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和青春期孩子“較勁”,家長多聽一聽他的真實想法,應正面引導
“沒有清華北大的家長,卻有清華北大的孩子”,這句話確實是多年來聽老師經常提起的,在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父母知識層面中,家庭教育佔據了百分之六十的比例,家長們在面對中學生這一時期特殊過度階段的孩子們,常覺得無助甚至覺得和孩子越開越遠,不知道如何走進孩子的內心,如何與孩子和諧的溝通,如何有一個家庭該有的愛的氛圍。
暑期熱播劇《小歡喜》引起了一小波對於中學生教育的討論,幾個孩子由於不同家庭程度,父母不同教育的觀念,導致了他們遭受不同程度的“不理解”,電視劇的結局是皆大歡喜的,但是現實中卻沒有這麼完美的,孩子如果一直放任,或者過度管束,都有可能造成對其造成一輩子不可扭轉潛移默化的存在。
那麼針對這一時期的孩子,首先要了解處於這個時期的孩子的生理以及心理方面的特點,才能更好的對這個時期的孩子進行教育。
一、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意識在不斷成熟,青春期的孩子由於身體狀態的鉅變從而推動了他們自我意識的覺醒,這從孩子們經常説的“我又不是小孩子\'\'中就能窺知一二。孩子在這個時期似乎一下子從一個兒童變成了一個成人,對自我出現了空前的關注,他們不再願意被規劃,被告知要怎麼如何生活與學習,而是要自主的成為自己生活當中的領導者,發現者,規劃者。
二、青春期的孩子容易產生矛盾性。這個時期因為因為身體和心理的不斷變化,特別容易出現焦慮和不安,既為自己的可以適當的做主而高興,又不知道怎麼面對眼前的情況,所以走進身心失衡的矛盾中,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非常容易走進負面影響。
三、青春孩子個性發展具有明顯的傾向性。對於這個時期的孩子更希望得到老師的認可,家長的理解和尊重,對未來充滿希望,不再是一個能夠滿足吃飽穿暖的階段,而是講究時髦,攀比以及同齡人眼中的“完美”。
所以孩子各方面的動機也變得複雜起來,不是被需要,而是需要,主動的去表達自己的想法。
四、青春期的孩子強烈的表達自己的自主性,掙脱父母的束縛。很多家長髮現這個時期的孩子不再是像之前一樣,和父母一起交心的談話,一起開心的逛街,這個時期的孩子可能都喜歡和自己的同伴,與自己交談得來的人交往,但是面對父母,卻是一張冰冷的臉龐,讓很多的家長覺得孩子變得越來越“冷漠”,也是這一時期非常明顯的情況,所以給孩子一定的時間,一定的空間,和他一起適應這個特殊的過度階段,不要過多的指責。
五、青春期孩子的自尊心也在不斷的增強。這個時期的孩子感覺已經長大成人,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希望得到肯定,這個時期家長的言行都得適當的注意,和他們交談過程中注意情緒的變化,適當的理解他們,瞭解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不要當眾批評或者指責,讓孩子覺得有損自尊心“沒面子”,厭倦和家長溝通,所以作為父母,學會尊重孩子,並且尊重孩子的隱私。
六、青春期的孩子更喜歡和“同類”交往。青春期的孩子喜歡和自己的朋友兄弟溝通,吐露自己的心聲,覺得他們是和自己一樣的,會懂得理解會對事物的看法產生認同感,會肯定自己的想法,所以走進孩子的內心,有些家長就可以和孩子成為朋友。
如果站在對立面,那麼孩子和家長的距離會越來越遠,這個時期家長要理解孩子的“求同性”調整自己的心態,正確對待。
孩子的青春期特點家長如果能夠徹底的瞭解,那麼在與他們交往的過程中,也許不會造成那麼多的誤會,不會造成那麼多的我覺得,而不是你覺得,尊重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隱私,尊重孩子選擇的權利,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並且求同存異,和孩子一起度過人生的青春期,讓孩子心智健康快樂的成長,也是這一時期家長最首要的問題。
家長應對策略
1.做一個好聽眾:隨着年齡的增大,許多青少年認為坐下來同父母細訴衷腸是一件很彆扭的事。而對於父母來説,必須設法讓子女覺得那樣做是很自然的,其訣竅就是要讓家裏時時有一種“聆聽的氣氛”,這樣孩子一旦遇上重要事情要跟人商談,自然會來找你。
要達到這個目的,其中一個好辦法就是經常抽空陪伴孩子並做一個好聽眾,而晚飯是全家共聚的好機會。
可惜這一點往往被一些父母忽視。同時,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很少同父母一起吃晚飯。父母如果每天晚飯時肯留心聽兒女説話,會讓兒女覺得自己受重視,而創造這樣的“聆聽氣氛”會很有效。
2.學會與子女平行交談:用平行交談的方法跟青春期的兒女談話往往能引起熱烈的反應。所謂平行交談,即父母與子女一起從事一些普通活動時進行交談,但重點要放在活動上,而不是談話的內容,雙方也不必互相看着。這種談話方式會讓父母和孩子都感到輕鬆自在,而對父母來説尤其如此。
幾乎從事任何活動都能得到這種相處的機會,例如和孩子一起看電視或進行體育活動。
一位父親就很會利用這樣的機會:“我常常和14歲的兒子在清晨打羽毛球,那時候我們往往談起某位老師或學校裏發生的某件事情,但都只是隨便聊聊,不是嚴肅的討論。我發現兒子很喜歡這種形式的談話,從這種活動中我也較好地瞭解到兒子的情況。”
3.只做顧問不做“指導員”:有時父母提出的意見即使很好,孩子們也不喜歡,因為他們需要的不是“指導員”,而是顧問——只會細心地聆聽,協助他們做出抉擇,不是插手來干預他們的事情而是建議他們改弦更張。要是孩子把事情搞砸了,不宜直接干預、批評,孩子不喜歡別人指出他們把事情搞得一塌糊塗,更不需要別人教他們如何走出困境。
父母應該協助子女仔細檢討這件事,青少年往往能自行想出叫人拍案叫絕的解決方法。
4.給孩子足夠的自由天地:青少年需要感覺到自己的生活並非完全由父母來控制,孩子到了一定年齡都渴望有自己的空間,父母儘量不要擅入他們的房間,不要讓他們覺得只有跑到外面才會有這樣的空間。
當代的青少年越來越渴求有自己的私生活,他們往往因此變得感情冷淡、喜歡獨處,不肯與父母在一起。有些父母被十幾歲的孩子避開或推開會感到很難過,其實這是青春期子女正常的表現,很多父母不明白的是,儘管孩子想避開父母,卻不希望父母也這樣對待他們。
作為中學時代的父母,做好傾聽者,發現者,做這一時期孩子最認可的朋友,而不是領導者,讓他們在這一特殊時期,快樂健康的成長,完美綻放自己所有的光芒,照亮自己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