磨難,更能領悟幸福的真諦。臨別之際,我想與大家分享自己對於“幸福與磨難”的體會。

幸福是一種體驗,一種感受,一種心境,很難給它下定義,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一個人對幸福的看法集中體現他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翻開歷史長卷,我們看到的幸福是“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的問心無愧,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憂國憂民,是“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的豪情壯志,更是“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責任擔當。磨難是一種經歷、一種挑戰、一種考驗,它是“寶劍鋒自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淬鍊,是“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毅力,還是“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的涅槃。閲歷和時間會幫助你們領悟幸福與磨難的內涵和關係。40年前我被錄取到地質專業時,有人為我“惋惜”:搞地質太“苦”了。40年過去,我已然發現這一個“苦”字,道出治學與人生之真諦:任何專業、任何工作要想取得新成果、實現新突破,收穫因創造性勞動帶來的無與倫比的幸福,唯有“華山一條路”,那就是歷經磨難並艱苦卓絕的奮鬥。

同學們,希望你們明辨識大勢,在感悟磨難中珍惜幸福。

古人講:“多聞而擇,多見而識”。“明辨”是關乎方向與道路的關鍵問題,只有善於明辨是非,善於決斷選擇,人生才能選對路、走正路。一部中國近現代史記載了中華民族飽受欺凌、慘遭壓迫的屈辱,記錄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泣血抗爭,也印刻着洪水、乾旱、雪災、地震、泥石流、瘟疫等無數災難的記憶,但是我們從未屈服低頭。苦難輝煌,歷史和人民選擇了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她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於民族危亡之際挽大廈之將傾,於百廢待興之時重整舊山河,于姓資姓社的爭論之中撥雲見霧校準航向,在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多難興邦,我們從災難和錯誤中學到的東西比平時多得多:民族的命運、社會的安定和人民的安全必須要牢牢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上。道阻且長,更需要我們從磨難中總結教訓、看透本質、汲取智慧、凝聚力量,慧眼看大局、明辨識大勢,始終保持定力,堅定信心,沿着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中國道路前進,堅決守護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同學們,希望你們鐵肩擔道義,在直面磨難中定義幸福。

倏忽一瞬三千秋,人的一生十分短暫,磨難卻是常態。固然,磨難不值得讚美,關鍵是我們如何面對磨難,怎麼定義幸福。我們看到:無數仁人志士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奮戰,前赴後繼;我們看到:無數老一輩地大人崇尚真理、熱愛科學、獻身事業,不畏任何艱難險阻,為了祖國和人民付出聰明才智;我們看到:有包括你們在內的每年千餘名畢業生奔赴西部、紮根基層、助力脱貧,無私奉獻,有許多醫護人員、志願者面對疫情、毫不退縮、衝鋒戰鬥在抗疫一線。這些人的幸福,是中華民族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是為祖國找到富饒的礦藏,是鄉親們脱貧致富過上好日子,是廣大師生生命健康得到保護。馬克思説:“能使大多數人幸福的人,他自己本身也是幸福的。”面臨洶湧澎湃的時代浪潮和歷史巨輪,需要你們“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在擔當中定格拼搏的姿態,在奉獻中品嚐幸福的味道,為每個專屬幸福增添精彩註腳。

同學們,希望你們篤行譜華章,在戰勝磨難中創造幸福。

漫步太古、上天入地、潛海登極,一代代地大人把足跡遍佈祖國的河山,讓“艱苦樸素、求真務實”的校訓精神在神州大地生根發芽,形成了“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而惟求實的態度、作踏實的功夫”的鮮明精神特質。地大在長期艱苦的條件下,能夠培養出40位兩院院士和一大批各類傑出人才,根本上靠的就是這種精神。幾年前,大家來到地大求學,體會探求真理、習得知識、練就本領的幸福;今天,你們將接過艱苦奮鬥和實幹興邦的接力棒,用所學所獲去為百姓創造幸福。犯其至難,方能圖其至遠。正是對各種磨難的回應,才能喚醒大家主宰自己命運的自我意識,激發起勇攀高峯的豪邁氣概,進入不斷自我超越的能動過程,在克服磨難中放大格局,在應對挑戰中昇華人生,在務實篤行中贏得未來。

山因起伏則有勢,人經磨礪方事成。希望同學們在即將開啓的新旅程中,慎終如始,保持從前那個少年的積極樂觀心態,在常磨礪中守望幸福,在大擔當中創造幸福,在小奮鬥中收穫幸福。

既相逢,卻匆匆,揮手惜別思無窮。南望山下的一枝一葉記載了逝去的青春,未來城中的一點一滴插上了夢想的翅膀。我們相信,非凡的你們必將塑造非凡的地大和非凡的未來。同學們,此去當是良辰美景;他日歸來,仍當是少年,我們再握手寒暄、擊掌歡慶,一個都不會少!

親愛的同學們,一路多保重,再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620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地質大學校長王焰新:幸福與磨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