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孩子的教育,父母往往極為重視。
有的主張富養,對孩子有求必應,並傾盡全力為孩子提供良好的條件 也有的主張“窮養”,不但隱瞞自己的家境,還捨不得為孩子花錢。其實,這兩種觀點都是片面和極端的。
小張經過多年的奮鬥,在經濟上基本實現小康,但夫妻倆對孩子要求非常嚴格。從小就讓孩子穿着廉價,大一點時,孩子表現出對學鋼琴感興趣,小張卻捨不得給孩子報班學習,這也令人不可思議。
其實這與夫妻兩人的成長環境和教育理念有關。
小張認為孩子必須“窮養”不能嬌慣,通過磨其筋骨、餓其體膚後,才能有出息,必須讓孩子以為自家條件很差。但是得知孩子因此被人嘲笑,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而後悔不已。
如果父母在這兩方面過度“窮養”,會給孩子帶來不利的影響,讓孩子難以得到充分的發展:
在教育上的“窮養” 有“窮養”理念的父母,不但在孩子吃穿方面不願意花錢,在孩子的教育上也捨不得投入。他們認為除了功課以外的投入沒有多大用處,還影響孩子學習的時間,對孩子的愛好、興趣置之不理。甚至不允許孩子把時間用在愛好上,更不會主動發掘孩子的潛力。
這是極端錯誤的,現實生活中因為父母在教育上沒有進行必要的投入,有許多孩子的天賦被埋沒、興趣愛好受到扼殺,導致孩子缺乏想象力和創造力。
父母要盡力挖掘孩子的天賦,鼓勵孩子發揮特長並因材施教。在教育上舍得投入,才能給孩子架上一座通向希望的橋樑,與其執着於給孩子攢更多的錢,不如教會孩子今後怎樣掙錢,如何實現經濟和精神的獨立更為重要。
在人際交往上“窮養” 一些父母認為孩子年齡小,不存在人際關係,也沒有必要進行人情往來,不但不給孩子必要的零用錢,就連班級學校組織的課外活動也不準孩子參加。 還有的父母認為只要與學習無關的花費都是浪費。因此,不會主動掏錢給孩子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這樣容易受到同學的嘲笑和忽視,被人孤立產生自卑心理,性格變得內向敏感。
人有羣體性強烈的羣體意識,人際交往可以產生被依賴、信任的感覺。
家長應鼓勵讓孩子參加集體活動,通過與同學之間的交往,能夠學會與同學之間怎樣相處,增強孩子的榮譽感、歸屬感和自信心。
同時父母也要掌握好孩子在人際交往上的“度”,隨着年齡的增大,零花錢的數量可適當增加,但不可讓孩子有過多可支配的零花錢,教會孩子樹立正確的理財意識。
“富養”不是用物質來衡量富養的標準,而是以培養孩子的自信、從容和優雅的氣質來作為富養的目標。從小可以讓孩子多看書,培養孩子獨立自信的人格,關注孩子內在的品質培養。 然而“窮養”也不是灌輸孩子父母有多不容易,咱們家庭多不富裕,這樣的引導只會讓孩子做事唯唯諾諾,不願嘗試怕嘗試後造成不好的後果,父母還要買單。 窮養是培養孩子獨立的品質,讓孩子成為有擔當有責任感的人,不侷限孩子的想象力和膽量的拘謹。作為家長要理解富養和窮養的真正含義,對於孩子的教育,不論採取哪種方式,都要結合不同孩子的個性和愛好,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充分尊重孩子的意願和想法。
父母不要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規劃和決定孩子的人生,這是輕率和不負責任的表現。
【暖心寄語】
無論是“窮養”還是“富養”,都不如孩子有“教養”。
一個有教養的孩子主要體現在:言出有尺、嬉鬧有度、做事有章、交往有寸。當你和有教養的人在一起時感覺會很舒服很放鬆,這種給別人舒服的同時,其實也是給自己舒服。這是一種無法用金錢來衡量,從骨子就能滲透出來的高貴。
【每日一問】
在你的內心,你偏於窮養孩子,還是富養孩子?歡迎您分享自己的育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