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慈禧親自挑選的孫子,如果順利繼位,大清也許不會亡!

晚清風雲變幻的時代中,有這樣一個令人唏噓的皇室貴胄,他血統高貴、天命之子,身為清朝最後一位“大阿哥”,離皇位僅僅一步之遙,卻不料在歷史洪流的衝擊下,終是沒有成功繼位。
此人是慈禧親自挑選的孫子,如果順利繼位,大清也許不會亡!
為什麼説這位“大阿哥”的出身天生奇貴呢?
因為他是道光帝的曾孫,母親是慈禧太后的親侄女兒。他就是愛新覺羅. 溥儁。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震驚中外的“戊戌變法”失敗,與此同時改變命運走向的,除了變法眾人,還有溥儁。光緒帝遭禁後,慈禧太后順利掌政,而她與心腹大臣榮祿思慮良久後決意,將端郡王載漪十五歲的兒子——溥儁扶上皇位。
第二年,奉慈禧太后之命,溥儁入繼給同治帝為嗣、號“大阿哥”,即等待接任皇位的皇儲。可惜,這位“大阿哥”的天命之血來源於父親、飛來橫禍也來源於父親。
此人是慈禧親自挑選的孫子,如果順利繼位,大清也許不會亡!
原本,慈禧太后打算得好好的,選了庚子年(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的黃道吉日給溥儁辦場隆重的“光緒帝禪位典禮”,順便把年號也改成“保慶”。無奈她這個想法並不討好,支持的人少、反對的人多。當時,大學士榮祿等人尤其認為此事應該立刻叫停。
不多時,來自民間的烽煙之味燃進了紫禁城,義和團起事了。
溥儁之父載漪有着自己的判斷,堅信義和團是義軍,絕非“亂民”。哪知,信念堅定的載漪前腳剛接任總理各國事務的大臣,後腳就趕上了日使館書記和德駐華公使遭刺身亡的“糟心事”,義和團還趁機圍攻了東交民巷使館——你不是説他們是義軍嗎?怎麼?打臉了?——載漪開始受到四面八方政敵的質疑。
此人是慈禧親自挑選的孫子,如果順利繼位,大清也許不會亡!
更為令人沉痛的是,八國聯軍隨後進逼北京。內憂未解、外患更甚。來不及多作思量,慈禧太后忙同光緒帝等人出京保命,載漪與溥儁也隨着一併西逃。待慈禧太后逃到山西大同時,忽令載漪做了軍機大臣。升得高、摔得狠,年底,皇室這口憋屈的怨氣撒在載漪身上,認為他是這次事變的“禍首”。
慈禧太后等人避過風頭後回京,半路上就以縱容義和團的罪名把載漪辦了。父獲罪,兒也遭殃。溥儁因為載漪被貶,被眾人認定不宜作為接任大統之人,“大阿哥”之號至此廢除(參見《清史稿.列傳八》)。除號仍嫌不夠,清政府還下了明令,把他們父子流放去新疆,好好嚐嚐邊關苦楚。然而載漪父子路上見機行事、竟輾轉逃到了蒙古,投奔了阿拉善旗的羅王府,也就是載漪妻舅的家中。死地後生,溥儁還娶了羅王的女兒為妻,一時得意,恍似忘了前塵。
辛亥革命不久洗刷了歷史的格局,溥儀退位,已攜妻回京的溥儁憑着“啃老本”開始了醉生夢死的“新”生活,抽大煙、捧歌姬,尋花問柳揮霍無度。很快,新社會的來臨再也沒有他這般靠着皇家血脈吃喝玩樂之人的活路,溥儁一邊投靠各家親戚,一邊繼續墮落着敗家。終於,再也沒有哪一個親戚願意為他買單了。
此人是慈禧親自挑選的孫子,如果順利繼位,大清也許不會亡!
1942年,帶着遺憾與不甘,窮困潦倒的皇權繼承人告別了世界,草草被人埋在一間寺廟後院的空地裏。
值得安慰的是,他寧肯如此,也沒有選擇做漢奸,投降日本人,去偽滿洲國。
其實,少年時期的溥儁也並非像後來那樣沉淪沒落,甚至還接受着大清最好的教育,學富五車的尚書崇綺與大學士徐桐兩位才子便是他的師傅。
如果他當真繼承了皇位,興許歷史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應該會比2歲的溥儀幼君繼位要好吧。
畢竟亂世宜立長君,而且他比溥儀有骨氣。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76 字。

轉載請註明: 此人是慈禧親自挑選的孫子,如果順利繼位,大清也許不會亡!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