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陸軍上將李奇微這樣評價1962年中印戰爭

李奇微是一位有名的將領,他因在朝鮮戰場上拯救了聯合國軍而名聞天下,而且在他的回憶錄中對各個戰役都有自己的評價,李奇微評價中印戰爭也引起人們的關注。

美國陸軍上將李奇微這樣評價1962年中印戰爭

朝鮮戰場上的李奇微

中印戰爭是1962年發生在中國和印度在藏南邊境的戰爭,在中國普遍稱為中印邊界反擊戰,印度則稱為瓦弄之戰。自戰爭發生之時就受到世界各地的關注,並且對此次戰爭也有很多評價,而且多數媒體認為印度只能失敗,李奇微評價中印戰爭也是如此,並且他非常同意麥克阿瑟曾説的話:“誰想跟中國陸軍打仗,一定有病。”這也充分顯示出李奇微對此次戰爭,中國的勝利是勢在必得的。

麥克阿瑟和李奇微都曾在朝鮮戰成上與中國志願軍發生過戰爭,而且都曾見證過中國部隊的陸戰能力,這都是在朝鮮戰場上總結出來的經驗。同時,印度軍隊並不是一支能征善戰的部隊,而中國解放軍經歷了很多次的戰爭,同時也有更強的軍事領導,再加上剛經歷不久的朝鮮戰爭的洗禮,豐富了戰爭經驗,中印戰爭的勝利應該非中國所屬。

李奇微真真正正在戰場上體會到了中國志願軍的陸戰風格,在這場戰爭中,李奇微是非常確認中國會勝利的。雖然在朝鮮戰場上李奇微制定出了應對中國志願軍的戰術,但是也真正見識了志願軍在戰爭中好不手軟,而且志願軍非常擅長夜戰,總會在不知不覺中打擊敵方軍隊。

李奇微和彭德懷的關係

李奇微和彭德懷都曾是有名的戰將,兩人曾經在朝鮮戰場上交過手,而且兩人對對方的評價都很高。兩人在朝鮮戰場上的交手充分顯示了兩人在軍事方面的才能,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李奇微在士氣大減的情況下將“聯合國軍”從死亡的邊緣帶回來,可見此人的軍事才能不在彭德懷之下。

美國陸軍上將李奇微這樣評價1962年中印戰爭

李奇微像(左二)

李奇微和彭德懷兩人真正的交手是在第三次戰役中。由於第二次戰役時,沃克中將在撤退時遭遇車禍身亡,李奇微代替他擔任聯合國軍的司令。他接手時的軍隊是一支喪失鬥志的軍隊,是一支在戰鬥中不斷失敗的軍隊。然而,在李奇微到達戰場後,便發生了變化,李奇微立刻組織反擊戰。他很快識破了志願軍的禮拜戰術,當彭德懷帶領的志願軍禮拜攻勢結束時,李奇微迅速展開反擊,這讓彭德懷着實吃了一驚。

這僅僅是李奇微和彭德懷兩人戰爭的開始,彭德懷也意識到敵軍卻是來了一位真正的對手。在第三次戰役後,志願軍僅僅休整了一個星期的時間,李奇微就開始了堅決的反攻,實施了他的磁性作戰,這種戰術也是對志願軍所做出的針對性的作戰方針。事實證明這種作戰方式着實有效,倘若不是彭德懷及時停止了向南追擊的決定,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李奇微和彭德懷兩人最有名的一次戰役是在砥平裏,美軍為了阻擊志願軍,在此地展開了防禦戰,志願軍的四個師,八個團,圍攻美軍一個團和一個法國營,居然失敗了,而且損失慘重。

李奇微為什麼會被撤職

李奇微是美國陸軍上將,曾經在朝鮮戰場上拯救了聯合國軍。他畢業於西點軍校,被授予少尉軍銜,之後他在世界各地都任過職,而且他的軍事才能也很高。作為優秀陸軍上將的李奇微為什麼被撤職廣受人們熱議。

美國陸軍上將李奇微這樣評價1962年中印戰爭

李奇微像

李奇微軍事生涯的最重要的一次任命是在1950年他接替沃爾頓·沃克中將作為朝鮮戰場上的聯合國軍司令,他的到來使得第8集團軍從失敗、瀕臨崩潰的邊緣解救出來,並且有效的阻止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攻勢。在此期間他所表現出來的領導才能和對軍事作戰基本原則的深刻領悟,在美國陸軍歷史上樹立了一個令人難以企及的榜樣。然而這樣一位令人佩服的將領李奇微為什麼被撤職很是令人不解。

李奇微被撤職是由一定原因的,最主要的是當時的政治影響。1952年5月,李奇微接替了艾森豪威爾,擔任了歐洲盟軍的最高司令。由於他周圍安排的都是美國的參謀人員,為此歐洲的軍事領導人對他頗有微辭。這可能是他被撤職的原因之一。此後,李奇微擔任美國陸軍的參謀長。在艾森豪威爾讓他評估美國與聯合國軍出兵干預越南戰爭的可能性時,李奇微給他拿出了一份詳細的計劃,表明如果美國出兵干預會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從而使艾森豪威爾打消了出兵的念頭,但是這也使得他兩人在二戰期間建立起來的關係,緊張起來。1955年李奇微比計劃提前兩年退役,這有可能是與艾森豪威爾關係緊張所致。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49 字。

轉載請註明: 美國陸軍上將李奇微這樣評價1962年中印戰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