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還是留美?知名清華教授對留學生的肺腑之言

留學生畢業後是回國還是先留美工作一直以來都是大家思考的問題。而在今年,由於全球疫情的影響和中美關係的持續走低,越來越多人開始重新思考這個問題,如果你也正被這個問題所困擾,不妨細細讀讀這篇文章。

作者簡介

回國還是留美?知名清華教授對留學生的肺腑之言
魯白是世界上有影響的著名神經科學家,本科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並在90年代赴美獲得康奈爾大學博士學位,在大腦發育和精神健康領域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科學發現,曾多年擔任清華大學教授,同時也是是《知識分子》的主編。

*本文來源於科學網,作者魯白,版權歸作者所有。

先講一個小故事。我剛來美國的時候,有一件事情,給我印象深刻,影響深遠。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校長田長霖來紐約,在亞洲協會作了一個演講,非常精彩。概括起來,他給中國留學生説了兩句話,第一句話是,be an American。就是學做一個美國人。這其實是不太容易的。

回國還是留美?知名清華教授對留學生的肺腑之言
大多數的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吃的是中國飯,看中國報紙,有人還看中國電視,現在是讀中文網站。他們的朋友99%是中國人。那你為什麼還要來美國?比如在紐約的馬路上有很多報亭,有各種各樣的雜誌,有時尚的,運動的,旅遊的,新聞的,等等。拿起一本People雜誌,要是你能把它從頭到尾讀一遍,都能讀懂了解,那你就接近美國人了。既然你已經到了這個國家,就要好好學習這個國家的文化,包括他的經濟,政治,歷史新聞,文化藝術,以及社會的各個方面。

但是,假如你來美國僅僅只是將自己變成一個徹頭徹尾的American的話,那你就是一個banana(香蕉),裏面是白的,外面還是黃的,很可悲。我就遇到過這樣一個人,復旦來的。你跟他講中文,他回答英文,你再問一句,他還是回你英文。他經常去酒吧,講起棒球美式足球比美國人還厲害,有一個美國女朋友。這就是一位典型的banana。

所以光深入瞭解美國還不夠,還要第二句話, 那就是be a Chinese。任何時候,不要忘了自己的中國文化。我們要對中國本身的文化有深刻的理解。他問你們中間有多少人,讀過論語,唐詩?你們以後回國,或者是在美國留下了,最後的價值,是因為你們是中國人而體現出來。

回國還是留美?知名清華教授對留學生的肺腑之言
多年以來,我越來越體會田教授這兩句話的wisdom。在美國的華裔,一般有三個生活圈子。

第一是工作單位的圈子:你所在的那所大學,研究所,公司。你的生活大部分時間是在這裏度過的。

第二是專業的圈子:比如學術社團,學會等。這對你的事業發展很重要,因為你的同行,老師,學生,競爭對手都在那兒。

第三個是社交圈子:朋友圈,俱樂部,公益社團,教會,等等。對中國留學人員來説這個圈子絕大多數是中國人,很多在國內。

成功的華人往往能夠進入這三個圈子的中心,即有影響力的內環(inner circle)。

怎樣進入內環呢?我發現很多華人包括我本人被邀請進入美國一些主流社會的inner circle,不是或不僅僅是因為science做得好,而是因為我是中國人,我想問題的方式跟別人不一樣,我對中國的瞭解比他們深。

現在越來越是這樣。You bring in different perspectives。所以今天在座的,不管你是選擇去還是留,都要記住這句話:be an American, be a Chinese。

第二個要準備的東西叫做learning agility。一般我們看一個人有沒有培養前途,或者公司在要promote一個人的時候,首先就是看這個。

回國還是留美?知名清華教授對留學生的肺腑之言
在專業評估一個人的發展潛能的時候,有一個工具叫做九宮格(9-box)。畫一個3x3=9的格子,左下方是1,右上方是9。橫座標是績效,你的performance,你做的好壞,你發了多少paper啊,做出了什麼成績啊。縱座標是發展潛能,即potential。公司往往定期做評估,把所有的人分成九塊,最好的是box9, 這種人performance也好,potential也好,一定要照顧好,因為他們很容易被別人挖角,跳槽。

相反,另一種人是performance也不好,不求上進,也沒有potential,這種人在公司是不能久留的。

大家會問,performance可以衡量,potential怎麼衡量,怎麼衡量一個人以後可以成為一個傑出的科學家,或一個好的領導?衡量一個人潛能,就是用learning agility,即應變力。

我們又可以把它分成四個部分:

第一個是mental agility。Comfortable with complexity, 就是事情變化的時候,看不太清楚的時候,我不是那麼緊張,沒有那麼焦慮。很淡定。

第二個就是people agility。意思是情商高,善於表達溝通,很會和人打交道。

第三個是change agility。情況變化的時候你要適應,所謂的驟然臨之而不慌,無故加之而不怒。

最後一個叫做result agility。在困難的情況下找出辦法解決問題。

回國心理上要準備的,也許可以聽聽已經回國的人中的優秀者。在今年求是基金會的頒獎儀式上,我主持過一個討論會pattern discussion,參加的有施一公,賀福初,鄧宏魁,就是今年很紅的做stem cell的北大教授。還有王曉東,饒毅,曹雪濤等人。我們討論兩個問題,一個是海歸被批評最多的一個題目,就是不懂中國國情。饒毅被批評,施一公也被批評,王曉東,everybody。總有一個説法是,你不懂中國國情。另外一個是科研環境的多樣化。

現在中國足夠大,北大做的事情,清華不一定要這樣做。反之亦然,清華做的事情,北大不一定要這樣做。

應該容忍大家去做各種各樣的實驗,各種探索。施一公説,你可以不適應中國國情,但你一定要keep your own identity. Otherwise why bring youback?

回國還是留美?知名清華教授對留學生的肺腑之言
饒毅説不良的國情堅決不能,也不能容忍去適應。鄧宏魁説的比較生動。他説,你看中國應該怎麼看,假如你把中國看成一幅畫,那這幅畫醜的很,這個地方污染,那個地方交通堵塞,又是腐敗,又不講民主。但是你把中國看成一個movie,這個三十年的movie非常精彩,因為她在發展,發展的非常快,而且是朝着好的發展。這句話太精彩了。

再説幾句比較哲學化的話,就是回國與否,還要看你怎麼看待生活本身。林肯曾經説,In the end it's not the years in your life that count. It's the life in your years.生命的意義,不在於你的人生有多少年,而在於你每一年中有多少人生。

林肯沒有活到五十幾歲吧,短短的人生,有多精彩呀。還有一句話是Johns Hopkins大學校長在一次畢業演講裏説的.Ask yourself, not what I will do, but what I will become.就是説,不要問你要做什麼事情,而要問你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另外一個很有智慧的人,叫Booker Washington。他是一個黑人,也許沒有馬丁路德金那麼有名,但也是一個黑人領袖。他説,Success is to be measured not so much by the position that one has reached in life as by the obstacles which he has overcome.

這句話我可以用一個例子來説明。

我記得有一次去普林斯頓,校長Shirley Tighman被一羣中國家長圍着問,錄取到普林斯頓高考SAT要多少分。她説我們沒有嚴格的分數線,2000分我們可以錄取,滿分2400分我們可以不錄取。“難道沒有一個標準嗎?”

她説,從A到B,不同的人所花的努力是不一樣的。假如説你來自一個富足的家庭,你的父親是教授,母親是律師,你從小在私立學校上學,這種學生,拿了2400分, 我不覺得有什麼了不起。但如果説你是一個黑人單親媽媽的女兒,每週花20個小時在超市打工,你能夠拿到2000分,那就不同了。你要克服多少困難,才能從A到B? 你的成就是很大的,而且你的人生更精彩,因為你克服了很多 obstacles,你有比別人更豐富的經歷。

回國還是留美?知名清華教授對留學生的肺腑之言
魯迅的小説“過客”中,趕路者被告知,前面是墳墓!有一句名言,叫做“wherever you are,be there”,就是無論你在哪兒,好好地享受那兒的風景吧。追求的過程給你帶來的快樂,往往比成功多。人生是過客,對生活中的美,去深深地體驗吧。精彩today,精彩tomorrow。

什麼樣的人適合回國

大概有兩類人,是最需要也最應該回國的。

一類是entrepreneur,創業者。

一是中國發展快。跟着一個發展快的國家走,你的事業也比較容易發展的快。就拿生物醫藥行業來説,十年前李葛創業耀明康德,今天發展到如此輝煌,他在美國是不會有如此成就的。

二是中國各級政府現在對創業的支持也多。美國是世界上對創業最好的國家,現在創業的門檻也很高了。VC的錢特別難拿。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中國現在機會多。與美國比中國還很落後,這就帶來了機會。但是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創業的。事實上,適合創業的只是很少數。哈佛很不錯,出了Bill Gates, Mark Zuckerberg。可惜在中國從北大清華走出來的成功的創業者不多。不知道你們這批來哈佛MIT留學的中國學人中,有多少是願意和能夠創業的。

第二類最適合回國的人是leaders。

是像施一公,饒毅,王曉東那樣的領袖人物。也有一些年輕人,是future leaders。他們有雄心,有膽略,有遠見,也善於將理想轉化成切實可行的行動。他們的作為往往引領潮流,具有典範的作用。

什麼樣的人不適合回國

如果你認為你屬於這種範疇,那麼最好還是留下來準備為美國做貢獻。

第一種叫做conformist。他們try to please everybody。儘量不出格,將自己放在bell curve的最中間的那種人。中國有一些不好的風氣。這種人是別人喝酒,我也學着喝。別人抽煙,我也去敬煙。總之是努力學習現在中國的一切。那還要你回去幹嘛?

第二種人叫fast adapter。他們很快就適應了中國的一切,包括一些套話,和一些上不了枱面的事。對一些不良習慣和作風,不僅不抵制,反而有過之無不及。我看見過這種人,很可怕。我覺得這種人對中國的發展也許很危險。

第三種人是opportunist,機會主義者。他們想,機會來了,我趕快去撈一把。他們想的是一種quickwin,最後往往失望。

第四種是calculator。他們考慮過多的個人利益得失,總是算來算去,眼睛總是盯着將要失去的東西,最後也許把機會也算掉了。最後一種是risk-averse people。他們太膽小怕事,經不起生活的波浪。回國是創業,生活肯定是起伏多變的。膽子太小的人不適合。

回國前的忠告

對於正在考慮回國的人,我還有以下一些忠告。

首先,不要太看重眼前的經濟利益損失。

一般來説,從美國回去,工資收入會打一個大折扣。尤其是對比較資深的教授,回國後的工資可能比美國少很多。但你其他機會比美國多了呀。還有,Dollar對人民幣,不可以簡單地以匯率來比的。有的東西中國很便宜,比如人工。你打一個的,要一個鐘點工,不曉得要比美國便宜多少。當然,有些東西又比美國貴很多,比如房子。大多數海歸在國內的相對經濟地位,要比同類人在美國的經濟地位高很多。事實上,許多回國後的海歸,實際的經濟收入和生活品質都不比在美國差,甚至還有所提高。

第二,不要與你今天已經有的比。

我昨天遇到一位postdoc,説他在麻省有一棟2000平方英尺的房子。我説你千萬別想在北京有這樣的房子。你在美國一流大學能拿到獨立的教授位子嗎?你有多大把握在今後幾年能競爭到NIH的研究經費?

第三,不要老是聚焦於今天。

要想着發展。你現在在美國的情況也許是比在中國的要好。但中國的發展速度是美國的5-8倍。5年後,10年後的情況,你能想象嗎?最後,不要以為中國是你的家鄉,回國是件容易事。

回國是你人生的一個巨大挑戰,比你出國的挑戰要大的多。

回國,不管是第一還是第二類,都是創業。這裏,我用Facebook創始人Mark Zuckerberg有關創業者成功的六大要素與大家共勉:

1)野心:任何成功人士的基石是野心或是對個人成就的渴望;如果你連想成功的願望都沒有,那怎麼能成功呢?

2)遠見:個人魅力取決於他的遠見,並説服其他人認同你的遠見;描繪一幅與大家都有關的動人願景,對自己對他人都很重要。

3)執行力:保持專注,不斷實現;有了好的願景,還需要切實有效的執行。要有明確的目標,可衡量的結果,時間表。

4)決心:決心、驅動力、韌性或毅力是其展現的最大變量

5)運氣:創造你自己的運氣;運氣也是可以創造的。

6)時機:一路“管理着時鐘”。當時機來時,你準備好了嗎?

什麼時候回國比較合適

有些人讀完博士或博士後馬上就回去了。

這些人往往在國內有一些connection,出國前的單位,領導,對他特別支持;或者是最近有一個機會,有一個什麼位子正好出來了。現在國內的很多成功人士,當年就是這樣回國的。還有一些是因為家庭原因,學成必須馬上回國。

第二類是工作一段時間再回國。

這樣可以給你一定的時間,來積累經驗,並在美國的主流社會建立一定的關係。同時,經常去中國看看談談,尋找機會。有些機會是你自己可以創造的。現在的情況與過去相比有很大不同。隨着中國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我比較贊成年輕人想回國還是早點回,這樣在美國在這個兩方面的閾值都比較低一些,個人發展空間大,對中國的貢獻也大。

第三類是成功以後回國。

我們必須認識到這類人回國的難度,有各種各樣的困難,需要下很大的決心。最大是問題是孩子。小孩教育往往是中國家長特別關心的問題。這個時候在美國出生的孩子已經非常美國化了,美國和中國的教育差別極大。上了小學後就很難適應中國的教育。其次是難以克服成功人士的舒適感。自己在美國已經很順,一切都駕輕就熟。有必要回中國去一切重新開始嗎?

回國還是留美?知名清華教授對留學生的肺腑之言
另外,也有對中國生活和工作會有心理上的恐懼感,很多事都要從新開始,他會問自己這樣值得嗎? 我個人所特別respect的人,是勇於告別自己過去的成功,永遠追求新生活的人。有些人,看到國內一些學術上專業上還不如自己的人都有了很高的地位或榮譽,會不容易擺正自己的位置,調整自己的心理。正因為有退路,就沒有很強的前進動力。我還聽有人説,我剛renew了我的NIH基金。等以後有困難再説吧。其實,當你在美國都不夠competitive的時候,中國對你的興趣也不會那麼大了。

還有就是在建立關係上有困難。到了一定的年齡以後,人與之間比較難以建立信任。最後,越是資深,相應的機會也會越來越少。而人往往會要求得到比自己能力更高的位子,資源,條件。滿足不了就下不了回國的決心。不過就我看來,恰恰是這批人更應該多考慮回國的機會。中國現在更缺乏有國際視野的領軍人物。而在國際上有影響的人,對中國的幫助也大。除了舞台大,事業上可能有更好的發展之外,我還想再加一條事實,我所認識的大多數回國的人,都比留在美國的同類人過着更精彩更有趣的生活。

我知道你在看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6102 字。

轉載請註明: 回國還是留美?知名清華教授對留學生的肺腑之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