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雍正帝的城府到底有多深?

由 納喇曉枝 發佈於 經典

最美好的君臣關係,莫過於聖君、賢臣,但是,無論君主多聖明,臣子多賢德,如果,兩人之間不能彼此坦誠相待,想來也是沒有多少真情實意的。毋庸置疑,雍正皇帝是一位偉大的帝王,從九子奪位開始,他就顯現出比旁人更多的才幹和智慧,同時,也給我們留下了一個高深莫測的形象。

雍正馭人可是有一套的,話説,在他還是雍親王的時候,就為自己豢養了一羣謀士。

一般來説,雍正肯定十分欣賞這些謀士給自己的建議,肯定與這些謀士是坦誠相待的,但是,卻不然,雍正對這些“奴才”,保持了很深的城府。對他們的忠誠建議和“金玉良言”,不僅不會輕易贊成,甚至,還會時不時地敲打他們加以訓斥,以顯示自己的高明之處。

這羣謀士中有一位名叫戴鐸的,一心想要攛掇雍親王去爭奪皇位。為此,他不惜給雍正連上十書,為雍親王獻計獻策。據記載,早在康熙五十二年,戴鐸就上了第一書,向雍親王提出了四條建議,希望他能搞好人際關係,建立起豐富的人脈網等等。

雍親王心裏多想當皇帝,可是,面對謀士的建議,他卻顯得格外冷淡。他回覆戴鐸説:“你説得很對,但是,對我來説卻是一點用也沒有,我何曾有過這樣的心思,你以為當皇帝那麼容易嗎?我不求什麼榮華富貴,只想一生無災無難,以後千萬不能這樣説、這樣想了,這可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啊!”

雍正這段話説得很有藝術,既把自己想當皇帝的心思掩蓋了起來,又教訓了下屬。如果此事傳到外面,還可以讓人們看到他一個淡泊功名利祿的聖人形象,這對於他的自身發展來説有着很大的積極作用。在之後,戴鐸又建議雍親王招兵買馬,找一處地方練兵屯糧,且自告奮勇要去台灣為主子練兵以謀大事。

結果,這個建議剛一提出口,就被雍親王給駁回了,而且,還痛斥了戴鐸一頓,説:“我這些年來對你也不薄,你怎麼能存有如此傷天害理之心,早晚有一天你是要遭天譴的,我勸你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

捱了罵卻不長記性,不久他又向雍親王彙報了一件事情,這件事情發生在康熙五十七年,康熙皇帝召寵臣李光地入京,傳言是商議立太子之事。而戴鐸,恰好與李光地相熟,便利用這層關係為雍親王説情,説自己的主子是天縱英才,將來可成大事,又許諾如果李光地肯幫自己,將來少不了他的榮華富貴。

這本來是向主子表忠心的機會,卻又被他自己給弄巧成拙了。

雍正又一次劈頭蓋臉地把他訓斥了一頓,説:“我何時説過這些話,你好大的膽子,怎麼敢如此詆譭我,你死了倒無所謂,我的一世英名要是毀在你手裏,那可是要名垂青史的,我做了你的主子,簡直是倒了八輩子黴了。”

反正,戴鐸先後為雍親王提的十多條建議,無一不被雍親王一一駁回了。

其實,雍親王這麼做,是在昭告天下:“我從來沒有想過當皇帝,更不要説什麼謀權篡位了,也是在告訴自己的兄弟們,你們放心,我是不會跟你們搶的。”另外,他還信上了佛教,整天把自己搞得神神叨叨的,哪裏有一點點想要跟兄弟逐鹿天下的樣子?

中國文化講究不為名利、不爭不搶,雍親王這麼做,恰好就是為了表明自己不計較功名利祿的心跡。他一開始就向天下襬出了姿態:我無意於爭儲奪嫡,你看向我提建議的人都被我罵了,我哪裏會是那樣的人。後來,他確確實實登上了高位。

此時的雍親王也由此變成了後來的雍正皇帝,兄弟們名字中的“胤”也變成了“允”,並且,還有不少親兄弟也確實是死在他的屠刀之下。於是,他受到了眾人的指責,分明就是早早謀劃好了,還裝作很無辜很淡泊的樣子。

作為謀士,應該是自己最信任的人,連這樣的人都不跟他們説實話,不就是為了做出一副道貌岸然、高風亮節的姿態,以此來沽名釣譽嗎?這樣一來,雍親王通過這種手段欺世盜名,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支持者,在九子奪嫡的戰爭中,笑到了最後,可見,雍正的城府有多深。

甚至,在雍正即位之後,戴鐸也沒有撈到什麼好處,雍正説他“行止妄亂,鑽營不堪,暗人黨羽,捏造無影之談,惑眾聽,壞朕名聲。”他先是被髮到年羹堯處當差,之後,還被雍正指為貪官,最後,硬是被雍正給處死了。雍正帝為什麼要這麼安排呢?大概是戴鐸知道雍正帝太多的內幕了。

可是,是人都會有惺惺作態的時候,都會有虛偽的時候,難道就因為最後雍親王當上了皇帝,才説他城府深嗎?

不管史料如何記載,雍正都是奉了康熙“傳位於四子”的詔書登基的。更何況,在雍正執政期間清心寡慾,沒有荒政,沒有下江南,常常通宵達旦理政到天明,任誰都不能説他不夠勤政吧。而被他處決了的兄弟,多數也是因為謀逆。不過,至於雍正當時到底是如何想的,幾百年後的我們,卻是不得而知的。

是非功過都逃不過史官的筆尖,試想一下,如果,當初康熙傳位於別的皇子,雍親王是否就能留下一個兩袖清風、無慾無求的形象呢?

參考資料:

【《清世宗實錄》、《文獻叢編》、《明清史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