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習,點點滴滴積累,讓傳統文化豐富自己

從語文學習的視角來看,學習傳統文化當然有考試的功用,不僅僅止於對付考試。這篇文章將講一講,平時語文學習當中,如何更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傳統文化修養。

重視語文課內學習

當然是進行好課堂的學習,新編的課本傳統文化的比重越來越多,以古代的詩文為主,也有一些篇章會講到中國古代的傳統文化,他們可能進入中高考的考題。

但並不僅僅是用於考試,文化的價值不僅僅是體現拿了多少分,而是對於傳統能理解多少。

以分數為目的的學習是痛苦的,一直以來我們的教學,古詩文背誦一直不被喜歡。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過故人莊》,唐朝孟浩然寫的這首詩,是要求大家背誦的,各位的記憶力很好,詩也很短,背誦下來並不費多少力氣。

而很多同學卻不願意背誦這詩,甚至討厭。還有些同學克服着,討厭背下來了,卻也很無感覺。

這首詩當中,所涉及到的重陽節的習俗,還是應當瞭解的。藉助網絡或者聽老師在課堂上的講解,知道了九九重陽節,還可以再進一步去了解這樣一個節日的風俗,金秋九月秋高氣爽,登高望遠健身祛病,吃重陽糕,付菊花詩,遍插茱萸等。

還可以把這樣一首詩和王維的詩聯繫起來,“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講一講那個時代和今天時代一樣的濃濃的親情。

圍繞節日這樣的話題,清明、上巳節都可以做文章。例如學習詩人陸游“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完全可以通過這樣一首詩,來重温清明的習俗。可以和杜牧的作品進行聯繫。

古代不像我們現在,社會生活比較簡單,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插柳等,就是當時的主要活動。

圍繞課內的學習,一點一滴的拓展,不能夠僅僅去背誦,或者是情感誤會及技法結構,要體悟到詩歌內在的作者的情感,以及表達的妙處。

加強積累歸納。

光有感覺不夠,即使是僅僅針對考試,也必須把知識用活轉化成答題的能力。

只有知識儲備到了一定的量,才會發生質變,才能夠有自主學習的動力與慣性。

這裏務必強調一下積累的重要性,除了課堂的積累,也要和其他學科觸類旁通,更要有一定的課外積累,甚至包括生活中的體會。

來自歷史課堂的,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如一些古代的科技成果,都是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來自生活中的一些日常提及的成語典故,和傳統文化有關的學習活動,都是引領我們學習的契機。

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的靈魂,除了要有高度的認同,更要積極地去接受,與之同化。文化對於我們的豐富,不僅僅體現在一張試卷上,而是將作用於我們的整個生命。

2020年高考作文三大熱門題型,審題立意要注意什麼?

初中語文,巧妙引用化用古詩文,可以讓作文才情飄逸

初中語文,別看這是道高考作文題,初中的你其實也能搞定!

中考英語,介詞用法歸納,常考點只有這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80 字。

轉載請註明: 語文學習,點點滴滴積累,讓傳統文化豐富自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