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是中國近代史上爭議頗多的人物之一,在後世之人眼中,他是竊取辛亥革命勝利果實的“竊國大盜”,是與日本簽訂《二十一條》的賣國賊,也是恢復封建帝制的“獨夫民賊。”
正所謂“名滿天下,謗滿天下”,許多著名的歷史人物都是功過參半,後世的對他們的評價也都褒貶不一,袁世凱正是他們當中的一員。這個出生於河南項城的官宦子弟之所以能夠成為改變近代中國歷史走向的顯赫人物自然有其過人之處。而令他的才能得到充分施展的第一個地方,就是在他駐紮朝鮮期間。
袁世凱生於1859年,6歲時過繼給了叔父袁寶慶,這是袁世凱人生中的第一個轉折。袁寶慶曾跟隨叔父袁甲山在鎮壓捻軍的戰爭中立下戰功,官至江南鹽運道。他非常重視養子的教育問題,除了請先生教授四書五經外,隨着他仕途之路的輾轉,先後帶養子在濟南,揚州,南京等地任職。袁世凱跟隨養父宦遊各地,既開拓了眼界,也增長了見識。
1881年,兩度參加科舉均鎩羽而歸的袁世凱決定投筆從戎,前往山東登州投靠淮軍將領吳長慶。吳長慶跟袁寶慶是結拜兄弟,自然對袁世凱另眼相看,還安排幕賓中的名士對他悉心指導。袁世凱由此迅速成長起來,為人謙虛謹慎,學習非常刻苦,令吳長慶大為欣喜,破格委任時年23歲的袁世凱為營務處幫辦,參與軍隊的管理事務。
東渡朝鮮 斬露頭角
1882年,朝鮮國王李熙之父興宣大院君李昰應利用軍隊譁變,成功從閔妃外戚集團中手奪回政權,史稱“壬午軍亂”。逃出漢城的閔妃(明成皇后)不甘心失敗,秘密派人向朝鮮來華領選使金允植、問議官魚允中指示,請求宗主國清朝出兵戡亂。8月17日,清廷派廣東水師提督吳長慶和統領水師提督丁汝昌率領3000餘人,東渡朝鮮平亂,袁世凱做為隨員前往。
到達朝鮮後,袁世凱率領一支清軍參與平亂行動。戰鬥過程中,他身先士卒,帶頭衝在隊伍最前面,殺死了數幾十名朝鮮士兵。清軍很快便平定了這場變亂,吳長慶在上呈給清廷的奏報中誇讚袁世凱“治軍嚴肅,調度有方,爭先攻剿,尤為奮勇”,為他請功 。不管其中是不是存在吳長慶假公濟私的問題,袁世凱的大名由此進入了清朝統治者的眼中。
清軍把大院君抓到保定問罪,袁世凱則以幫辦朝鮮軍務身份留在漢城,協助朝鮮訓練新軍,由此開啓袁世凱駐紮朝鮮長達12年的練兵生涯。袁世凱留鎮朝鮮期間,得到了朝鮮上下的一致好評,朝鮮人士稱讚他:“明達夙成,留京師(漢城)期年,大得都民之心”。
擊退日軍 救出國王
1884年,以金玉均、洪英植為首的“開化黨”組織敢死隊並聯合駐朝日軍發動甲申政變,攻入昌德宮,挾持朝鮮國王李熙及宗室后妃,企圖以“挾天子號令天下”的方式推行改革新政。袁世凱指揮駐朝清軍和朝鮮新軍3000餘人擊敗進駐朝鮮王宮的日軍,救出朝鮮國王並暫時安置在軍營內,挫敗了日本人染指朝鮮政局的陰謀。
袁世凱平定朝鮮甲申政變具有重大意義,不僅維繫了清廷在朝鮮的宗主權及其他特權,擊退了日本在朝鮮的滲透勢力,而且還放縱憤怒的朝鮮人燒燬了日本領事館,激化了朝日之間的矛盾,粉碎了日本謀取朝鮮的企圖,推遲了中日戰爭爆發的時間。
國王李熙對袁世凱的救命之恩甚為感激,然而清軍攻擊日軍的軍事行動事先未曾請旨,滿懷嫉恨的日本人鼓動清廷言官以“妄開邊釁”的罪名彈劾袁世凱,迫使他於1885年初歸國,賦閒在家。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卻對這個年輕人另眼相看,他派袁世凱於1885年10月護送大院君返回朝鮮,並委任為“駐紮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位同三品道員。
左右朝局 當太上皇
此後,袁世凱在朝鮮被視為上國欽差,允許他隨意出入王宮,左右朝政大事,儼然如同太上皇。袁世凱的重要任務是強化清廷和朝鮮的宗藩關係,為此不可避免會干涉到內政,甚至不止一次策劃廢黜李熙,扶植其它宗室繼位。
據説,袁世凱在朝鮮期間還和當時的閔妃有私情,閔妃比袁世凱大8歲,是當時的世界第一美人。一個是風度翩翩的青年才俊,一個是傾國傾城的絕世美女,閔妃對袁世凱的兩度搭救感懷於心,於是乎兩人之間很快便產生了私情。這樁豔事被傳得繪聲繪色,甚至民國作家還將故事寫入一本名叫《洪憲宮闈豔史演義》的小説。
據史料考證,袁世凱對閔妃的評價很差,多次想利用大院君推翻閔妃外戚集團,直到他離開朝鮮前夕還説“韓政亂根於閔,不除(閔)妃,斷無從着手”。由此來看,這段豔情不過是小説家杜撰出來的無稽之談。
不過,袁世凱的妻妾中確實有三位是朝鮮人,據説是朝鮮外戚安東金氏為了跟他拉上關係,選出時年16歲的金氏嫁他為妾。搞笑的是,金氏原本以為自己是正妻,可沒想到上面不僅有夫人和大姨太,甚至連她帶來的兩個陪嫁丫頭李氏和吳氏也成了姨太太。袁世凱按她們的年齡大小,指定李氏為二姨太,金氏為三姨太。不知怎麼,袁世凱回國後,金氏被説成是“朝鮮公主”、“閔妃之妹”。
1894年,袁世凱的“太上皇”生活因甲午戰爭的爆發而宣告終結,戰爭爆發前夕,朝鮮各地已被大批日軍控制,袁世凱喬莊成平民倉皇逃回國內。從1882年東渡朝鮮開始,到1895年倉皇而逃,袁世凱在朝鮮度過了人生當中至關重要的12年光陰。由於長期在朝鮮訓練新軍,1895年以“知兵”之名被光緒帝委派到天津小站用西法編練新式陸軍,從而揭開了他人生旅程之中的又一段精彩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