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9年,關羽率領荊州大軍進攻襄樊兩城,當時坐鎮樊城的守將曹仁抵擋不住關羽的進攻,他只能向曹操求援。為了避免樊城淪陷,曹操當即派出于禁率領七路大軍增援樊城,同是讓徐晃坐鎮宛城以備不時之需。但在此之後,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曹操被關羽的聲勢所嚇倒,幾乎要遷都以避關羽的鋒芒。為了阻止關羽,曹操不得不用漢室的名義,將江南分封給孫權,以向孫權求和,他希望孫權能從背後攻打關羽,減輕曹魏的壓力。而孫權早就有侵吞荊州之心,他當即派出呂蒙白衣渡江,就此截斷了關羽的後路,並在關羽突圍時生擒關羽,將關羽斬殺。
而曹操在處理完關羽北伐之事後,於公元220年返回洛陽,在此之後,曹操一病不起,並在洛陽離世。當時身在鄴城的曹丕奔赴洛陽,繼承了曹操的丞相與魏王的位置,在此之後,曹丕決定完成自己父親曾經提及的周文王的夢想,他開始將權力收攏,並分給他身邊的近臣,同時在門閥士族的不斷推進下,廢除漢室,建立新的國家,成為了士大夫們一致的願望。因此,不斷有臣子勸説漢獻帝禪讓帝位,在這些人的威逼利誘下,漢獻帝最終只能禪讓帝位給曹丕,而曹丕也就此篡漢建立魏國。對蜀漢而言,孫權偷襲關羽,與曹丕逼迫獻帝禪讓,哪個損害更大?
説起來,關羽是蜀漢劉備集團麾下重要的將領,掌管着荊州和其麾下數萬荊州軍,這是劉備此前的立身之本,也是蜀漢邊防的中堅力量,而且荊州也是重要的經濟、軍事和政治重鎮。除開荊州和其他將士的重要性外,關羽本人也是蜀漢中最強的將領,他有非常豐富的作戰經驗,而且他在軍中威望極高,正因如此,關羽的死直接造成了荊州的淪陷,以及荊州軍的覆滅,這對於蜀漢而言無異於當頭棒喝。
而漢室不過是蜀漢政府的一杆大旗,因此即便當時漢獻帝在曹魏,對劉備而言並沒有多大的損害或者威脅,當時曹丕篡漢,對於劉備而言或許還是好事,畢竟當時劉備可以名正言順的登基稱帝,而不再受到大義的限制,相比之下,劉備還要感謝曹丕才對。
筆者認為,通過兩者對比之後發現,孫權偷襲關羽給蜀漢造成的損害遠勝於曹丕篡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