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傑克來搞笑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苻堅滅亡燕國之後,覺得自己的成就已經很大了,往往這種心理就是一個國家走向衰敗的先兆。在自滿狀態之下的苻堅,對於前秦來説是最大的隱患了,而就是在此時,前秦即將迎來一場決定生存還是毀滅的戰爭——淝水之戰。
一、淝水之戰的背景
幽州蝗,廣袤千里,堅遣其散騎常侍劉蘭持節為使者,發青、冀、幽、並百姓討之。——《晉書·載記第十四·苻堅下》
晉孝武帝太元七年,也就是淝水之戰的上一年,幽州境內蝗蟲肆虐。但是,地方官是怎麼報告的呢?説糧食產量十分巨大,不用朝廷擔心,這種事情在歷史上並不少有,為了自己的政績,大多地方官都不會管百姓的死活。
到了每年統計政績的時候,如果恰巧碰見蝗災,他們就會解釋説:
“境內的蝗蟲會治理的很好,不會飛出幽州,請大人放心!”
而此時的前秦朝政又是在自滿的苻堅治下,試問誰敢説真話呢?
不光如此,苻堅還做了一件讓人不能理解的事情:將氐族十五萬户,交給宗室貴族帶領,分散開來鎮守邊鎮。
苻堅這一番舉動,直接將前秦的國力削弱,前秦的衰敗,並不只是後來的“淝水之戰”造成的,將氐族人分開駐紮在戰略要地,他的目的就是為了鞏固邊疆地區。
這跟後來的清朝八旗制度沒有太大的區別,但是苻堅想的太簡單了,即使現在前秦的力量很強大,但是他需要防範之處並不只有外來因素。
對於苻堅有這個想法的時候朝中大臣卻是沒有一個人反對,反而那周王朝出來對比“此有周所以祚隆八百,社稷之利也。”前秦真的能和周相比嗎?我認為是不能的。
在古代,每打一場戰爭都是國力的消耗,而誰又能保證“戰必勝”呢?
無非就是拼國力,拼人口,其次才是戰略。而在自滿狀態下的苻堅,已經覺得以前秦的實力可以一舉滅晉了,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二、淝水之戰如何能打得起來?
前秦經過長期的發展,在北方已經形成一個龐然大物了,北方的前秦和南方的東晉遲早會有一場大仗(淝水之戰),而在淝水之戰之前,前秦和東晉的摩擦一直是存在的,之前我們講過“桓温收復蜀地”,而早在十年前,前秦就已經攻佔了蜀地,之後東晉也不是沒有想過收復失地,但是從來沒有成功過。
王猛當年也曾勸説過苻堅,讓他不要急着攻打東晉。當時他是這麼説的:
“晉雖僻處江南,然正朔相承,上下安和,臣歿之後,願勿以晉為圖,鮮卑、西羌,我之仇敵,終為人患,宜漸除之,以便社稷。”
這句話是王猛臨終前對,苻堅所説的,他認為東晉雖然偏安江南,但是晉朝君臣齊心,反觀前秦鮮卑族、西羌等都是虎視眈眈的想要找個時機,反秦。如果秦晉之戰不論勝敗,對於他們都是一個機會,到那時秦當如何?
也許王猛這句話多少能感覺到,不管是哪個種族佔據了中原,古人對於正統地位,仍然是承認漢人是正統,但是身為“秦臣”王猛總歸是為秦着想。
東晉建國數十載,內鬥不是沒有,温桓北伐的目的就是“代晉自立”可惜他沒等到,而在桓温死後,東晉的朝政可是一片和諧,雖然桓氏家族依舊掌握兵權。
但除了桓温,一眾兄弟中沒有人想“代晉自立”所以東晉內部的危機也就解除了,而朝堂上還有謝安、王彪之等賢臣輔佐,前秦如果在此時攻晉,真的能勝出嗎?
從各方面分析,此時的東晉,不但內部安穩,而且實力也不是很低。
“吾統承大業垂二十載,芟夷逋穢,四方略定,惟東南一隅未賓王化。吾每思天下不一,未嘗不臨食輟餔,今欲起天下兵以討之。略計兵杖精卒,可有九十七萬,吾將躬先啓行,薄伐南裔,於諸卿意何如?”——《晉書·載記第十四·苻堅下》
而苻堅卻不採納王猛的忠言,下定決心吞併東晉,想法是好,可是前秦真的有這個實力嗎?
三、淝水之戰——戰起
晉孝武帝太元三年,苻堅開始攻晉,派苻丕攻打襄陽,韋鍾攻打魏興,彭超攻打彭城,一時間東晉陷入了危局。這一戰只是前秦的一番試探,之後前秦開始大肆攻晉。
我們來看看前秦和東晉的戰力對比:
晉車騎將軍桓衝率眾十萬伐堅,遂攻襄陽。
遣徵南苻融、驃騎張蠔、撫軍苻方、衞軍梁成、平南慕容、冠軍慕容垂率步騎二十五萬為前鋒。堅髮長安,戎卒六十餘萬,騎二十七萬,前後千里,旗鼓相望。——《晉書·載記第十四·苻堅》
我們之前如果提到“淝水之戰”大多會用歷史上少有的以少勝多的戰爭一筆帶過,説前秦有多麼倒黴,百萬大軍南下伐晉竟然還輸了;或者還有人説八公山的“草木皆兵”使得前秦敗的徹底。
那我們就來看看仔細看看八公山之戰。
上表中前秦損失的六萬五千兵馬,就是在抵達八公山之前和劉牢之那一戰。
而在壽陽城中的秦軍,看到浩浩蕩蕩的晉軍在前面那一戰告捷後,晉軍的子膽也是大了。這時苻融也是以為八公山上全是秦軍,這苻融起初也是不支持苻堅南下伐晉的。早在苻堅有伐晉之心的時候,苻融就説過:
“吳之不可伐昭然,虛勞大舉,必無功而反。臣之所憂,非此而已。陛下寵育鮮卑、羌、羯,布諸畿甸,舊人族類,斥徙遐方。”
單單從這一句就可以看出,苻融和王猛的看法一樣,覺得前秦內部的危機還很大,相比之下此時伐晉,時機根本就不合適。這麼説來,苻融帶兵就有點苻堅霸王硬上弓的意思了。
到了淝水後,謝玄竟然派人給苻堅傳話説:
“要是讓秦軍把戰陣後撤,使晉軍渡河後,咱們再決一死戰,豈不美哉?”
當然苻堅也不是傻子,自春秋以後,就沒有先禮後兵這一説了,苻堅表面上答應下來,但是還是有自己的小心思。準備在晉軍渡河渡到一半時,再發難。
不得不説這計謀是好計謀,可是他卻沒考慮到士兵的想法,這一退,使得軍心大亂,中間的兵馬見前後的軍隊都在後撤,跟着亂跑,陣前的見陣後的撤退,也想跟着撤退,於是前秦軍隊就亂了。
等到晉軍渡河後,前秦軍隊已經師範混亂了,所以説淝水之戰是東晉撿了個漏。
“淝水之戰”並沒有多麼神奇,晉軍之所以能以少勝多,完全是在前秦部隊大亂的情況下,桓温死後,雖然晉朝內部的危機解除了,但是東晉的國力也在桓温三次北伐後消耗的所剩不多,反觀前秦已經有一同北方的局勢,如果晉秦兩軍真得對上,晉軍必敗。
不過前秦也有很大的問題,王猛和苻融等人都提過,秦軍南下,必須要防備鮮卑和西羌,由此可見表現上有一統江山之勢的前秦,內部也是存在很大問題的,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影響着秦軍南下。
從淝水之戰最後結果也可以看出,為何秦軍損失七十多萬人,而到最後唯有鮮卑慕容垂部的3萬人馬完整無損?歷史就是這麼的有趣,大的事件中,也透露這人心。
有趣的靈魂在等你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