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可成為周朝開國先祖, 卻墮落到蠻夷之中, 最後率3萬精鋭滅楚

吳國,最早的歷史記錄是公元前1231年吳太伯奔吳開始的。吳太伯奔吳正值商朝統治,其時大約是殷商第22代帝祖甲時期。吳太伯的父親是周人先祖古公亶父,也就是周文王的爺爺。根據《史記》中《吳太伯史家》的記載,吳國人的習俗是斷髮文身,與華夏諸侯的束髮右袒、戎狄被髮左袒均不相同。

他本可成為周朝開國先祖, 卻墮落到蠻夷之中, 最後率3萬精鋭滅楚

古公亶父時期,周人受到戎狄逼迫,從邠地遷到祁山下週原

古公亶父生有三子分別是長子太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厲。季厲生子姬昌,姬昌自幼年時便是聰明過人。古公亶父屢次在眾人面前稱讚姬昌賢能,並斷言以後光大周族的必定是他。太伯與季厲聽後倒也自覺,託言前往南方採藥,遂一去不復返以示讓位於季厲。雖然文王姬昌後來與其子武王最終代商而有天下,但是太伯和仲雍卻不得不混跡於蠻夷之間。畢竟二人來自相對先進的北方,而且周人歷來以農業立國,所以太伯與仲雍除了遵循蠻夷斷髮文身的習俗之外,還傳授以及教習周邊人先進的生活、生產技術。

他本可成為周朝開國先祖, 卻墮落到蠻夷之中, 最後率3萬精鋭滅楚

太伯

時間一長,太伯與仲雍的賢能多才開始遠近皆知,人們開始絡繹不絕的歸附太伯。於是,太伯遂定國於梅里,自號句吳。春秋時代的南方河川交錯的情況遠比現在複雜,所以吳人十分擅長舟楫。截止到吳國與楚國大規模刀兵相見的這一年,句吳自太伯立國以來已經傳了19世,第19代王壽夢自號吳王,即公元前585年,這一年也是吳國金戈鐵馬的開端之年。

他本可成為周朝開國先祖, 卻墮落到蠻夷之中, 最後率3萬精鋭滅楚

公元前585年,楚國北進的勢頭被晉國遏制,無奈之下,楚國分出了一部分兵力開始向淮河流域與長江下游擴張,接連吞併了諸多小國。無獨有偶,地處太湖平原的吳國因為東方面海、南方為山地,所以他們的擴張方向是向北與向西。但是吳國無論向北還是向西都受到了楚國或者楚國附庸國的阻擋,吳人雖然擅長舟楫,但是與同飲一江水的楚國作戰,他們的特長絲毫沒有發揮出來。此外,他們的短板車戰與步戰也不能與常年大規模作戰的楚軍抗衡。一時間,吳國被楚國漸漸向西壓縮,繼位的壽夢對此深感亡國之危。

他本可成為周朝開國先祖, 卻墮落到蠻夷之中, 最後率3萬精鋭滅楚

也是天無絕人之路,楚國發生了一個臣子叛逃的變故。而這個名為申公巫臣

(春秋第一豔婦夏姬的最終擁有者,史載夏姬三次成為王后、先後七次嫁給別人為夫人,共有九個男人因為她而死,號稱“殺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國兩卿”)

的楚國人被晉國委派到吳國與之結盟,而且晉國還送了一份大禮:無償幫助吳軍教習車戰、步戰。但是條件只有一個,那就是吳國必須與晉國結盟對抗楚軍。

他本可成為周朝開國先祖, 卻墮落到蠻夷之中, 最後率3萬精鋭滅楚

壽夢大喜,兩國遂結盟。依靠學習晉國先進的軍事文化,吳國人迅速崛起,隨後吳國果然成為楚國的禍患。自壽夢六傳至闔閭,吳國與楚國在淮河流域與長江中下游與楚國進行了長達60餘年的戰爭,並接連奪取了楚國大別山以及桐柏山以東的戰略要地,楚國遂退縮至大別山與桐柏山以西採取守勢,這也為後來闔閭滅楚提供了先決條件。同時,因為吳國對楚國的不間斷進攻,楚國北上力量被極大地削弱了,華夏諸侯也得到了一百餘年不曾得到過的喘息。後來史冊也證明了晉國人的戰略眼光的高超所在:公元前506年,3萬吳軍與20萬楚軍大戰柏舉(麻城),楚軍五戰五敗,隨即楚都被吳軍攻破,楚昭王倉皇北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24 字。

轉載請註明: 他本可成為周朝開國先祖, 卻墮落到蠻夷之中, 最後率3萬精鋭滅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