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鴻銘 辮子
辜鴻銘先生被稱為“怪傑”,其“怪”表現在很多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點表現就是他的辮子。作為一個生活在晚清時代的人,大多數人經歷的是一個留辮子,剪辮子的過程。但是作為一個在馬來半島的英國人家出生,又飽受西方教育的辜鴻銘先生卻是經歷了沒辮子、留辮子、不剪辮子這樣一個過程。下面就説説辜鴻銘辮子的事兒。
辜鴻銘雕像
辜鴻銘先生出生在英國人的家中,早年一直在西方國家求學,所以他一開始並沒有辮子。但是他回到中國之後就開始留有辮子,這其中有幾點原因。第一,當時留辮子是統治者的要求,你要是沒有辮子,清政府會常常找你麻煩,甚至會要你性命。第二,辜鴻銘先生對中國歷史及文化研讀甚多,對於辮子有自己獨特的認識。第三,他認為辮子是國人與老外的區別,可以讓老外害怕。
在辛亥革命之後,由於辮子是恥辱、腐朽的象徵,所以要求男子都要剪辮子。但是,辜鴻銘先生固執地一直沒有剪。當時辜鴻銘先生去北京大學任教時,他是穿着青衣,拖着辮子便去了,這與當時穿西服,剪短髮的景象是完全相反的。當時還引來了各種嘲笑,但是他卻對那些人説,我的辮子是看得見的,在頭上可以剪去,但是你們的辮子是看不見的,在你們心裏面。這一句話就説出了當時的現狀,也表達了他自己的一些想法。
辜鴻銘辮子甚至被稱為“晚清最後一根辮子”,他卻以一根辮子向世人表達了自己很多想法。
辜鴻銘學外語
當談起辜鴻銘時,很多人知道他有着超強的語言能力,他一生共學會了九種語言。其實辜鴻銘之所以有那麼強的語言能力,和他的生長環境以及他的義父有着十分密切的聯繫,另外也與他個人的意志力、精神也有很大關係。辜鴻銘學外語的故事至今仍然廣為流傳。
辜鴻銘畫像
辜鴻銘先生出生在馬來西亞西北部,而且是出生在一個英國人的橡膠園裏,重點是他還被這位名叫布朗的英國人認為了乾兒子,由於他自己好學,也有這方面的天賦,所以,他十歲的時候就隨着這位英國義父去到蘇格蘭的一所當地著名的中學接受英文訓練。除此之外,布朗先生也經常在課後的時間段他進行種種指導,並且教他學習德文,主要的學習方法就是讓他背誦一些名著,在他背誦熟悉之前,布朗先生不會告訴他意思,因為布朗先生覺得先知道意思會分散他學習語言的集中力度。辜鴻銘先生差不多花了半年的時間將《浮士德》糊塗地背了下來,之後又相繼背了一些名著,這為他之後的語言學習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途徑。
在1872年的春天,辜鴻銘先生進入愛丁堡大學繼續學習。他在這裏又學習了希臘文、拉丁文、法語等多國語言,他所採用的方法也是背誦各個語言的名著,這些名著中有很多是很難理解的,每次當辜鴻銘先生覺得想要放棄時,他都會想各種方法堅持下來,這些都與他個人意志力有關。而且這也鍛鍊他的記憶力和語言能力,為他之後的繼續學習打下了很好的基礎。這就是辜鴻銘學習外語的二三事。
對辜鴻銘的評價
對辜鴻銘的評價一直都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有一些人對他十分崇拜,對他的評價也很高,但是也有一些人覺得他有諸多不足,對他有一些批判。
辜鴻銘劇照
所謂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完美的,辜鴻銘先生也是如此。首先是他過人之處,主要表現在一下幾方面。第一,他懂得九種語言之多,具有很強的語言能力,而且口才了得。這是他不可忽視的過人之處;第二,他具有很強的愛國主義精神和保護民族主義、維護東方文化的意識。他去外國學習多種語言,為的是將自己國家的文化傳出世界,所以他對中國古代的四書進行了翻譯,並將其推向其他國家。當時人們都忙着學習外國文化,但是他卻對中國的古文化也進行了深刻研究,當別人都覺得要摒棄中國傳統文化,大力學習外來文化時,他仍覺得不能忘本;第三,他不跟風,有自己獨立的判斷能力,能堅持自己認為正確的,對中國當時的時局有很清醒的認識。
然後就是他的不足之處。第一,他是一個保皇派,沒有激進的變革精神,從某種程度上來説,他的思想不夠開闊,有一定的侷限性和保守性。例如,他對女人的小腳十分喜愛,説明他不認同女權主義,第二,他性格比較固執,自己認定的事情,無論好壞他都會堅持到底。例如,他堅決不剪辮子。總之,無論如何對辜鴻銘的評價如何,我們都應該明白一點,就是他始終是過人之處多於他的不足的。
辜鴻銘罵學生
辜鴻銘罵學生指的是辜鴻銘在五四運動期間在報紙上對學生進行激烈的批評。在五四運動中,一些學生衝擊了巴黎和會中國使團人員的家,然後對他們的家進行打砸,並放火燒燬。辜鴻銘因此在報紙上對這種行為進行嚴厲的批評。
辜鴻銘舊照
辜鴻銘在報紙上指出,學生的這種行為就是流氓行徑,是混蛋。辜鴻銘在報紙上説,作為學生,應該知書達理,而不是像武夫一樣去做一些衝動的事情。即便是有什麼訴求,也要採取合理的方法。
辜鴻銘罵學生罵得很難聽,因此有學生找上了辜鴻銘的家門,對於找上家門的學生,辜鴻銘並不害怕,他對這些學生説,當年,他都敢辱罵袁世凱,他連袁世凱都不怕,怎麼可能會怕幾個學生。這些學生面對這個頑固的老年人,也沒有什麼辦法。
在五四運動中,這些學生之所以採取這個暴力的行為,是因為這些使團人員在巴黎和會上態度軟弱,將中國的青島給了日本。對此,這些學生覺得這是整個中國的恥辱,因此採取了過激的行為。可以説,這種行為是有情可原的。
而辜鴻銘罵學生是因為辜鴻銘是一個守舊的人,他大半輩子都是生活在封建時代,對於禮是非常尊崇的。因此,面對這些學生的過激行為,他是非常反對的。他在報紙上敢於辱罵學生,是因為他天性膽子大,在封建時代就敢談論朝廷大員,並且用詞非常刻薄。
蔡元培 辜鴻銘
蔡元培辜鴻銘都是民國時期的著名文人,都曾經在北京大學任教。蔡元培曾經擔任過北京大學的校長,在擔任校長期間,他聘請了辜鴻銘作為教授,來到北京大學教授西方文學。辜鴻銘與蔡元培之間有着深厚的友誼。
蔡元培圖片
蔡元培當時擔任的是北京大學的校長,而辜鴻銘是前清時期的著名人物,學貫中西,對西方學術和東方學術都有深入得了解,並且曾經跟隨大名鼎鼎的張之洞整治南洋事物。蔡元培聘請了辜鴻銘擔任教授。辜鴻銘也很欣賞蔡元培這個人。
辜鴻銘在當時曾經發表言論,説目前的中國只有兩個好人,一個是蔡元培,一個是辜鴻銘。蔡元培之所以是好人,是因為蔡元培一直在革命,到現在還是個革命分子;他自己是好人是因為他一直是保皇派,到現在還是個保皇派。
蔡元培很敬重辜鴻銘,儘量滿足辜鴻銘的一些怪癖。辜鴻銘有着封建思想,在教書的時候,一次他發現教室裏有男女生坐在一塊,辜鴻銘非常吃驚,於是他將所有的女生趕出了教室,並找到了蔡元培,要求以後不可以男女生在一塊上課,蔡元培答應了他的要求。
蔡元培辜鴻銘之間有着互相的敬佩,蔡元培敬佩辜鴻銘,辜鴻銘也敬佩蔡元培。在五四運動中,蔡元培由於政治原因,要辭去北京大學校長的職務,辜鴻銘非常反對,他認為蔡元培是個不可多得的教育方面的人才,北京大學不能沒有他。
辜鴻銘一生漂泊四洋
辜鴻銘一生漂泊四洋指的是辜鴻銘在很多國家都待過。四洋指的是南洋、西洋、東洋、北洋。辜鴻銘説過“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婚在東洋,仕在北洋”。他用這一句話概括了他的一生軌跡。
辜鴻銘舊照
辜鴻銘是出生在南洋的。辜鴻銘的父親原籍中國福建,後來去了南洋,也就是現在的東南亞,在當地經營種植園。後來,辜鴻銘的父親娶了一位葡萄牙女子,生下了辜鴻銘。辜鴻銘在南洋長大,他被一位來自英國的夫婦收為養子。
辜鴻銘年紀漸漸長大,他的養父母因為要回英國,想要把辜鴻銘帶到英國,他的父母同意了。辜鴻銘到了英國後,開始在歐洲各國學習。辜鴻銘先後在英國、法國、德國、瑞士等國家學習,拿到了很多博士證書,非常精通西方文化。因此,辜鴻銘説自己學在西洋。
辜鴻銘在日本待過一段時間,結識了一位日本女子,他與這位日本女子情投意合,於是結婚了。而當時的中國人一般稱呼日本為“東洋”,因此辜鴻銘説自己“婚在東洋”。在日本待了一段時間,辜鴻銘就回國了。
辜鴻銘回到中國後,被湖廣總督張之洞聘請,擔任他的幕僚。在擔任他的幕僚期間,辜鴻銘幫助張之洞組建新軍、興辦實業。按照辜鴻銘的説法,中國是北洋,因此,辜鴻銘稱自己“仕在北洋”。辜鴻銘一生漂泊四洋,學貫中西,是晚清和民國時期的著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