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薩皮克號
除了經濟上的矛盾,在領土方面英美也存在衝突。自美國獨立後,美國的領導者一直想擴張領土,企圖控制整個美洲,當時的英屬加拿大、佛羅里達和墨西哥灣沿岸便成為美國覬覦的目標。而英國則對美國的獨立耿耿於懷,一直想要重新把美國變成自己的殖民地,因此對美國的西擴一直保持警惕的狀態,英國政府不承認美國1803年向拿破崙購買法屬路易斯安那的合法性。英美雙方在擴張領土方面發生了激烈衝突。
第二次英美戰爭
1811年,美軍在鎮壓西北地區的印第安人時遭到慘敗,美國政府認為這次戰鬥的失敗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英國人在背後支持印第安人,加速了入侵加拿大的準備。1812年初,美國陸軍部已經草擬出作戰計劃。此外美國海軍在紐約港口將英國海軍擊敗更是堅定了美國政府對英宣戰的決心和信心。1812年6月18日,美國國會正式通過對英宣戰的宣戰書,第二次美英戰爭正式爆發。
戰鬥中的美英士兵
戰爭中的印第安人
戰爭初期的主戰場在美加邊境。按照美軍計劃,將入侵加拿大的軍隊分為三路,分別稱之為東路軍、中路軍和西路軍,其中東路軍從紐約州出發,進攻蒙特利爾;中路軍從安大略湖兩側北進,進攻昆斯頓和金斯頓;西路軍從底特律出發,攻佔安赫斯特堡。但戰爭開始後,美軍並未按照原定計劃三路同時出兵,而是西路軍首先出兵。西路軍的總指揮為赫爾將軍,赫爾率軍渡過底特律河後按兵不動,等待德爾邦將軍從紐約趕來增援。英國將領布魯克率英軍和印第安人部隊包圍了美軍,其他各路美軍見死不救,赫爾被迫率部投降。中路美軍和東路美軍也先後在進攻中遭遇慘敗,並得不到美國民兵的支援,被迫退守本土。 1813年春,美國政府總結失敗原因,加強五大湖地區的海軍建設,並撤換了指揮不力的將領。中路美軍依靠安大略湖上的海軍艦隊支援,攻佔了約克城(今加拿大多倫多),並放火燒燬了該城。西路美軍在哈利遜將軍的指揮之下奪回底特律,同時美國海軍在伊利湖上打敗英國海軍,控制了重要內河航道,迫使英軍撤退。哈利遜在海軍勝利的鼓舞下,在加拿大泰姆河畔擊敗英軍和印第安人部隊,北部戰場陷入僵持狀態。在西部和南部,美軍主要和英國支持下的印第安人進行戰鬥,規模不大,美軍接連打敗印第安人,從他們手中奪取了大量土地。
1812年的美國疆域
在大西洋沿岸,戰爭初期因英國忙於與法國交戰,主要的海軍力量都部署到英國本土,用以防備法國入侵,因此美軍艦隊在大西洋海戰中佔據優勢,劫掠了大量英國船隻。1814年,歐洲形勢發生了鉅變,法國戰敗,英國得以騰出手來對付美軍。英國政府從本土調來大量軍隊集中對美作戰。首先英軍利用海軍優勢,封鎖美國大西洋沿岸,並在美國大西洋沿岸登陸,戰場從美加邊境轉移到了美國大西洋沿岸。登陸後的英軍兵分三路入侵美國,直指紐約和華盛頓。1814年8月,英軍攻佔華盛頓,為了報復美軍火燒多倫多,也縱火焚燒了華盛頓的白宮、國會大廈和國會圖書館。英軍隨後又攻取佛羅里達,新奧爾良等大西洋沿岸所有土地。登陸的英軍在美國各地燒殺擄掠,引起美國人民的強烈不滿,因此誓死抵抗英軍。1814年下半年,美軍先後粉碎了英軍對紐約的圍攻,奪回了佛羅里達和新奧爾良。總體來説,英軍和美軍在一階段互有勝負,英軍總體上佔據優勢。
白宮
在美英戰爭期間,俄國曾介入進行調停,但英國不接受,但是隨着戰爭的持續,英國政府看到勝利無望,害怕陷入北美戰場的泥潭中,且經過英法十二年的戰爭,英國也急需休整。1814年12月,英美雙方在荷蘭的根特簽訂了《根特條約》,條約中英國放棄了重新調整美加邊境和在西北地區劃出一部分給印第安人的要求,承認美國獨立,歸還侵佔的美國領土。美國方面則放棄了兼併加拿大的企圖,並歸還侵佔的加拿大領土,雙方保持戰前的邊界狀態。第二次美英戰爭宣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