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過去幾十年,新中國一直推行晚婚晚育的政策,所以在婚姻法裏規定,男子的法定結婚年齡不得小於22週歲,女子不得小於20週歲。但在古代,婚姻觀與現在截然不同,流行早婚早育。特別是女子,一般在十三四歲就要嫁人了。如果哪家的姑娘20歲了還沒嫁人,就會成為嫁不出去的“老姑娘”,遭到別人的嘲笑。
這主要是因為古代重男輕女思想嚴重,女子社會地位低下,在婚姻上實行一夫多妻制,有身份地位的男子,可以娶多房小妾,因此古代的婚姻,很多都是老夫少妻。
在現代人的眼中,怎麼也想不明白,一個十三四歲的女子,思想和身體都還沒發育成熟,為何一些成年男子還都喜歡娶呢?在這背後,暗藏着不為人知的三點原因。
第一、法律規定早婚早育,如不遵從,全家都會受到懲罰。例如《漢書》中就規定:“女子十五以上未嫁,五算。”翻譯成現代漢語的意思是:如果誰家的女兒到15歲了還沒有出嫁,那麼就要為她交五倍的賦税。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連年的戰爭,導致人口從秦朝時的3000萬鋭減至漢初的1300萬。大家都知道,古代科技落後,生產力低下,只有人口增加了,才能有足夠的勞力耕種田地,有足額的兵源擴充軍隊,才能使國家富強。
因此漢朝建立之後,為了增加人口,就不斷鼓勵早婚早育,而這一政策今後也被歷朝歷代所採用,每當朝代更替,都會造成人口鋭減,而新朝代建立之後,都會鼓勵早婚早育。而作為傳宗接代最重要的一環,女子的出嫁年齡自然也被規定的越來越小,只有這樣,才能早日生兒育女,為國家增加人口。
第二、醫療條件落後,壽命有限。據學者研究發現,古人的平均壽命都非常短,漢朝是22歲,唐朝27歲,宋朝30歲,清朝33歲,即便是到了近代,人們的平均壽命也只有35歲。
古人如此低的壽命,主要與生活條件和醫療條件有關。古代社會人們生活條件艱苦,物質方面極度匱乏,很容易患病。尋常百姓得病之後,根本無錢看病,只能聽天由命,就算有錢人家可以請郎中看病,但醫療條件落後,即便是小小的風寒,也可能導致死亡。
在男人眼裏,娶一個十三四歲的女子過門,最起碼還能一起生活20多年,如果娶了20多歲的女人,也許沒過幾年就撒手人寰了,豈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也是男人願意娶少女的原因之一。
第三、重男輕女,父母心中的一點“貓膩”。俗話説:“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女兒出嫁之後,成了別人家的媳婦,與孃家再無關係。
封建社會,重男輕女思想嚴重,人人都喜歡生兒子,不僅可以傳宗接代,將來也許還能讀書做官,出人頭地,光宗耀祖。而女人則是“賠錢貨”,白白養育十幾年,出嫁之後,就成了別人家的媳婦。特別是古代,講究“出嫁隨夫”,甚至連名字前都要冠夫姓,到了婆家,一切都要聽從公婆、丈夫的,想要回孃家也要經過公婆、丈夫的同意,加之古代交通不便,因此女子出嫁後,與孃家的走動非常少。
所以在古代,女孩在家中非常不受待見,甚至有人家在生下女孩後,直接扔掉。即便是養大了,也會早早將她嫁人,不讓其成為家裏的累贅。而一些人正是看中了女孩父母心中的“貓膩”,才會上門提親,往往能夠以很少的聘禮就將女孩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