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博士不顧父母哀求,堅持出家當和尚,富豪同學再見時已認不出

《大學》: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每一項事物都有開始、終結,只有明白了這本末始終的道理,就接近事物發展的規律了,對張明光來説讀書考大學便是他的開始,佛學則是他的終結。

清華博士不顧父母哀求,堅持出家當和尚,富豪同學再見時已認不出

張明光,1980年出生在河南商丘虞城縣,父母都是世代務農的農民,張明光還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妹妹,三個孩子年齡相差不大,父母為了供三個孩子讀書上學,每天省吃儉用,那時候父母就盼着三個孩子能夠靠着讀書改變命運。

張明光的哥哥成績不是很好,初中讀完就輟學了,他在家裏務農,等年齡稍長,他就外出打工了賺錢供弟弟妹妹上學讀書,張明光非常努力,從小到大都是父母、同學眼中的榜樣,可他同樣壓力也非常大,他本以為考上大學會好一點,但情況並沒有好轉。

清華博士不顧父母哀求,堅持出家當和尚,富豪同學再見時已認不出

張明光考上了清華大學,就讀於工程熱物理專業,這是一項熱力學專業,涉及能源、機械能等多方面的知識,也就是説沒有一個好的學歷,是很難找到工作的,在4年本科生涯結束之後,張明光本想要去找工作,可大公司根本看不上一個本科畢業的熱物理工程的學生。

幾經受挫,張明光又重新返回了清華,當時有一個直博的名額,所謂的直博就是連續碩博連讀,只要能夠畢業,就是博士學歷,若是中途放棄,連碩士學位都拿不到,這對家境貧困的張明光來説是一個挑戰。

清華博士不顧父母哀求,堅持出家當和尚,富豪同學再見時已認不出

張明光的父母和哥哥聽説之後,讓他放心去讀,學費、生活費由他們來考慮,張明光知道父母的難處,可他要是不讀書,前途堪憂,他心中暗暗打算,畢業之後一定要讓父母、哥哥過上好生活。

張明光全身心投入到讀書中,在讀博時,他遇到一羣志同道合的人,在同學當中有一個讀哲學博士的,他總是高談闊論四書五經、孔子哲學,孔子説:“朝聞道 夕死可矣”,不過孔子並沒有講人該何去何從。

清華博士不顧父母哀求,堅持出家當和尚,富豪同學再見時已認不出

再一次機緣巧合下,張明光接觸到了佛學,在佛學的感染下,他終於找到了對人生解讀,張明光從出生就是全家的希望,可這並不是他渴求的,佛學將他從這種痛苦當中帶了出來,張明光開始思考讀書的意義,人生的意義,他真的有必要繼續讀書嗎?

這種思想一直折磨着他,2007年,他正式拿到了熱工程博士學位,在看到那一紙文憑,他徹底領悟了,這並不是他想要的生活,張明光來到龍泉市,選擇墜入佛門,在正式剃度之前,他還是一個“淨人”。

清華博士不顧父母哀求,堅持出家當和尚,富豪同學再見時已認不出

當張明光的父母聽説之後,他們立刻趕了過來,母親怎麼都接受不了,父親要將他拽回去,但張明光心意已決,拒絕了,在剃度了前一個月,張明光的哥哥、妹妹、父母全來了,母親變得十分憔悴,那次回家之後,生了一場大病,這次她下跪哀求。

等了兩三天,張明光沒有回心轉意,一家人很失望,離開了,在他正式剃度那天,父母沒有到場,或許他們已經放棄了張明光,自從入佛門之後,張明光就賜名賢清,如今他已經是龍泉市大悲寺副主持,在佛學領域有着很高的成就,他以前的富豪同學跟他相見時,已經認不出了。他們沒想到那個一個上進的人,會選擇佛門。

清華博士不顧父母哀求,堅持出家當和尚,富豪同學再見時已認不出

面對以前的父母,張明光只説,這是一條“還債”的路,只是出家人的債,卻不再是父母,而是天下所有的父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95 字。

轉載請註明: 清華博士不顧父母哀求,堅持出家當和尚,富豪同學再見時已認不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