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學天才,雖成大師卻遭罵,當初寧願在美國當服務員也不回國

這個人就是著名華裔數學家

張益唐

,他出生在上海,父親是電氣工程學教授,母親是機關工作人員。

張益唐在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了數學方面的天賦,於是自己開始試着瞭解關於數學的知識,9歲的時候,張益唐偶然間得到一本大學的數學教材,就開始鑽研。

13歲的時候,張益唐跟着父親到了北京,15歲又跟着母親下方到農場,再次期間,經常性的一邊勞動,一邊鑽研數學,還遭到了農場很多人的辱罵,但是他並沒有放棄數學,依舊努力鑽研。

幾年後,他終於回到了北京,當了一名普通工人。在此期間,他利用幾個月時間就自學了所有高中教材,最後考上了北京大學數學系,這一年他23歲。

上了大學之後,他依舊是北大數學系中的一流人才,偶然的一次機會,他認識了著名的華裔數學家莫宗堅,莫宗堅在到北京大學講課期間,發現了張益唐這位不同尋常的天才大學生,於是他極力邀請張益唐留學美國。張益唐聽從了莫宗堅的建議,到美國普渡大學進修,並師從莫宗堅。

但是後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張益唐得罪了師傅,於是讓其非常厭惡張益唐,甚至還讓他遲遲拿不到學位證,最後,張益唐博士畢業之後,導師也沒有給他寫推薦信,要知道,在那個年代,要是沒有導師的推薦信,即便是名牌大學的學生,也非常難找工作,於是,張益唐在美國混的非常慘。

最後在一個餐廳中當服務員,洗盤子,後來張益唐的校友在美國開了subway連鎖店,處於憐憫之心,讓張益唐升職,而他的校友覺得張益唐終非池中之物,於是忍痛將他推薦給了另一位北大校友葛力明,葛力明在新罕布什爾大學混得很紅,於是給他介紹了一個在新罕布什爾大學當講師的工作,從此以後他算是有了正式編制,終於有了一份比較正式的工作。

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後,58歲的張益唐將自己的論文投給了《數學年刊》,論文發表了之後,馬上就引起了數學界的轟動,張益唐終於在苦學了好多年之後,成為了數學大師,還獲得了不少國際大獎。

在張益唐成名之前,張益唐的恩師,曾任北大數學系主任的著名數學家丁石孫非常看重張益唐,併力邀他回北大,但張益唐最終還是沒回來,後來在某一次演講過程中,記者問張益唐,在你的考慮中,有沒有哪天真的回國去講講你的研究成果,這個還是可能的?

沒想到張益唐竟然説道:"

我可以短期內回國,但我不會長期回國的。我根本沒有答應接受任何他們給我設計的頭銜。我要是在中國,我不會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面對他的回答,我們只能用

人各有志

來形容。

相比張益唐這樣的人,中國還有一位著名的數學家,他們兩人的經歷則完全相反,這個人就是我國著名的布衣院士李小文。

李小文出生在四川,從小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學霸",21歲的時候畢業於成都電訊工程學院,也就是現在的電子科技大學畢業,之後到了美國留學,在留學期間,他跨界拿到了地理學博士學位和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在學成之後,他拒絕了外國的高薪聘請,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回國,報銷國家。

在生活中,李小文是一個非常樸素的人,過着簡單的日子,曾經還因為穿着樸素,被保安以為是農民工,被擋在了門外,

對於生活他信奉的是""如無必要,勿增實體"。

相比張益唐,李小文的事蹟更加感人,同時,對於祖國的貢獻也更大。

同樣都是在數學領域非常有成就感的人,但是卻過着兩種人生,李小文可以拋棄自己的名聲,甚至是美好的前途,將個人發展融入到祖國大業中,這種人才是我們最欽佩的人。

兩個人的人生經歷雖然讓人唏噓不已,但是在數學領域內的成就依舊讓人敬佩。我們中國孩子的智力、能力不缺,最缺的,就是對於數學的愛好。

現在的學生孩子同樣如此,

沒有了愛好的學習,就相當於沒有靈魂的空殼。

那麼怎樣才能培養孩子的數學愛好呢?

楊振寧曾經説過:“自己小的時候極其不愛數學,但是讀了一位先生寫的關於一個智力測驗的文章,才知道排列和奇偶排列這些極為重要的數學概念。他的文章幽默而生動,可以把枯燥無味的數學説得妙趣橫生。”

楊振寧口中的這個數學家,就是20世紀初,我國著名的數學家——劉薰宇先生。

劉薰宇先生《給孩子的數學三書》非常適合小學生以及初中生,可以買回來做為孩子們的自學教材,讓孩子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提高成績。

如果您的孩子是一名中小學生,可以給自己的孩子看看激勵了世界最牛物理學家的數學啓蒙書對於提升他的數學成績,有非常大的幫助。

平均下來一本書僅有二十幾塊錢 ,一頓飯錢都用不上,就有可能挖掘孩子數學天賦,改變孩子命運,還有什麼可猶豫的?

想要購買的朋友直接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90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數學天才,雖成大師卻遭罵,當初寧願在美國當服務員也不回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