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所農村學校 跑出冠軍之路
竹壩學校校史室內擺放着各種獎盃、獎牌。(竹壩學校 供圖)
本報記者 羅子泓 通訊員 陳小鵬 韓超
“中學生女排喜獲市‘十七連冠’,男排榮獲市‘十三連冠’和省‘七連冠’……”近期,一條講述竹壩學校體育教育的視頻《農村學校跑出冠軍路》刷“爆”了朋友圈。大家驚訝於這所農村學校體育教育取得的成績,更對這所學校產生了好奇。
農村學校何以培養出這麼多冠軍?教師們又是怎樣將體育教育融入育人過程中的呢?昨日,記者走進位於同安區的竹壩學校,一探冠軍之路背後的故事。
招人不設限
只要有興趣 就能加入排球隊
竹壩學校排球隊員在訓練基本功。(何東方 攝)
“好樣的,好球!”“賽點了,不要給對方機會!”記者來到竹壩學校排球場時,學生們訓練正酣。場上,高年級學生忙着打交流賽,琢磨技戰術;場邊,小隊員們墊球傳球,夯實基本功。
對一所只有一千餘名師生的農村學校來説,要生存,要發展,就要形成自己的“品牌”。竹壩學校歷屆校領導提出並實踐着“抓體育,促智育”的辦學思路。
幾年來,學校的各項體育運動得到了充分的開展和普及,並一屆屆地傳承、發揚。籃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他們參加多項體育比賽,在全區,乃至全市都獨佔鰲頭——中學生女排喜獲市“十七連冠”,男排榮獲市“十三連冠”和省“七連冠”。8月底,學校還在2020年福建省五人排球精英對抗賽中斬獲了初中男子組冠軍。
有意思的是,竹壩學校排球隊招人從不設“門檻”。不論學生年齡幾歲,身高多高,技術好壞,只要有興趣就能加入。班班都有球隊,人人都是選手、啦啦隊員。竹壩學校每10名學生中,就有1人是排球隊的。每次訓練,百來號隊員都能把球場“填”得滿滿當當。
“只要學生喜歡就可以隨時加入,無償培訓,老師更沒有任何補貼。”校長蔡清育説。
更值得欣喜的是,學生通過體育運動,不但身體素質明顯提高,學習和表現也比原先好。初三學生黃佳欣告訴記者,排球訓練雖辛苦,卻讓她收穫了一羣志同道合的夥伴,更增強了自信心和成就感,也為平日學習增添了動力。
據介紹,學校的教學質量多年來穩定在同安區前茅,曾兩次榮獲市初中教學質量優秀獎,2020屆初三畢業班體育中考全區第一。
傳承不止步
一堂體育課 上了半個多世紀
榮譽的背後,是許多人的默默付出。
竹壩學校位於同安區竹壩華僑經濟開發區內,它的前身竹壩小學建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彼時,國內陸續迎來了以温文彬為代表的一批又一批歸國華僑。
為了讓學生有地方運動,在學校任教的温文彬提議,在學校後面的山坡上修建運動場,得到了學校領導和農場的大力支持。於是,全校師生和農場人民都加入挖山建體育場的行列中來,師生們發揚愚公移山精神,用最原始的工具,花費整整四年時間,不知流了多少汗水,磨出了多少繭子,也不知多少人受了傷、流了血,最終挖出了200米跑道和長90米、寬45米的足球場。
在這樣的足球場上,温文彬組織學生課上學習,課餘訓練。結果,竹壩學校的“娃娃兵”不負眾望,在與外校的比賽中,踢出了個冠軍。
挖山建體育場,自制體育器材,赤腳泥地訓練……多年來,師生們始終在為體育教育和發展做努力。如今,温文彬已是一位八旬老人。白髮蒼蒼的他依然堅持每天佇立在排球場邊,指導孩子們訓練,把半個多世紀的青春與熱血奉獻給農村娃。
温文彬不是孤單的。在他無私奉獻精神的感召下,竹壩學校不斷湧現出像他一樣的優秀教師。現任校長蔡清育就是温老師帶出來的優秀教練,後來成長為竹壩學校的辦學領路人;小學部體育老師李麗明是竹壩學校原女排隊長,後來走上了排球專業道路,並憑藉優秀的個人素養考入教師隊伍,又回到母校當起了一名體育教師;青年體育教師張海明,這位昔日竹壩男排隊長,不但繼承了温老師吃苦耐勞的精神,更具備現代年輕人的創新和膽識,成為新任男排教練……
“艱苦奮鬥,無私奉獻,勇於拼搏”的精神就這樣被代代傳承下來。一直以來,竹壩學校都將體育作為素質教育的突破口,把體育作為校園文化建設項目,寓思想教育於活動中,拼搏校風漸漸形成。這所農村校,就這樣走出了一條特色冠軍路。
來源:廈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