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劉邦口中的“腐儒”,三寸不爛之舌勝過5萬步兵加5千騎兵

很多人或許不知道,漢高帝劉邦少年求學時,曾鑽研過儒家經典著作《尚書》,他最為信賴的四弟劉交是跟荀子弟子浮丘伯學習多年的儒生。

劉邦還是個少年的時候,和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發小盧綰一起學習《尚書》,司馬遷在《史記·韓信盧綰列傳》中的原話是“及高祖、盧綰壯,俱學《書》,又相愛也。裏中嘉兩家親相愛,生子同日,壯又相愛,復賀兩家羊酒。”

學《尚書》的記載,在劉邦的人生經歷中有,在劉邦對頭項羽的人生經歷裏也有的。司馬遷在《史記·項羽本紀》的一開篇,就記載了項羽學《尚書》的事情,跟劉邦比起來,項羽早早地意識到了《尚書》的“無用”,因而半途而廢。

“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

他是劉邦口中的“腐儒”,三寸不爛之舌勝過5萬步兵加5千騎兵

而劉邦,混到四十大幾,仍舊一事無成,方才認識到包括《尚書》在內的儒家典籍“全無用處”,於是四處散播“讀書無用論”,動不動就稱呼儒生為“豎儒”、“腐儒”,動不動就感嘆,“為天下安用腐儒”,“乃公居馬上而得之,安事《詩》《書》!”

劉邦的心態,跟現如今的一些大學生很像,高中時候那麼拼命地讀書,好不容易讀了211、985,畢業後找工作才發現,還是得從最基本的工作做起,升職加薪的指望也不太大,辛辛苦苦地幹個十年八年,連個房子的首付都攢不下,反倒是那些沒用功讀書早早買房的同學,一個個活得格外滋潤,那些家裏被拆遷的,分分鐘走上人生巔峯,於是產生一種強烈的逆反,認為讀書沒用。

就在劉邦不斷地散播“讀書無用論”的時候,兩個人給劉邦迎頭痛擊,一個叫劉邦當場羞愧得想鑽地縫,一個叫劉邦只得打馬虎眼。叫劉邦想鑽地縫的是陸賈,後來給劉邦進呈了十二篇學術論文,叫劉邦不住地擊節讚賞,但他不是本文的主人公,今日一帶而過,叫劉邦打馬虎眼的是隨何,劉邦稱他為“腐儒”,但他的三寸不爛之舌卻頂得上5萬步兵加5千騎兵,按照近現代軍隊的編制,隨何的一根舌頭,大約可以抵上5個師。

他是劉邦口中的“腐儒”,三寸不爛之舌勝過5萬步兵加5千騎兵

為什麼説隨何的一根舌頭抵得上5萬步兵加5千騎兵呢?前邊引用的《史記·項羽本紀》中的説法,兵法才是萬人敵,這隨何是會兵法嗎?

答案是否定的,隨何不會兵法,隨何是個儒生,但會縱橫捭闔之術,他出使九江,拜訪項羽的頭馬英布,只用了幾天的時間,便説服英布傾九江之兵投靠了漢王劉邦。

英布是怎樣的人物啊?如果説項羽是秦末的頭號戰神,英布就是秦末的二號戰神,如果沒有英布在鉅鹿之戰中攻下章邯的糧道,如果沒有英布在鉅鹿之戰中做先鋒,給秦軍迎頭痛擊,項羽怕是未必能打贏鉅鹿之戰,也未必能救下鉅鹿。

試想,這樣一個戰神級的人物,如果叫劉邦派幾員大將,帶上5萬步兵5千騎兵,千里奔襲,能否拿下英布的九江國呢?劉邦不是不知兵的領袖,面對這個問題,根本不需要考慮,瞬間就能給出正確的回答,5萬步兵加5千騎兵,根本就拿不下英布。

所以啦,隨何至少頂得上5萬步兵加5千騎兵。

他是劉邦口中的“腐儒”,三寸不爛之舌勝過5萬步兵加5千騎兵

參考資料:《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韓信盧綰列傳》、《史記·黥布列傳》、《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07 字。

轉載請註明: 他是劉邦口中的“腐儒”,三寸不爛之舌勝過5萬步兵加5千騎兵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