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契丹往事番外篇系列第126篇
乾祐三年(公元950年)12月4日,後漢侍中、樞密使(門下省長官、正任宰相、國防部長)郭威率領數萬北上抗遼大軍進抵黃河南岸的滑州(河南滑縣)。
滑州是義成戰區總部所在地,節度使宋延渥上月在此開門揖盜,迎“兵諫”的郭威北軍入城,北軍得以長驅而入汴京,逼死隱帝劉承祐。不久前,郭威引兵匆匆穿城而過,這一次,他一頭扎進義成節度府衙中,再無動靜。
遼世宗耶律兀欲兩路入寇,邢州(河北邢台)、鎮州(河北正定)兩地危在旦夕,郭威卻駐軍在三百里開外,連近在咫尺的黃河都不願渡過。他在盤算什麼?
難道他已然成竹在胸,篤信自己威名所至,“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這才安然高卧,單等遼兵不戰自潰!
還是説,遼兵從未發動新的攻勢,邢、鎮二州的緊急軍報有假?
此時,遼世宗耶律兀欲正在去百泉湖(內蒙古土默特左旗)的途中,郭威率北軍回京時,兩國戰事便已大體結束。
兀欲入侵併非為覆亡後漢帝國。四年前,遼太宗氣吞萬里、滅晉入汴,倏忽之間又草草迴鑾、客死欒城,他一路親歷,由此他認識到,除非中原王朝倒行逆施,內亂橫生,否則難以征服!
他縱兵南來只有兩個目的。
其一,轉移國內矛盾。兀欲能成為契丹的第三位君主,實屬僥倖。皇族各帳、境內諸部多有不服。他要打給那些反對派看,用一場又一場勝利,一批又一批掠奪的財富來證明自己。
其二,為了休兵不戰。後晉末年以來,7、8年中兵連禍結,契、漢爭戰不止。遼軍略佔上風,可是也元氣大傷。兀欲擔心一旦停手,中原贏得喘息之機,生聚數年後大舉報復。
因此,每年秋高馬肥,兀欲都要興兵入塞。他要打得中原王朝告饒,以後不敢刀兵相向(這也是承天太后鋭意伐宋,最終卻和宋真宗達成“澶淵之盟”的原因)!
由於遼軍出征,兵不備糧、馬不負草,全靠“打草谷”以戰養戰。隨着戰爭深入,後續要獲得糧草必須攻城。不處絕境,弓馬嫺熟的遼軍絕不願棄長就短,每次入侵通常也就維持兩個月。
所以,兀欲十月南下,十一月中便告捷班師,前往百泉湖捺缽。臨行之際,他派遣國使攜國書一封入漢,準備挾勝利餘威同隱帝劉承祐聊聊“和平”。另送四匹口外良馬,指定交予北軍統帥郭威,以示兩次交手之敬意。
李太后在11月29日收到的告急文書根本就是捏造的!
邢州守將是安國節度使劉詞,乾祐元年他隨郭威赴河中(山西永濟)平定李守貞叛亂,戰後被郭威保舉為節度使。劉詞知恩圖報,可算是郭威的心腹。
鎮州主將是天雄軍牙內都指揮使(天雄戰區節度使直屬部隊指揮官)郭榮,自“永福殿血案”變生肘腋,郭威闔族被誅,養子郭榮便成了世上最親近之人。
在郭威授意下,劉詞和郭榮打個假報告何足為奇!
郭威在滑州整整呆了十一天,直到12月15日,嗣皇帝劉贇的使者前來犒軍。
使者當眾宣達新君德音,頒賜金帛慰勞諸將,與會的各位丘八拿了賞賜,竟然忘了叩謝天恩!其時藩鎮林立,驕兵悍將遍佈,使者倒也不以為意。
但使者走後,軍中流言四起:弟兄們攻陷了京師汴梁,城中官民皆被荼毒,已經犯下滔天大罪!如果還由姓劉的人來做皇帝,一旦清算罪行,弟兄們還能有好果子吃嗎?(待續)
參考書目: 歐陽修《新五代史》 司馬光等《資治通鑑》 薛居正等《舊五代史》 脱脱等《遼史》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